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学军 《历史档案》2000,(3):F003-F003
《清史稿·藩部世表三》载:“居科布多之札哈沁三等信勇公:车(策)林多尔济,敏珠尔多尔济之子,光绪六年袭。”刘锦藻著《清朝续文献通考·封建考六》则云:“札哈沁三等公……车(策)林多尔济,敏珠尔多尔济之子,光绪八年袭。”高文德、蔡志纯编著的。蒙古世系,,亦将车(策)林多尔济列为敏珠尔多尔济之子。包桂芹编著《清代蒙古官吏传》则云:“车(策)林多尔济,敏珠尔多尔济之弟,光绪六年袭三等信勇公”。以上史籍对策林多尔济的袭爵时间及其与敏珠尔多尔济关系的记载有误。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六年十一月初四日科布…  相似文献   

2.
晚清各省铸造银元史料续编(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修彭述为请速定银元收放成数事片 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再,银元一项,鼓铸既有余利,行使亦甚便民。近年业经户部通饬各省,酌仿试办,广东、湖北、直隶、奉天、吉林、福建、安徽、山东等省先后铸造,成效渐昭。惟欲其通行,宜先自部库出入始,必纳之于官,视与足银无异,然后用之于民,信为通宝无疑。本年户部饬准广东解到银元数十万,试行搭放官俸等款,定以每元合库平银七钱二分,收放一律,诚为公允。乃近闻安徽、山东等省奏请以银元搭解京饷,部议均未允行。又闻部库收放银元,仍  相似文献   

3.
铜元作为银元之辅币,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铜元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东开铸后,地方各省遂仿行铸,至光绪三十一年,全国已有17个省22个钱局铸造或试铸铜元,其面值有一文、当二、当五、当十、当二十几种。铜元发行初始,余利甚大,其价值大大超出币面价格。由于利益驱使,地方督抚竞相多铸争销,加之不少地方出现私铸、减重现象,至使铜元"铸造日多,行销日滞,法价已不可保"。由于供大于求,铜元急剧贬值造成币制紊乱,通货膨胀,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矛盾尖锐。为挽回利权,光绪三十一年户部奏定整理圜法章程,决定在天津设立户部造币总厂,地方统为造币分厂,并裁停归并部分钱局,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光绪三十二年七月,财政处会奏整顿铜币,整合各省造币厂,清廷钦命邮传部尚书陈璧到各省考察铜币铸行情形。现刊布的这组史料,是陈璧历经7个月的考察后,于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初八日给朝廷的奏报。其中将酌留之河南、湖北、江宁、广东、福建、直隶、四川钱局及裁并之江苏清江、苏州、安徽、山东、江西、浙江、湖南钱局,从设厂开铸至考察之日止各钱局地址、厂房设备规模、机器成本、余利出入款目及物料数目等均作了详细精确之统计(惟吉林、奉天、广西未在内),并酌拟各省造币分厂划一章程十六条,是研究晚清货币史颇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天津钞关隶属户部,征收“水陆出入货物税银”.同治九年(1870年)为别于洋关,钞关始改称常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外签订《辛丑条约》,以常关税为承担偿还赔款的财源,常关遂归并由英国人把持的海关总税务司兼管。之后,海关总税务司即对常关加以整改.本资料源于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所刊“1,-Statistical Series:NO.7.Native Customs Returns”以及“Ⅴ.-Office Series:Customs Papers NO.86.Reports on Working of Tientsin Native Customs。”原件系英文,现将其译出,供研治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刊1997年第一期及第二期曾刊发《晚清各省铸造银元史料选辑》,为使之更加完整,这里续发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的部分史料,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沪问     
《沪问》,秦锡田作。锡田(1861~1940),号砚畦,上海浦东陈行乡人。光绪举人。纳资入内阁中枢,历湖北候补同知,充癸卯(1903)年湖北乡试同考。丁父化归里,不复出。平生致力教育及地方公益事业,为杨思、陈行、王林三乡出力尤多。充上海劝学所学董、学务审查长。民国后,历主上海县公款公产,创上海游民月初所、公立上海医院等。洞察地方水利,著《松江水利说》,与姚文标合军《江南水利忘》十卷,辑《河工志》三卷。研究《晋史》,有《补晋史王侯表》、《晋异姓封爵表》、《晋请国年在》,被收入《二十五史补编》。与修光绪《上海县…  相似文献   

7.
论赋起源于民间说话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赋,自古及今为之探源辨流者代不乏其人。东汉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他认为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派;梁代刘勰同意班固的说法,但又对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补充:“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字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是说,除了《诗经》之外,楚辞也是它的一个源头。以后明代徐师曾、清代刘熙载、章学诚等都大抵承袭班固、刘勰的说法,并且使之更具体化。他们声称:“言情之赋本于《风》,陈情之赋本于《雅》,述德之赋本于《颂》”,“骚为赋之祖”。(刘熙载《艺概·赋概》)“古之赋家者流,原…  相似文献   

8.
方裕谨 《历史档案》2007,(3):135-135
曾譬光,字枢桓,一字枢元,号毓秀,谥号文诚,四川洪雅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官至贵州巡抚,光绪元年(1875年)卒于官,《清史稿》有传,惟传主仅列卒年,而无月日。另据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则将卒年列为光绪元年九月十四日(1875年10月12日)。今考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  相似文献   

9.
《今古奇闻》乃晚清一部短篇白话小说集,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下简称《孙目》)及江苏社科院《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下简称《提要》)等书记载,存世有三种版本,一为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东壁山房原刊本,二为光绪辛卯(1891)北京坊刊本,三为光绪辛卯(1891)铅印本。笔者查阅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东壁山房原刊本,书为聚珍版,凡六册,扉页题“上元王寅冶梅氏选”,扉二有牌记“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孟夏开刻”,卷前题“东壁山房主人编次,退思轩主人校订”,前有序言,署“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夏四月上…  相似文献   

