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乐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延续的时间从汉至唐,此后,这一名称虽成为音乐文学的通称,也沿用于词曲,但从乐府研究的角度而言,并不被认同。即使是唐代的乐府,学界在研究中仍然有着不同的认识,叙录过程中并不仅以汉魏乐府为观照点,更留心于唐代乐府在乐府中的地位与存续情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辨析了乐府与歌诗、歌行、词曲、民歌、音乐文学几个概念的关系,指出:乐府成为诗名以后,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含义依然保留下来,宋代以前凡称乐府者,一定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歌诗泛指一切有音乐舞蹈表演的诗歌,只有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的歌诗才能称之为乐府;歌行出自乐府但又不等同于乐府,带有音乐性质,但又偏重体裁而言,具有乐府体裁的特点,但又七言非乐府长歌;区分乐府和词主要看句式如何,若是齐言,属于乐府诗,若是长短句,属于曲子词;有些乐府来自民歌,但乐府作为宫廷乐章,不宜再称作民歌,只有少数杂歌谣辞例外;乐府虽与音乐有关,却与音乐文学不相等同,具有音乐形态的乐府属于音乐文学,已经失去音乐形态的拟古乐府和准备获得音乐形态的新题乐府不能视为音乐文学。  相似文献   

3.
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部网罗上古至五代乐府诗歌的总集。乐府是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包括制定乐谱、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工。所搜集的配乐诗歌,就叫乐府诗。  相似文献   

4.
乐府的原生态是歌辞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歌辞的地位逐渐突出起来,音乐性质越来越被忽视,而文学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乐府创作逐渐“从歌到诗”,从合乐走向徒诗,从音乐艺术走向文学艺术,从民谣走向文人诗,走进了“用古乐府自作诗”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郭茂倩《乐府诗集》由于以音乐为分类的标准,故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将古诗、律绝作乐府诗等。文章以《乐府诗集》所收李白有关乐府诗为例,并结合各种版本的李白集所栽,对其进行了首次考察与甄别,其或有助于对《乐府诗集》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主要是掌管朝会宴飨、郊把巡行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和乐曲,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我国东汉时仍没有乐府。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便由官晋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可着眼还在音乐L。到唐朝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社会内容,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并未入乐,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批判现实的讽谕诗。白居易等人曾在当时发起新乐府运动,他们提出的“文…  相似文献   

7.
乐府的流变     
乐府本来是一个官方机构,始建于秦代,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民歌,作曲填词,招募、培养乐工,满足官方礼仪和娱乐等的需求。开始的时候,乐府的规模很小。到汉武帝时,经济空前繁荣,乐府的规模也空前膨胀,发展到最辉煌的阶段。当时,乐府中有乐工上千人,出现了以音乐家李延年和文学家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到西汉末年,国势日渐衰微,“崇雅黜  相似文献   

8.
杨慎虽然没有专门研究乐府诗的著作,但其著述中有多处文字论及乐府,在明代的乐府研究中独具特色。他推崇六朝乐府,重视民间歌谣,反对酷拟之风。以其博学,他对乐府诗的曲调来源及名称进行考释,对乐府诗的文本进行考辨、校订与补遗,解读乐府诗时努力挖掘其中的讽谕之意,追求乐府诗书写的真实性。杨慎的乐府研究形成了一种新的重比兴、重考据的范式,对后世的乐府诗研究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家瑞在《中央日报》发报道,他曾于杭州书铺中见到明刻本《陶真选粹乐府红珊》,未及细阅而原书迷失。六十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名汉学家韩南,看到了大英博物院收藏的清嘉庆五年积秀堂覆刻的《乐府红珊》,写出了《乐府红珊考》,指出李家瑞认为此书是陶真选集的错误,确考此书为戏曲选集,并对全书十六卷所选剧目的来历一一考查清楚。但由于他在美国不了解中国的昆曲艺术,不了解魏良辅《曲律》,所以未能指出此书是昆曲折子戏选集,未能考出《乐府红珊凡例》是魏良辅的曲论。本对此作进一步的考释,并对国家图书馆所藏孤本《乐府名词》也作了考述,阐明《乐府红珊凡例》和《乐府名词曲条》均源出于魏良辅的《南词引正》。  相似文献   

