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州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它们是高职语文课程内涵的载体和可利用的宝贵财富.灵活、有效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可为学生创设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更能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听说读写及具有地方人文性的学习素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有机地整合起来.本文就常州地方文化资源在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开发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开发和利用呢?一是建立语文课程资源库。根据学校现有语文课程资源情况,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语文课程资源档案;加强语文课程资源的积累与更新,如搜集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的各种教具、学具、教学软件、图片以及历史人文资料等,不断充实资源库的内容;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进步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努力发掘语文课程资源,扩大资源库的容量;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向富有挑战性的高新领域,让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提高课程资源的质量;合理选择、有效利用网络资…  相似文献   

3.
地方文化具有丰厚的底蕴,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发地方文化可以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地方文化进入语文课程既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贯穿教学始终,也可以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形式融入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关注学生发展,关注社会发展,因地制宜,开发与运用地方文化资源,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结合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实际,利用语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条款中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地域文化的开发,一是拓展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含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本地课程资源,更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有机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并没有专门研究客家文化本身,而是透过复杂的文化现象洞悉客家文化背后的社会色彩,让新时代的学生理解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永定蕴含丰富的客家文化,我们要带领学生们拾起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出精彩纷呈的花朵。  相似文献   

7.
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实现学科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语文学科的课程教学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但由于传统语文课程忽视了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致使语文教学呈现出不应该有的呆板、尴尬局面。要还语文教育生动、鲜活、实用的本来面目,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就必须注重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苏程 《现代语文》2011,(3):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乡土文化是乡土作文教学的丰富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呢?下面以甘肃会宁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现象为例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化,是指某一地区的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环境差别很大,风光迥异,人文气息也不尽相同,如何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正是目前教育界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条途径,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沙地文化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生成作文的优质资源。教师可将沙地文化课程资源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赏、体验、品味中获得沙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展示生命的原生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藏族谚语是藏族同胞智慧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宝,是藏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传承。同时,它也是一种优秀的语文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性学习等方式,开发和利用藏族谚语这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重要的传统文化养分。  相似文献   

13.
学校所处地域不同,校外课程资源自然不同;但无论学校地处何处,都像《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以农村初中一次作文实践活动为案例,说明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因地制宜地发掘语文课外课程资源提供了新视角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谢小梅 《考试周刊》2014,(63):20-2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含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本地课程资源,更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有机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并不是专题研究客家文化,而是透过纷繁复杂的各种文化现象,洞察负载它的客家民系的社会,让学生加深对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层次性和历史纵深感的认识。连城蕴含丰富的客家文化,它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植根于生活,课程资源也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拓展语文教学途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切实保证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构建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细心观察、处处留心,尽量发掘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的家乡余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辉的革命斗争史、美丽的自然风光、飞速发展的建设成就,是一份极好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十分重视乡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的家乡建平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辉的革命斗争史,美丽的自然风光,飞速发展的建设成就,是一份极好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十分重视乡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其实,地域文化不仅是新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是增强国人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质,形成浓厚中华文化氛围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课程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着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营造文化强国氛围,并传播中华民族精神。学生通过语文课程能够习得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积淀文化底蕴,更能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气质品格,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的资源,将文学知识与人类优秀文化相结合或交叉运用所形成的学科运用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这不仅能理解文学的概念、行为、表现,也能了解与语文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由于各地的文学都是平等的,异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学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除与其他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外,在文化价值上也是平等的。当然外来文化给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带来正面影响和积极贡献,同时也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着冲击、淡化、边缘化,而从语文教育学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学,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族民间文学,能改变这一现状。从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角度,对语文教育中引入民族民间文学课程资源,联系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文学作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