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教学正确数出平移格数这个环节时,教师总是直接告知学生要数出平移的距离,只要看其中的一个点平移了几格就行了。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正确数出平移格数"这个环节时,教师总是直接告知学生"要数出平移的距离,只要看其中的一个点平移了几格就行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平移和旋转”。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巧妙地数出平移的格数。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4~26页。教学目标: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了解平移、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物体的运动方式。2.了解平移的本质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初步学会画平移后的图形。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5.
教学时间:2012年3月22日教学场合:第八届教育家论坛(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学对象:常州市实验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了解平移、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物体的运动方式。2.了解平移的本质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初步学会画平移后的图形。  相似文献   

6.
在选好设计图案的基本图形(可以是规则图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图形)之后,根据所选的基本图形的特点,确定平移的格数和方向或旋转的度数与方向,运用平移或旋转就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平移和旋转”。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巧妙地数出平移的格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谈话导入,找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你们的父母工作忙吗?有时间陪你们玩吗?  相似文献   

8.
[病例1]填空:点A的位置用数对(3,6)表示,向右平移2格后,位置用数对表示为()。[病症]填空:点A的位置用数对(3,6)表示,向右平移2格后,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8)。[诊断]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41页。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3)初步向学生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2.情感目标:(1)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主动探索科学的思想。(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使他们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蓝猫和淘气两位新朋友,你们喜欢吗?(喜欢)我们听听看,他们都在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平移与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内容。不少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其一,学生认为平移只能是上下和左右的运动。其二,学生在数方格时,往往多数或少数一格,也就是说学生容易把物体之间的距离当成了物体平移的格数。又基于对四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的考虑,我们在打磨这节课时,聚焦了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对旋转的认知是否仅要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的认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问题中,常会遇到求相接线段之和最短的问题.解这类问题一般要用到轴对称的知识,下面举例说明:例1(2005年广东茂名中考题)如图1,有一个小船.(1)若把小船平移,使点A平移到点B.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2)若该小船先从点A航行到达岸边l的点P处补给后,再航行到点B,但要求航程最短,试在图中画出点P的位置.解析:(1)先画出小船图形中的7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然后按小船的形状连接起来.各点的平移规律是:先向上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7格;或先向右平移7格,再向上平移1格.平移后的小船图形如图2所示.(2)先找出点A关于岸边(即直线l)的对称点…  相似文献   

12.
移小鱼     
小明友,下图中哪条小鱼可以平移到⑦号小鱼的位置呢?小强说:“①号小鱼可以平移到⑦号小鱼的位置。把①号小鱼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2格,或者先向右平移12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了。”小丽说:“②号小鱼可以平移到⑦号小鱼的位置。把②号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1~42页的内容. 二、课标要求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的内容.平移的教学(例1),教科书提供了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观光缆车和推拉窗,以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的表象.通过在方格纸上向不同方向平移的小房子,来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平移,使学生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5格和向右平移7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教科书中提供的小房子图形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4.
<正>在平移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对移动几格产生错觉,会将其错误地理解为两个图形中间的空格数。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一、展示数格过程,认识对应点教师出示图1的箭头图,让学生把数的方法表示在练习纸上。学生描述从图(1)到图(2)的平移过程,可能会出现“向右平移2格”的情况。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下册P41~P43“平移与旋转”。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进平移与旋转运动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平移和旋转;会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2.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是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变,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3.通过情景图的场景,体会生活中的平移、转运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三、教学重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四、教学难点: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五、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方格纸…  相似文献   

16.
【教学背景】“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和图形”部分,这是一个新增加的内容。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对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的过程的感悟。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有切实的感觉,比如在游乐场中玩各种游乐项目,坐升降电梯等,只是并不明了这两个专门术语。但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平移、旋转、摆动等现象却经常混淆不清,对于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后的格子数,学生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几格理解成两个物体中间的间隔。在教学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弄清平移的实质、平移的方向是解决向量平移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点的平移.利用数形结合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推导出平移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本质.再把它拓展到函数平移问题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8.
【教学背景】“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和图形”部分,这是一个新增加的内容。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对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的过程的感悟。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有切实的感觉,比如在游乐场中玩各种游乐项目,坐升降电梯等,只是并不明了这两个专门术语。但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平移、旋转、摆动等现象却经常混淆不清,对于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后的格子数,学生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几格理解成两个物体中间的间隔。在教学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平移与旋转对于图形运动非常普遍,也是中考的热点.现以2006年中考题为例,分类浅析如下.1考查概念及特征例1在5×5方格纸中,将图1甲中的图形N平移后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图1那么,N平移中正确的是().(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C)先向下移动2格  相似文献   

20.
对平移距离理解不透彻 例1 如图1,请将图中的“蘑菇”向右平移6格。 错解: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