10.
乐府是我国古代主管音乐的机关,负责采集民间歌谣以配乐歌唱。人们通常认为它设立于汉武帝时,因为《汉书·礼乐志》上说“汉武帝时乃立乐府,采诗夜诵”。但是后来的一个考古发现使人们对这一观点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1.
杨维桢是元季明初的咏史大家,而乐府体是杨维桢最喜欢使用的体式之一。将杨维桢的乐府体咏史按其内容分为吟咏历史事件、品评历史人物、感慨史迹史物三类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杨维桢乐府体咏史的思想内涵表现为反思历史,品评各类人物;"理""性"结合,褒扬忠孝节义;以古鉴今,倡明世风教化;关注女性,借以表达妇女观。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西周建立的乐府体制助歌诗挣脱鬼神怀抱,造就最早的诗人群体,促成诗之文学蜕变。《诗经》乃乐府体制产物、乐府诗的本初形态,其文本定型于颁诗制度解体之时。“风雅颂”的体例折射西周宗法社会政治架构。《诗经》形式上诸多特征,皆可从乐府体制中究因。《诗经》开乐府诗体,树“诗人”风范。复杂奇特的乐府效应,形成中国古代诗歌之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3.
王信霞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1):74-81,100
《乐府补题》为宋末元初词社唱和的一部咏物词集。自清初复出以来,对它的研究日益增多且逐渐深入。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乐府补题》复出刊刻的具体时间;归纳了四种有关主旨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列出了相关的人、事、地的考证;点明了它的深远影响,并对《乐府补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4.
南朝乐府民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性。南朝乐府民歌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很多营养也被唐诗吸收。  相似文献   

15.
南朝乐府民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性。南朝乐府民歌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很多营养也被唐诗吸收。  相似文献   

16.
乐府是一种配乐而又能歌唱的诗。汉朝人管这种诗叫歌诗,而乐府在当时则是专门演唱这种诗的官署的名称。到魏六朝时,人们把乐府机关演唱的诗称之为乐府,这样一来,乐府便由官署名一变而为合乐的诗的名称了。乐府作为一个音乐机关到底创立于何时呢?这个问题向来是有争论的。班固在《汉书·礼乐志》中用肯定的语气作了这样的记述:“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相似文献   

17.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汉武帝时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或创作的诗歌,  相似文献   

18.
乐府,是专管音乐的机关,后来演为诗体名称,给这个词以双重含义了。汉代乐府诗歌大发硬,乐府的规模也大,这是事实。但乐府的产生是否就在汉代呢?先看看我国最有影响的几部文学史的论述吧。北大游国恩文学史:“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武帝。”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史:“汉代从武帝时开始设  相似文献   

19.
鲍照以其突出的乐府诗创作成就在“元嘉三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乐府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于“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外.又不乏儿女情长的艳情之作。这类艳情乐府诗题材艳冶,词句雕琢,其形成既受民间文化吴声西曲的影响,又与他的仕宦生涯有密切关系。鲍照具有强烈的功名进取之心,而一介文学侍从的特殊身份又使其艳情乐府诗歌蕴含了异常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李白的乐府诗歌中有大量是可以入乐的。但长期以来,对李白诗歌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文学与历史领域,音乐方面的研究极为欠缺,尤其是对李白诗歌的音乐性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从音阶调式、节奏节拍、核心音调、旋法特点、结构材料与终止式五个方面对李白乐府诗歌中可以入乐的部分(即歌诗)作品作了音乐本体方面的初步探析,以期对李白诗歌的全面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