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  相似文献   

2.
就目前地市报的情况来看,与本地新闻版面相比,许多时事新闻版非常薄弱,稿件零散,内容大同小异。而一些地市报的时事编辑也仅仅满足于从新华社播发的稿件中随意选取一些,将版面填满。虽然地市报由于时事新闻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时事新闻难以和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大报相抗衡,但只要编辑多学习、肯策划,小版面也是能做出大文章的。  相似文献   

3.
李梅 《传媒》2019,(13):23-24
如今的传媒行业,内容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同质化,全媒体时代,国家级大报、省级大报和地市级报纸办报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回望同城的几家报纸,头版或其他版面“撞衫”概率越来越大,同一行业的报纸,从版面、栏目设置,到稿件的刊发,相似的内容越来越多,高度同质化的结局就是丧失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李鹏 《今传媒》2005,(12S):50-53
虽然,“大报”“小报”的概念一直以来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严肃”与“低俗”的代名词,但现在,这种概念慢慢开始转换,大报和小报的区分仅仅是版面大小的区分而已。在中国大陆,四开版面小报一开始就走出了格调低下的阴影,即“小报大办”。而世界各地也开始出现抛弃传统的对开版大报追随四开小报的现象。这是一种生存形式的转变还是报业“危局”形势下的嫁接?[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愈来愈受到重视,受到欢迎。但综观地市报的时事新闻版面.又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版面不固定。时有时无;有的稿件零散,选择性不强;有的版面呆板,缺乏吸引力。虽然地市报由于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等原因.时事新闻难以和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大报相抗衡.但只要编辑多学习、肯策划,小版面也能做出大文章。  相似文献   

6.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由此出发,县市报的评论应该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的体会是“三化”:微型化、系列化、乡土化。多一点“压缩饼干”报纸评论宜短,小报评论更是如此。报纸评论的种类很多,县市报评论自然也应该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评论都要有一些;但是,在数量上应以短评、编者  相似文献   

7.
处于我国党报“金字塔”结构底座的众多县市报,要不要时事报道,怎样处理时事报道,这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县市报的时事报道不是可有可无 一段时间里,曾经有人认为,县市报是小报,版面小而少,地方性强,不必采用新华社稿件,时事报道自有中央级大报和省报刊载。现在,许多县市报的同志有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334个地市行政单位中,已有267家地市报。地市报摄影记者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创出优质“产品”,提高新闻照片在地市报纸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虽说地方小报的覆盖面积、编采阵容,版面容量总的来说不如全国性大报,采访重大新闻的机遇也比不上大报记者。但大报有大报的长处,地方小报也有小报的优势。唐代诗人窦庠诗云:“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世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报坛,从来没有这样“火”。看吧,街头报摊上,各种“小报”(如电视报、文摘报、周末报、晚报等)五光十色,竞相以醒目的标题、大幅的照片、超常规的版式和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招徕读者,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大报”(如日报、行业报、专业报等)不甘示弱,纷纷采取对策,其中较普遍的招数是出“扩大版”、“星期刊”、“周末版”,全面拓展报道范围,对版面编排方式也作了大刀阔斧的更新。一时间,在报摊和邮政发行两条线上,“大报”与“小报”展开了激烈竞争,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0.
版面意识是报纸从业人员对版面的认知程度,包括对版面的内容、形式、栏目等的认识和理解。一般来讲,编辑的版面意识强于记者,文字记者的版面意识又强于摄影记者,这在一些地市报尤为明显。实际上,报纸版面形成的过程,是采编人员的版面意识由隐性走向显性的过程,版面意识越早趋于显性越有利于版面处理。在读图时代,地市报摄影记者“前移”版面意识已是刻不容缓。“前移”版面意识是地市报摄影记者的必修课一、从版面需要看“前移”版面意识的必要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办报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向,也是地市报的办报优势。身处…  相似文献   

11.
说起地市报记者应该“攻”大报(给大报写稿),许多人会不以为然:“我们有自己的阵地,何必费那个事!”不少同行只写“本报汛”,而不问津上级报纸。我以为这种倾向不利于提高地市报记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利于提高地市报纸的质量。我认为地市报记者经常“攻”大报,至少有以下好处:首先,地市报记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基层.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不应圈于本报狭小的天地,有责任、有义务“攻’大报。其次,经常给上级报刊写稿,可以养成在写作上从高从严要求自己的习惯。相比较而言,地市报稿件就好上一些,有的地市报采用率高达百分…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报纸处理时事稿件的常规办法是,不折不扣地将大事、要事毫无变动地搬上报纸版面。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小报比着大报办”,造成新闻资源的浪费和信息多层面多媒体的重复性传递。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好有限的版面,让“大事不漏”,“小事突出”呢?我们在时事版进行尝试性改革。  相似文献   

