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迅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物质及精神等服务质量保障机制,我国志愿者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因此,本文阐述了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质量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高校及政府的层面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既是对志愿精神的弘扬,也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运动式"居多,缺乏延续性,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从大学生志愿者的视角出发,探索通过健全宣传机制,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重视志愿者的学习与培训,建立志愿者档案,巩固高校志愿服务的传统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新领域,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等途径,构建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一系列志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学生志愿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志愿服务发展不平衡、志愿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对志愿精神的关注度较低等。发展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应采取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网络,弘扬"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志愿者精神,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志愿服务道路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普遍缺乏长效机制。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必要性、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路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探讨,使新时期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5.
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向世人展现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缺乏持久性,志愿服务有流于形式的倾向,志愿精神尚难以内化为志愿者的自觉行为等。要增强和弘扬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协作;增强大学生社会认知,弘扬志愿精神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广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围绕文体活动、支教援助等广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受到社会的好评和认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的参与热情度和动机不同,需要高校不断调查、修改、调整、完善奖励机制,创新激励形式。但总体而言,高校志愿者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缺乏激励机制,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是高校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8号文件、中央16号文件以及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故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教育引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普及并弘扬志愿精神.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爱心社”为例,试论高校如何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壮大志愿者队伍,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年志愿者工作,推进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普遍缺乏长效机制,通过分析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借鏊其参与主体、参与动机和经济基础等机制,比较分析中芙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立法与组织、激励机制和志愿者自身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加快志愿服务制度建设,高校和非政府组织长期合作,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保护与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包括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精神内涵认知不足、功利性强、责任心不足,志愿服务形式单一、领域狭窄、深度不足,志愿服务组织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机制,高校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未能形成有效的协同和衔接机制等,着重从建立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及信息化管理机制、完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发展,促进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及精力,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目前,越来越多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其中。然而,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存在缺乏社会源动力,缺乏法律和资金保障,自我建设水平低等主要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效果。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提高公共意识,转变政府和相关机构职能,建设高校交流平台,从而使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将有爱无碍、平等尊重的志愿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高校志愿服务是增添社会正能量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形式,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社会作用。高校志愿者服务存在着缺乏实效性、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应通过建立严格的志愿者准入机制、选择丰富多样的适宜大学生志愿者的项目、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长期的志愿者培训制度等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高校志愿者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平台,有利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志愿精神塑造,更好实现素质教育,也是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由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在中国尚未发达,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和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意义,志愿者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析大学生初始志愿动机与持续志愿动机的特点,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探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化过程。结果表明:初始志愿动机为发展型与责任型的志愿者会出现更多的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过程对持续服务动机具有转化作用。进而依此调查结果,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改进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志愿者精神与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相通互融,构建了我国高校大冬会志愿服务的内在基础。我国高校具有培养大冬会志愿服务人才的智力、组织、教学和人力资源优势,所以应尽快建立高校大冬会志愿者服务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大冬会志愿者服务与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大学生志愿文化,与大学文化在起源上具有共生性,在特征上具有相通生,在功能上具有一致性,二者相融共生、相互促进,发挥出价值导向、精神凝聚、以文化人、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本文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345"模式为例,深入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开始自愿加入志愿者行列,大学生所进行的志愿服务,能够体现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高全民的素质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大学校园里,宣传志愿精神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德育发展,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主要对高校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价值和方法进行研究,以此来说明高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益处。  相似文献   

17.
陶然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0):133-135
大学生志愿者是大学精神与志愿精神共同作用下的行动主体。面临社会转型,他们的志愿理想、志愿动机以及志愿行为处于多变状态中。文章基于现代大学发展,厘清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化"、"同质化"、"功利化"和"形式化"等四种倾向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制约,认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养应着眼于大学制度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大学课程对志愿服务质量的提升、大学教师对志愿服务的引领以及公民教育对志愿服务素养的培育等路径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深圳大运会为大学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志愿精神在大学里获得了极大的弘扬,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洗礼和升华。随着深圳大运会的远去,高校要留住被高扬的志愿服务旗帜,需对志愿精神有正确的理解,需看到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的联系,需将大运成果和遗产转化为持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不竭动力,需多措施推广志愿者行动,传递志愿者精神,延续大运热情,加强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使志愿精神在后大运时代得到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其中尤以大学生志愿者最为典型。大学生志愿者的政治思想方向正确,热情开朗,为志愿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但在这样一片志愿者服务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中,也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志愿服务仍存在着问题。通过对河北省十一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本文将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志愿性社会服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具体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在特征入手,具体分析了其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因素。认为志愿精神是一种宝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志愿服务的兴起彰显了大学生主体性特质回归的本质,同时志愿服务也为高校构建了一种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