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的皮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流传范围极广,是老百姓所喜欢的艺术。皮影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艺术价值值得后代去继承、发展。皮影具有特别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充分表现了老百姓的价值追求,是一种接近老百姓生活的艺术。本文主要阐述了清代民间皮影造型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皮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皮影艺术的特征,重点探讨了皮影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对老皮影艺人,为了重振这门古老的艺术,奋斗十余年创办博物馆。他们却没能迎来曾梦想过的辉煌。2010年底,被冷落数年后,他们决定带着上万件皮影称民美国。一个小小皮影博物馆的故事,或许也折射了中国许多私人博物馆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王玮 《北京档案》2018,(2):35-36
华州皮影作为陕西皮影的代表,以其精美绝伦的造型艺术,奇妙精湛的说唱艺术和精彩传神的表演艺术,在中国傀儡戏剧中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享有"电影开山之祖"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华州皮影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节奏台词的限制、皮影艺人的断档等突出问题.本文从华州皮影的历史文化价值入手,分析华州皮影走向衰落的原因,提出通过档案建构对华州皮影实施抢救和保护,以促使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4.
这张《滦州皮影》在瞬间击中了我。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不仅要如实地反映和记录生活,还应该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文文 《新闻世界》2009,(11):169-170
泛舟艺海,很多美丽的贝壳往往藏身于岩缝中,或为泥沙所覆盖。正如民间艺术,虽罕登大雅,却代代传承,经久不息,凝聚着汗水与智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皮影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两干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6.
皮影是我国民间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具有巫术、教化、娱乐和审美等戏剧功能,也曾在我国的革命宣传与电影制作、动画制作等文化艺术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皮影戏已陷入濒危的处境,如何开展对其的研究和保护,也成为了新时期文化艺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18):12-16
互联网时代得信息交换和传播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时期。陕西华县皮影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电影,它在几千的发展过程中从未间断过对外交流的步伐。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分析研究陕西华县皮影艺术对外传播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将为我国民间艺术的对外传播活动上升到更高一个层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环县道情皮影许家班之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县道情皮影是在承继传统皮影戏的演出形式,结合古老的道情说唱艺术作为表演的基础上,吸收诸多周边地方剧种及当地民歌的一些特色曲调,并融合当地方言声调作为其旋律基础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剧种。环县现有47个戏班,常年演出于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庙会、神会以及人生仪礼等乡俗礼仪场合中。  相似文献   

9.
1969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后,主动要求到上海小偶剧团,因为我喜欢儿童文学。在当编剧的这些年里,我创作公演的木偶戏有二三十个,有的得了奖,发表的剧本有十几个。与此同时我开始研究木偶和皮影,到现在快40年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唐山皮影艺术》一书,由我国著名皮影研究专家、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魏力群教授撰写。该书涉及中国皮影的分布、唐山皮影的源流发展、民俗传说、唱腔剧本、操纵表演、造型特征、雕刻工艺、著名艺人等,全方位、立体化地介绍了这一传统艺术瑰宝,同时选入自清代以来各时期皮影雕刻艺术的精品800多幅造型。该书是一部有着重要学术价值和广泛艺术欣赏性、资料性的大型精装彩印图册,以中、英文对照编排,面向国内外发行。此书对研究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包括民俗、戏剧、美术、文学均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唐山皮影艺术》  相似文献   

11.
12.
吴丹丹  程兵 《出版广角》2023,(12):23-2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数字中国建设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出版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将推动出版产业的创新和转型。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皮影艺术数字档案》为案例,从多元媒体的融合、多元传播渠道的融合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三个方面,阐述数字中国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出版融合的创作实践,探索数字中国背景下出版融合的发展路径,可为出版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传承人介绍~(1):薛宏权,生于1968年,陕西省华县人。14岁学习皮影雕刻技艺。现为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戏"技艺非遗传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渭南市民协、皮影协会副主席等。2004年创建"华州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皮影制作、皮影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及销售、皮影戏演出、传承人培训等。公司被先后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陕西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陕西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等。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及非遗技艺大赛屡获金奖。因其技艺精湛,被上海戏剧学院聘请为专业课主教老师,西安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作为皮影艺术的众多表达形式之一,在实现国际化的路径中已经有所呈现。恭王府博物馆策划的“王府历史与皮影艺术展”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博物馆成功举办,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深挖传统,力求突破,实现特色。展览还原非遗演出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以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为表现形式,以恭王府建筑特色为设计源泉,以传播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为展览目标,力求在大众化与专业化之间,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寻找平衡,彰显中国皮影艺术的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记得孩提时代,我常和伙伴去老家那个“露天剧场”(说是“露天剧场”,其实是临时搭起来的戏台)看皮影戏《猪八戒背媳妇》、《三打白骨精》。那时候,电影、电视还不普及,人们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看皮影戏或是听秦腔了。以后,随着我外出上学、工作,离陇东越来越远了。不知何时,皮影也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严格地讲,是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曾几何时,皮影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几乎成为隐藏在百科全书中的一个词条。近日,我偶然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环县道情皮影这项保留在陇东地区的古老民间艺术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民间艺术资源极为丰富多彩,几乎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几千年来它们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岁月中不断地发生、发展、变化和承传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经济生活、工艺技术、审美观念,体现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浓烈地抒发着他们的内心情感。皮影艺术就是这天地间大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劳动者的艺术”的典型代表。 由河北省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家魏力群先生研究撰写的《中国唐山皮影艺术》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皮影戏的民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皮影数字博物馆项目建设实践,提出了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资源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法,指出数字博物馆是图书馆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建设的新形式,并介绍了皮影数字博物馆的内容架构和技术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艺术长河中,皮影戏始终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和丰富着民间艺术,白色幕布上所透出的皮影倩影色彩斑斓、生动有趣,深受人们的喜欢。代表江南皮影戏的海宁皮影,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从影人造型制作、操纵表演技艺到声腔和伴奏的乐器,涉及民  相似文献   

19.
鲁杰 《档案天地》2014,(1):60-63
正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皮影戏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是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它发源于河北冀东地区的滦州,由当地艺人黄素志发明,盛行于乐亭,故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镂刻并着色而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皮影"。清朝至民国年间的皮影戏与现在  相似文献   

20.
水墨、剪纸与皮影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前者深受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后两者却植根于民间,为普通民众所青睐,水墨动画、剪纸动画均为美影厂于五、六十年代首创,用动画来诠释这些传承,使发展了上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即使在今天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