13.
据报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全国政协第八届会议上,郑重提交了一份关于纠正现时某些报纸“文化版面”不良倾向的提案。周先生在提案中指出:“文化版面”不应是‘明星世界’。而现在某些报刊的文化版成了明星的琐事轶闻版,连明星的一颦一笑都成了抢手新闻,而绝少涉及有关立国大计、兴邦命脉的文化建设的消息报道。”为此,这位著名学者忧心忡忡地说:“为国家事业、民族精神,我们不能不表示极大的关切与忧虑。”我很理解周先生的关切与忧虑,这表现出了这位“红学”老人对国事的古道热肠和关切。对周先生的关切与忧虑,我亦颇有同感,今年年初,我就曾在一篇小文中指出:“如今报坛,大报渐活,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但遗憾的是,这些大报的文化版面大都办成了“明星报”。“笔者浏览这些五光十色的大报‘周末版’、‘星期刊’之后,只感到飘浮有余,沉重不足;甜味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报坛,从来没有这样“火”。看吧,街头报摊上,各种“小报”(如电视报、文摘报、周末报、晚报等)五光十色,竞相以醒目的标题、大幅的照片、超常规的版式和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招徕读者,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大报”(如日报、行业报、专业报等)不甘示弱,纷纷采取对策,其中较普遍的招数是出“扩大版”、“星期刊”、“周末版”,全面拓展报道范围,对版面编排方式也作了大刀阔斧的更新。一时间,在报摊和邮政发行两条线上,“大报”与“小报”展开了激烈竞争,如火如荼。竞争是好事。报业的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对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对信息、对新知识、对生活娱乐的需求,无疑是有益的。在竞争中,“小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认为,县市报不仅在“版面上”要大力宣传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信息服务,而且要在“版面外”更多地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我们每年都要为宜兴市政府、乡镇举办多次新闻发布会、经济恳谈会。1990年,我们与上海、北京、厦门、深圳、南京等新闻界联系,组织了第二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为市政府、官村镇、宜兴陶瓷公司、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在上海、北京、厦门、深圳组织了7次新闻发布会。利用他们的阵地刊登了一大批稿件,另外我们还为香港文汇报组织了宜兴专版宣传,为广交会组织了整整4个版的宜兴产品宣传,还出版了宜兴画册。同时,我们还发挥县市报与大报关系亲的优势,请他们为发展宜兴外向型经济鼓与呼。1988年2月,解放日报首先以《宜兴创汇能力  相似文献   

16.
面对每天成堆的电讯稿,哪些稿件必发,哪些稿件应该发,哪些稿件可发发,也就是电讯稿的选择问题,往往令时事编辑“头晕”.的确,由于版面有限,时事编辑要做“强迫性选择”;由于要满足不同读者的方方面面需求,又要做“需求性选择”.而且,同地方新闻相比,时事新闻报道是零碎而不连贯的,难以预见和计划,选稿也因此成为时事编辑工作中极困难也极为重要的一环.新华社现在平均每天播发15万字、200条左右稿件.这些稿件范围广,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品种齐全,可供挑选的余地很大.要从这些稿件中去粗取精、滤沙淘金,准确、全面、恰当地选稿,必须遵循“三个符合”的原则,抓住“三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杂志》2020,(4):I0001-I0003
小报,从版面上看,较大报而言偏小;从内容上看,以消闲娱乐为主,熔新闻、评论、文芝、知识、娱乐、地方掌故于一炉,充分俥现其“能纪大报所不能纪,能言大报所不能言,以流利与滑稽之笔,写可奇可喜之事”的优点。小报种类繁多,有花报、戏报、游乐场报、党派团体报、电影报、舞报、小说报等等,开拓出巨大的读者市场,如“《游戏报》在创刊后一纸风行‘日售七八千纸,黎明出报,未午即罄’,与当时《申报》《沪报》等只有三、五千份的销量相比,可谓盛矣”。  相似文献   

18.
一些青年同志这么问:当编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这个问题似乎相当简单,说清楚却非易事。编辑的业务技能,最常见的有:鉴定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写作评论、“指导”作者(指向记者、通讯员提修改稿件的要求)、组织文章(根据版面需要组织急需稿件)等  相似文献   

19.
通讯员怎样做,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呢?许多有经验的编辑、记者在讲课时,都特别强调通讯员要有强烈的版面意识,我认为这的确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因此,在给报社编辑部投稿件,一定要先认真研究一下这张报纸,分析一下各个版面。最起码应该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报纸,如:晚报、党报、产业报、企业报、专业报,等等。另一方面,每一种类的报纸都有自己的办报方针和侧重点以及版面风格。你还要知道,某种报纸它有哪些常设栏目,最喜欢上哪方面的稿件?自己要投的这篇稿件这张版是否已发表过同类型同内容的等等。如果你对这张报纸根本…  相似文献   

20.
报纸版面的人性化编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报纸,不论是大报小报、省级报市级报、党报都市报、综合报行业报,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越来越考虑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重视报纸版面的人性化编排。这是整个社会“以人为本”思想在传媒业的体现,是信息时代对传媒的要求,也是报纸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