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联社(AP)【2003年3月17日报道】美国有线新闻网与《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达成协议,允许报纸记者通过电视报道伊拉克战争。带有报社标识的记者将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美国有线新闻网与《时代》周刊有着类似的协议。美国另一有线电视公司微软—全国广播公司与《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新闻周刊》也有类似的合作关系。这项协议对报纸有利之处在于,可以为它的报道带来更多的受众。另外,通过电视发布新闻的速度比报纸更快,当然,记者也可以借助网站发布即时消息,让读者把报纸网站作为他们的首选。上月,位于亚…  相似文献   

2.
著名记者李普曼说得好:“往往一条新闻的价值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新闻工作者这种首先发现、报道新闻的能力,即指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即新闻敏感.这是记者的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泰勒就曾说:“没有新闻鼻、新闻眼,请滚蛋.”  相似文献   

3.
5月11日,美国最有声望的新闻媒体《纽约时报》刊出长达4个整版的“认错报道”,自爆该报黑人记者杰森·布莱尔(Jayson Blair)在4年多的记者生涯中编造众多假新闻,仅在过去10个月内见诸《纽约时报》的73篇报道中,就至少有36篇存在造假、抄袭等问题。很多所谓“现场采访”,是他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住处编造的。这个事件成为目前美国新闻界的重大讨论话题,各大报纷纷加以报道和评论。5月12日,美国三大有线电视台以及公共电视台(PBS)邀请新闻界专家等发表评论。事件导致拥有152年历史的《纽约时报》处于几十年来的低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报纸讣闻报道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珍 《今传媒》2006,(6):25-26
讣闻报道在西方是报纸的重要内容,报社和读者都十分重视讣闻版。《纽约时报》老记者理查德的《报纸档案》一书中说:“讣闻报道是《纽约时报》最重要的报道内容之一,公众对这类报道有着非同寻常的兴趣。因此编辑们对此高度重视,有时连发行人也会亲自过问。讣闻报道的写作,或长或短,实际上都是对死者生平及形象的描述,它们所组成的版面往往是《纽约时报》中最引人入胜的版面。”①美国讣闻报道不仅受到极大重视,也随着美国社会和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既有重要人物也有普通人的故事,从报道对象范…  相似文献   

5.
通讯员园地     
报道员黄翊华荣获苏州市"双十佳"记者本刊讯毛秀国报道:近日,从南京军区某装甲师退伍的战士报道员黄翊华,荣获江苏省苏州市"双十佳"记者称号。黄翊华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4年间,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和《人民前线》等媒体发  相似文献   

6.
孙愈中 《视听界》2007,(3):94-94
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活动,都会产生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般媒体都会按照不同领域对记者作分线采访的安排,有的负责时政报道,有的负责工业报道或农业报道,有的负责文化新闻和社会新闻。记者分线采访有不少好处,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储永志 《军事记者》2002,(11):48-48
我是南京军区驻闽某部一名基层摄影干事。屈指算来,我从事军事摄影报道工作已逾6个年头,先后有500多幅摄影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法制日报》等全国50多家报刊发表,60多幅作品在国内外各类影赛中获奖。这一切得益于我能充分运用自身相对优势,独辟蹊径抓“活鱼”的招数。作为一名基层军事报道员,同全军、战区记者在“武器装备”、活动范围、新闻源等方面的优势是无法比拟,但我们也拥有专业记者的相对优势。我们身处基层连队,每天面对一线战友,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深深地植根在我们脑海,对他们的姓名、爱好、年龄、特长我…  相似文献   

8.
《纽约时报》主要是通过增加来自"美国/第三国政府"或"美国/第三国专家学者"的消息源数量展现报道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体现得较为明显,来自中国方面的消息源数量明显地被"削弱"。《纽约时报》在对中国政治问题进行呈现时,总摆出一副"旁观者清"的姿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指点、评判或者警醒。本文研究对象为《纽约时报》涉华政治类报道,试图从一个新的切入角度对这个并不新的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归纳出《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政治问题时所呈现出的倾向性、具体新闻框架以及所持态度。  相似文献   