10.
变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是中国的戊戌年。在不断高涨的维新运动推动下,光绪帝终于决定实施新政。四月二十三日(公历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标志着一直以来倡导宣传的"变法"终于付诸实践。诏书号召举国“努力向上,发愤为雄”,“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  相似文献   

11.
在奉贤区档案馆,保存着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档案,主要有:董其昌的《瑞旭堂》牌匾(1555—1636)、《杜诗详注》(康熙三十二年)、《奉贤县志》(清乾隆二十三年)、《王素风景画》(清乾隆年间)、《松江府志》(清嘉庆二十二年)、《奉贤县政概况》(1932年)、《徐氏宗谱(向观桥)》(民国十三年)、《施氏宗谱》(民国二十年)、  相似文献   

12.
安徽经济生活频道(以下简称安徽经视)在2003年7月28日推出的一档全新的新闻资讯栏目——《第一时间》(以下简称《第》),开辟了安徽新闻新模式。“服务市民.以人为本”“一档真正属于老百姓的栏目”等无数赞誉的称号在《第》开播后统统冠在它的头上。2003年12月28日该节目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最高收视率达到21.66%。对这个保持着奇迹般收视率新闻样本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沉痛地说过:“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公元1900年(光绪26年)5月26日,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 在清理洞窟积沙时,奇迹出现了:“流水疏通三层洞沙,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惊为奇观,传为神物”(王圆墓志)由此发现了九百年前的秘密,揭开了价值连城的石室秘录敦煌遗书。只因当时清朝朝廷和军阀政府的黑暗腐败,这些稀世瑰宝历遭劫难,或被外国探险者斯坦因、伯希和、大谷光瑞等大量盗运到国外:或被大小官绅,经手人…  相似文献   

14.
《兰台世界》2007,(12S):64-65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升为侍读,入值南书房,并任国子监祭酒。《清史稿》有传。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目》八卷、《天壤阁杂记》一卷、《翠墨园语》等书。我国近代金石文字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陈国琛,别号寄安,安徽宿松人.早年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民国24年曾任福建省连城县县长。民国25年至27年任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第一科科长.主管书档案改革(同时兼主人事改革).把省政府所有的收发件、档案都集中在“连锁的分工制度下,经常做到工作日清.查考迅速(平均每卷调出三分钟)”。其间,民国26年,陈国琛撰写《书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改革》一,对福建省政府的公改革运动(即“改革稿办法”)进行总结和评价.称这次改革乃“本省公方面之一大变革”。抗日战争爆发后.“把全部藏卷二百七十多zi-号.由福州搬到永安.不曾遗失一件”。陈国琛随闽府疏散永安期间.开始总结二十年来书档案工作经验,着手撰写《书之简化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光绪二年苏北赈灾与江南士绅--兼论近代义赈的开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平 《历史档案》2006,(1):99-102
在《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一文中,李文海先生对近代义赈兴起的:过程作了较为明晰的描述。他根据曾直接参与并领导义赈的上海绅商经元善的回忆以及《清史稿》、《清史列传》等记载,明确指出光绪二年(1876年)和三年无锡籍士绅李秋亭(名金镛)前往苏北海州、沭阳一带赈灾为近代义赈之始。但是,关于海、沭赈灾的详情,李先生未作具体讨论。由于这次赈灾与以前的“官赈”存在性质之别,是带有转折性的近代义赈,在中国赈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不可不加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希泌,张椒华编的《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科》中陈虬写于光绪十九年的《拟广心兰书院藏书引》一文,其中说:“吾有(应作友)许拙学先生于光绪壬申,尝首创心兰书社,同人以为便”。考光绪朝无壬申年,而文巾有:“自开办以来,积二十一年”语,可见光绪壬申当为同治壬申(十一年)之误。由此,我  相似文献   

18.
郭嵩焘(1818—1891)于光绪二年(1876)年首任驻英国公使.光绪四年(1878)兼任驻法国公使。郭嵩焘在出使英国期间,因《使西纪程》而遭到非议;又因《申报》的报道引起名誉纠纷。这两次事件反映了中西传播环境的差异.以及西方新闻媒介对中国官方舆论的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謇光绪二十(1894)年春“大魁天下”,光绪二十二年办大生纱厂,到他的政治生涯高峰不过两年,就突然汰出。论者一般认为“甲午”一战,“马关”一约,对他刺激太大,以至有绝望政治之慨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一年,在张冬一生中可谓极为重要。这一年张善④十三岁,年初父丧,叵籍守制,长江宁文正书院。复由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练团,四月《马关条约》签订,五月团练撤防;六月张签到江宁,张之洞留谈商务,七月“强学会”成立,张冬列名其中。十月活动南通、海】河的部事改革,至年底告彻底失败。这里选录该年张答关于捐事改革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1986,(4)
山西大学图书馆系冯锦生同志对本刊第一期电大《图书馆学概论》辅导材料中“1927年12月颁布的《新书呈缴条例》是我国最早的呈缴制度”一说,提出异议。他在信中说: 据史书记载,我国图书呈缴本制度最早施行于南宋淳熙十三年,即公元1186年。此年九月二十七日孝宗皇帝下诏:“秘书省将来收诸路书籍径自关取”(载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杭州丁氏刻本《南宋馆阁续录》)。也就是说孝宗皇帝正式授权秘书省可以直接索取各级地方政府刊印的国家书库中未备的官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