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48家制造企业的402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跨层次分析中的阶层线性模型(HLM),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员工吸收能力和创新合法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员工吸收能力中的辨识与共享构面、个人投入构面对商业模式创意与商业模式应用的影响皆达到显著性水平,理解与整合构面对商业模式应用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2)实用合法性对商业模式创意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认知合法性对商业模式应用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3)实用合法性与认知合法性在个人投入与商业模式创意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分别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制药行业的头部企业开展探索性案例研究,从资源与渠道两方面出发,基于不同场景归纳出三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从数字技术的视角分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键行为,总结出数字技术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机制;最后,借助NICE属性框架(即新颖性(N)、锁定性(I)、互补性(C)、效率性(E)所构成的属性框架)对制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归纳总结,以指导中国情境下的制药企业实现商业模式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理解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本文引入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理论中的重要分析框架多层次分析视角,在大环境、体制和技术利基三层框架的基础上增加商业模式层,构建多层次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分析五种典型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在此基础上,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对五种路径进行案例研究,并对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和影响因素的演化规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1)通过大环境、体制层、技术利基的多层次作用,商业模式存在拓展型、复制型、整合型、模仿型和替代型五条创新路径;(2)从五条路径的发展趋势来看,商业模式创新对体制层的依赖性正在减弱,技术利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大,新技术变革或将促使商业模式发生颠覆式创新;(3)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的演进特征是,大环境是不确定的变化要素、体制层采取共生—竞争—共生的动态策略、技术利基呈现未成熟—成熟—未成熟的螺旋上升演进态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整合企业网络视角和商业模式创新视角,探讨了网络嵌入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考察了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并基于全国334家企业的样本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关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关系;(2)在关系嵌入和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环境动态性在信任、信息共享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起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对共同解决问题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3)在结构嵌入性和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环境动态性对网络中心性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有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对网络密度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性竞争理念下如何实现传统商业模式向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学界对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内涵理解与价值逻辑以及全新平台情境下的平台企业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实现问题缺乏研究。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在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主体网络以及价值创造绩效全方位超越了传统商业模式。重点聚焦于平台情境下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建构与实现,研究了在可持续性商业模式设计理念下平台企业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在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捕获与价值实现等维度内容上的系统超越,认为平台经济情境下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主要存在于共享经济领域的共享平台以及平台经济领域的商业运作平台场景之中,共享平台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主要是聚焦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化的重新配置予以实现可持续性商业模式下的综合价值与共享价值创造;而平台经济下的商业运作平台主要是立足于企业社会责任嵌入观通过嵌入相应的社会责任实践议题或者社会责任实践平台界面,实现平台运营过程中的相关联的社会环境问题,并通过平台商业生态圈的力量予以解决进而创造可持续的综合价值;或在可持续导向的企业家精神(社会企业家精神或共益型企业精神)驱动下搭建基于某一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实践平台或社会创新平台,打造社会创新/创业组织或者共益型组织予以实现平台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未来,平台情境下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研究需进一步从基础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融合与治理)以及实证研究(驱动因素、影响效应以及评价)两大层面予以深化探索。  相似文献   

6.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能有效地降低创新风险水平,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本文分析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构成的三个维度,建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层次评价结构模型,探讨如何运用模糊层次法(Fuzzy-AHP)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该模型实现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时间维和风险因素维在风险管理功能维度上的充分耦合,能有效分析在商业模式创新不同阶段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因素,为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提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永发  张晓玲  赵毅 《科研管理》2017,38(9):124-131
本文研究目标是识别出哪种商业模式关键品质属性组合将会给企业带来高市场绩效。首先,定义商业模式品质,并推导出关键品质属性。其次,基于99个调研企业数据,选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作为结果变量的市场绩效与商业模式品质关键属性组合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研究发现:(1)焦点企业获取高市场绩效的通路不止一条;(2)成立时间较长的企业可选择的路径较多;(3)每种路径实质上是一组关键品质因素组合;(4)两者间的因果关系为商业模式测评开启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吴晓波  沈华杰  吴东 《科研管理》2020,41(7):189-2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政府的强制措施与企业的积极配合,破坏了原有企业的合作模式,降低了企业现有商业模式的有效性,本文从互补性资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疫情期间出现的六种商业模式设计进行多案例研究,揭示了,当合作关系存在不确定性时,企业利用共同专用互补性资产可以促进商业模式设计新颖性的提升,其内在机制包括:(1)面对管理不确定性,企业利用共同专用互补性资产可以促进商业模式设计新颖性的提升;(2)面对依赖不确定性,企业利用共同专用互补性资产可以促进商业模式设计新颖性的提升;(3)面对发起不确定性,企业利用共同专用互补性资产可以促进商业模式设计新颖性的提升。当合作关系存在不确定性时,企业利用专用互补性资产可以促进商业模式设计效率性的提升,其内在机制包括:(4)面对管理不确定性,企业利用专用互补性资产可以促进商业模式设计效率性的提升;(5)面对依赖不确定性,企业利用专用互补性资产可以促进商业模式设计效率性的提升;(6)面对发起不确定性,企业利用专用互补性资产可以促进商业模式设计效率性的提升。本文也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帮助企业快速走出疫情寒冬。  相似文献   

9.
随着开源软件的普及与发展,与之相关的商业模式呈现多样化态势。基于商业模式与软件本身的紧密程度,对11种商业模式进行结构化分析,并将其归纳为四大类:许可证类、直接配套类、间接配套类以及附属产品类。研究表明:(1)直接配套类商业模式的种类比许可证类、间接配套类以及附属产品类均多;(2)企业常采用多种开源软件商业模式的组合策略;(3)不同商业模式所用许可证类别具有很大的差别,大量开源软件逐渐从选择限制性许可证转向宽松许可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开源软件的普及与发展,与之相关的商业模式呈现多样化态势。基于商业模式与软件本身的紧密程度,对11种商业模式进行结构化分析,并将其归纳为四大类:许可证类、直接配套类、间接配套类以及附属产品类。研究表明:(1)直接配套类商业模式的种类比许可证类、间接配套类以及附属产品类均多;(2)企业常采用多种开源软件商业模式的组合策略;(3)不同商业模式所用许可证类别具有很大的差别,大量开源软件逐渐从选择限制性许可证转向宽松许可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