9.
仲夏 《新闻天地》2006,(6):36-37
在上世纪70年代带领《纽约时报》走出困境,并将《纽约时报》变成美国报界“标尺”的传奇报人,《纽约时报》前总编辑亚伯拉罕·罗森塔尔于2006年5月10日因中风引起的并发症去世,终年84岁。在美国,很多报纸的总编辑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纽约时报》,以检验自己报纸是否漏掉哪些重要新闻。而《纽约时报》在美国报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地位,主要归功于执掌《纽约时报》长达17年的罗森塔尔。罗森塔尔是世界报业的“殿堂级”人物,他一生都供职于《纽约时报》,他去世后,《纽约时报》专门撰文称,罗森塔尔凭借不懈的努力,最终从一个普通校园记者成为美国新闻业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据美报报道,1996年9月29日开播的、由美国国会拨款资助的自由亚洲电台的听众寥寥无几。美国《纽约时报》驻京记者帕特里克·泰勒日前在一篇题为《自由亚洲电台难以找到听众》的报道中戏称该台是一个“隐形”电台,因为没有人知道它播出的频率和发射台的位置。那些偶尔找到该台频率的人说,他们几乎收不到信号,这不是因为中国人干扰,而是因为信号太弱的原因。报道说,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闻处的一位官员说,他有自由亚洲电台的频率表,但根本收听不到节目。他说,美国驻北京和上海的外文人员从没有收听到该台的信号。报道称,北京有些人曾…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记者,大都有自己所负责的报道领域,俗称跑线。许多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在谈到跑线的体会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有的是刚跑线时,迟迟进入不了角色,很难接上头;有的隔一些时间不去线上的单位跑,就断了线,通讯员有好的线索不通知记者;有的则是常常被同行“抢线”,也经常因此与同事发生一些小磨擦,甚至需要主任或老总出面协调。 凡此种种,我以为首先是记者自己跑线没有到位,或者换句话说.没有经历跑线的“三种”境界。结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记者跑线跑得好,是要经历“守得住、放得开、收得拢”这三种境界的。 …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一束     
兰州军区武山油库地处偏远的山区,为了把本单位的有价值的新闻反映出去,今年4月,他们专门从上级宣传部门请来报道人员采写稿件,仅4月份就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刊登新闻稿件26篇,受到了上级机关的肯定。(韩四海、董玉川)5月下旬,河南省永城市人武部组织36名民兵通讯员,认真学习我国优秀记者邵云环、许石虎、朱颖烈士的先进事迹,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和敬业精神。(王发志、王征)52960部队在抓好报道员业务学习的基础上,十分注重报道员的理论学习。他们定期组织报道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知识,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3.
上任6年来,布什总统讨厌《纽约时报》,因为它经常刊登一些令白宫感到难堪的文章。在布什总统和切尼副总统出访的专机上,其他美国记者可以搭乘,《纽约时报》记者却上不去。尽管如此,创刊于1860年的《纽约时报》仍是美国质量最高的一张报纸,也是读者最喜欢看的报纸。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闻界目前出现了一股新潮流:越来越多的黑人记者离开新闻界,另谋出路。这些“跳槽”的黑人都是男性。许多黑人记者觉得他们已干得精疲力竭,在新闻界呆不下去,或者说是被挤出了新闻界。这些男性黑人记者,当初最先打破种族界限,投身于报纸、广播等新闻事业中。如今,他们成群结队地离开了新闻界。在《费城信使报》负责市政报道的记者和全国黑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陵县武装部为使基层民兵通讯报道员有一个学习写作知识、修改稿件、切磋写作体会的场所,今年初,他们在机关办公楼挤出两间办公室,开设了“民兵通讯报道员之家”。并专门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军事记者》等各种报刊与写作书籍,配备了电话、传真机、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新闻报道器材,为通讯员写稿、传稿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爱泼斯的生平与时代蓝鸿文,张功臣爱泼斯但是我国读者熟悉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他从15岁起在天津开始记者生涯,三、四十年代曾代表合众社、《纽约时报》和《时代》杂志等多家美国媒介从事中国报道,五十年代重返中国定居,一生与中国革命结下不解之缘。同斯诺、史沫特...  相似文献   

1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评论》1981年5—6月号刊登了这篇调查性文章后,几乎每周都收到读者来信,质询该刊是否存心同《纽约时报》过不去。该刊于7—8月号发表“关于《纽约时报》问题的答复”:正因为“人们公认《纽约时报》是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大报”,它的新闻为全国广播电视网和三大新闻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采用。《评论》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评论刊物,有义务“对于这样一个对全美国新闻界的观点与内容有很大影响的报纸”特别重视。“《纽约时报》有缺点和错误,有的还很严重,所以就应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批评。”罗杰·莫里斯的文章是一篇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它的发表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们特请李臻同志编译出本文  相似文献   

18.
《纽约时报》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纽约时报》创立于1851年。经过160多年的发展,《纽约时报》被誉为“权力机构的圣经”和“档案记录报”,成为美国最有权威性的报纸。2003年,《纽约时报》平日发行113.2万份,星期日发行168.21万份,在美国每周七日都发行的报纸中拥有最大的发行量。良好的声誉也为《纽约时报》带来丰厚的收入,纽约时报被称为是点石成金的“印钞机”。2003年,以《纽约时报》为旗舰的纽约时报公司全年的总收入达到32.27亿美元,净收入为3.02亿美元,平均每股的股东回报率达到23%。  相似文献   

19.
已连续9年被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驻疆某边防团今年再创佳绩:仅前三季度已在《解放军报》、从民日报》、从民军队》等报刊、电台刊播稿件110余篇(幅)。报道骨干深有感触地说:“这是因为我们有一班关心支持报道工作的好领导!”“授课改稿别拉下我”政委韩控技既是位老边防,又是位“老新闻”。他在边防工作20年,业余摘报道20年,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电台刊播各类稿件1200余篇(幅)。年初,团里专门调整补缺健全了团中心报道组、营连兼职报道员的三级网络,规定报道组每周集体改稿、每…  相似文献   

20.
传媒资讯     
《纽约时报》尝试公众捐助式报道据《中国新闻出版报》:美国《纽约时报》在科学版登载的一篇文章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新闻运作模式。文章作者在采访等方面的费用并非由报社提供,而是由公众和机构捐助。这篇文章跟踪报道了漂浮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巨大垃圾堆。文章作者林赛·霍肖虽说的确是一名新闻人,但并非《纽约时报》旗下的记者,而是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