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推荐:首段用「这是我生活、学习的地方,更是我心灵的家园」,确立全文思路——用「学习」之「象」载「心灵」之「意」,其所升华之意同所叙之事十分契合。但是,「生活」二字可删除,行文所叙三事——「《归去来兮辞》」「《呐喊》」和「抚平那早已翻皱了的页脚」——都是「学习」方面的。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2006年高考安徽卷以「读」为话题的作文,其变格的措施是:删除第一自然段第一句,第二句改为「我读我的小屋——「兰石轩」……」;后面行文依据新的首句微调;三件事中所载之「意」,有更鲜明的指向;标题改为「心在兰石轩」。  相似文献   

2.
对于《史记》鸿门宴中的「斗卮酒」和「生彘肩」,历来解释不一。过去有人认为「斗」字是衍文。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文。上云「赐之卮酒」,下云「卮酒安足辞」,此非泛言可知。」(《史记订补》)也有人认为「生」字有问题。梁玉绳说:「生」字疑  相似文献   

3.
现行语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都把《塞翁失马》中的「其父」解释为「他的父亲」,即「善术者的父亲」。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塞翁失马》中的主人公是「塞翁」.综观全文,「其父」在文中出现三次,  相似文献   

4.
文章病院     
两个需要纠正的字丁学兰初中语文第三册《奇特的激光》一文有两个需要纠正的字。「扣板机」的「板」,应为「扳」。「板机」无法解释,「扳机」是枪上的机件,  相似文献   

5.
牛年说牛     
一九九七年岁次丁丑,称为「牛年」。我国古时以农为本,牛是人们的最得力的伙伴,耕田,拉车(老子乘坐牛车过函谷关)都少不了它。孔子有七十二个得意门徒.有个门徒叫冉耕(字伯牛),还有个门徒叫司马犁耕(字子牛)。可见牛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阅读古籍,有关「牛」的成语着实不少。「风马牛不相及」,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此后,「风  相似文献   

6.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语见《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是战国时期思孟学派对当时贵族私人讲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包括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内容。这里「旨」指「味美」,「至道」指「最好的道理」,即所谓「明人  相似文献   

7.
「三部曲」,它源于古希腊三部情节联贯的悲剧——《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总名为《俄瑞斯成斯》。又称「三联剧」。「三部曲」现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贯的文学作品。就我国现代文学作品而言,各类体裁的「三部曲」有如下几部。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尚安事客!」课本注释:「还要门客做什么呢?安事,何用。」一些古文选读本对此句的注释也大体与课本相同。如《历代文选》注为:「还要宾客干什么呢?」《古代散文选》注为:「还用门客做什么呢?事,用。」显然,以上注释都将「事」训为「用」。将「事」训为「用」,古籍中未见例证。我倒认为莫若将「事」仍作「侍奉、供养」解。  相似文献   

9.
「好」字趣谈四川仁寿县教研室廖建华「好」字之本意,美、善也。「好」字为何是「女」加「子」呢?细析之,甚是有趣,其由有四:其一,「女子性温柔,故女子为好」(引《康熙字典》)。女子天生好打扮,爱美之心胜于男,木兰从军归来也还「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皆...  相似文献   

10.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指南录后序》一文中,有处断句为「……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查阅《教参》,是将「出无可奈何」译为「实在没有办法」。显然,「出」字未译。再翻翻其它资料,大多译为「实在出于没有办法」,而将「出」字译为「出于」(即「由于」之意)了。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出」字的义项;①与入相对,②发出,③拿出、交纳,④出产,⑤出现、显露,⑥超出、超过。「出」字动词,而不是副词。因而  相似文献   

11.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从「十八般武艺」演化而来。「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南征录》中:「臣闻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从「臣闻」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还要早。可惜兵书多毁,传者无几,它的原始出处和内涵今天已经无从查考。  相似文献   

12.
带妹妹     
我的女儿笑笑仅两岁半,却常常当「姐姐」,带着可爱的「妹妹」。笑笑两岁生日时,我出差省城带回了一个红色布姓娃,告诉她:「瞧,爸爸给你抱回个「红妹妹」,以后你要带好「妹妹」,别淘气。」笑笑似乎听懂了。她抱着娃娃向邻居小朋友夸耀:「我有「妹妹」了」当晚,抱着「妹妹」甜甜地入睡了。有了「妹妹」,笑笑总是以姐姐姿态,同她聊天、讲故事,帮她洗脸、洗脚,给她添衣加被,哄她睡觉,一板一眼,有模有样,那么投入,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13.
《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晚而好《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周易》是儒家五经之一,包括上下经和十翼两部分。经作于西周初年,十翼源于孔子。汉唐大儒已有定论,但自北宋欧阳修起至20世纪,疑古者竭力否认十翼源于孔子。但《论语》、《史记》、《汉书》等古籍都明确指出十翼源于孔子,特别是《帛书周易》的出土,更为“孔子晚而好《易》”、十翼源于孔子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易经》之文献载体“韦编三绝”中“编”的对象及孔子时代“易”之流传特点.通过考证认为“韦编三绝”所“编”对象为甲骨,孔子之前“易”的主要流传载体是简册,但也不排除甲骨一类载体.  相似文献   

15.
魏薇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411-411
本文探讨了日语授受表现句中否定词的否定范围,考察了「くれない」中的否定词「ない」的否定性不仅停留在「てくれない」中的否定词「ない」的否定性不仅停留在「くれる」,甚至渗透到「てくれる」,甚至渗透到「くれる」所包含的事象的内部这一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6.
對「認真地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公開拒絕總是很少的;但是,口頭贊成,實際並不想學習,或者也「學習學習」,卻並不「認真」,則有的是!表現形式則不乏其「創造性」。有這樣一位較「老」的數學教師,他也是「贊成」學習蘇聯的。但應用新教材時,認爲它「內容太淺」「過去在他的教學中一向藉以「表現自己身手」的難題沒有了,實在使他「很掃興」。於是每逢講到勉強可以「牽連」的地方,就「不忍割愛」,還是要「附加一點」,「演幾個自己所熟悉的難題」。對自己的一套舊的教課辦法,沒有批判,實行新教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讲清基本概念,必须抓住「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往往又是难点,只有突破难点,才能较好地理解基本概念。 在讲一个基本概念之前,我总要先考虑这个基本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在什么地方容易产生模糊认识,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讲清「关键词」。如讲中学《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一课中「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时,我先叫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  相似文献   

18.
教学《回声》这篇课文的难点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弄懂「回声」原理。尽管作者对「回声」现象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但学生对「回声」原理还是不易理解。因为小学二年级学生对「声音」的物理属性感知肤浅,涉及不深。什么「声源」、「声波」等知识一概不知,所以要求教师教此课时必须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将文字描述的有关「回声」,用科学的方法转化为便于学生感知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去年九月二十六日,我在校内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获得了普遍好评。究其原因,无非是在备课过程中注意寻找教学「突破口」,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首先,我让学生看标题的注释,了解文章出处和作者,明确「讽」「纳」的含义。紧接着,又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域概念的「中国」,有广义、狭义的两个范畴。狭义的是指中原区域,主要是华夏族聚居之地,它与「四方」、「四夷」对称。广义的「中国」是以中原为中心.远及四夷居地,也即人们所说的「大中国」。「中国」也是一个国家概念。地域概念与国家概念有时是分不开的。一个国家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它的地域形成过程。作为国家概念的「中国」,最早是指京师,后来泛指王朝,最后发展成为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