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郭芳芳 《大观周刊》2012,(37):338-338
笔者日前在为学生教授陶渊明先生的《归园田居》作总结时,告诉学生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他的诗文成为了诗意的中国文人心灵的慰藉。就在下课之际.  相似文献   

2.
梁玲卿 《大观周刊》2012,(18):26-27
魏晋的时代精神和文人风采至今还在闪着光芒,种种风流已沁入了中国传统文化长河里,其行文和立世的方式,亦成为中国文人士大夫几千年来修身寄怀的一面镜子,一切都沐浴在风流的达者风范下代代传承下去。《世说新语》即以清简的笔墨广泛而精微地记叙了魏晋士人的活动和精神风貌,为我们再现了魏晋文人张扬个性、放达任诞的生活与精神状态。现试从古籍中所录魏晋诸多轶事释析士人心迹,以观时代风流特色。  相似文献   

3.
星条旗下的中国文人─—摘自《文学报·社会传真》677期2版原作:叶永烈我从飘扬五星红旗的国度,飞越太平洋,来到星条旗下的国度。我在那里行程万里,走访了一来座城市。我拜晤了众多的友人,内有不少是中国文人。中国文人在星条旗下,走上了各自不同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27日,江苏教育出版社前总编辑吴为公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然而,他那无私磊落和仁者风范,他那诚实品格和慈祥情怀,他那创业精神和不凡业绩,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尤其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员工的心中。  相似文献   

5.
顾准生前对东西方文明史、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史,孜孜不倦进行全方位探源研究,正是由于他对中国向何方去,中国将建成怎样的现代化国家,寄予悠深的关注,怀有巨大的忧虑。特殊的人生际遇,造就了他终身一贯的爱国情怀,也造就了他多元复合的学养结构与心智系统。因此,他特别能感受梦想腾飞的“不是只有经济基础才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能使什么样的经济结构生长出来或不生长出来。”  相似文献   

6.
书院情怀.一直沉留在中国文人学者的血脉之中。而今.陷入文化全球化尴尬里的学者们纷纷返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找最初的文化认知.他们在书院的旗帜下,默契地集结[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津门文人室名斋号释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们将自己的读书处、收藏处冠以特定的名称,通称之为室名斋号,大约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久传不衰,屡见不鲜。室名斋号作为文人的心灵独自,反映其家世、身世、收藏、爱好、志趣、敬仰、信念、情怀等,极富个性,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闲暇无事,集得历史上津门文人室名斋号若干,姑释其义,以与同好共鉴共赏。  相似文献   

8.
宋朝文人化园林的建造设计,非常注重整体布局,最大限度地描摹自然,将文人的情怀寄情于自然之中。文人化园林满足了文人士大夫的隐逸生活,同时还具有其他多样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南南 《中国档案》2023,(12):22-23
<正>中央档案馆保存有大量毛泽东文稿档案,而书信作为毛泽东文稿档案中不可或缺而又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从另一个维度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与民主人士、亲朋故旧、子女交往中的情感与故事。这里仅以部分书信为例,以期管中窥豹,透视一代伟人的崇高风范和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10.
情怀书院     
书院情怀,一直沉留在中国文人学者的血脉之中。而今,陷入文化全球化尴尬里的学者们纷纷返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找最初的文化认知,他们在书院的旗帜下,默契地集结  相似文献   

11.
荆成 《青年记者》2012,(10):66-67
傅绍万同志在部署今年集团工作时,要求集团媒体继承优良传统、讲求大报风范,并从讲责任、守精神、树形象、重实践等方面对大报风范作了阐释.前不久集团党委常委学习议事会,集团领导专题讨论了新闻规范和大报风范.学习集团领导的讲话,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历史看.在大报70年报庆整理史料时,个人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什么造就了大众日报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2.
四人咏雪     
四人咏雪青州赵某升官,举行盛宴。他本来腹中欠文墨,楞充文雅,召集了几个文人唱和。时值大雪,众人请赵某题咏。他见推辞不掉,便提出要大家都来联句。于是,文人甲先吟了一句:“剪碎鹅毛空中舞。”文人乙看看远山,接着一句:“山南山北不见土。”文人丙抬头看了看,...  相似文献   

13.
冯雪梅 《新闻实践》2009,(11):16-18
信息无所谓好坏,选择和判断却有优劣。洞见的深浅、视野的远近、内涵的宽窄、情怀的高下,将造就传媒的影响力,孕育新闻名人。同时,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利益群体的不断分化、价值观念的逐步多元、公民社会的雏形初现,也让意见表达成为必须。未来的“三名”,很可能就是这些“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4.
《纽约日报》(New York Times)在新闻采写方面的原则、新闻编辑方面的规范、编辑权和经营权分离等这些举措造就了独立敢言的大报风范。从中可以看到工业革命后大众化报刊具备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正>西南联大诞生于战火之中,成立于民族危亡之际。这所由战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大学所组成的学校,其经历之坎坷、境况之艰难,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然而,在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激励下,西南联大的学生,将以教育救国、教育兴国作为实现自己爱国情怀的途径,从而造就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话说端砚     
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被称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作为无声的语言,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得益于文房四宝,中国历代文人和墨研砚,挥笔金笺,在书画诗文的天地里,汪洋恣肆,纵横驰聘,造就了一幅幅代表翰墨飘香的东方情调和风格的不朽力作。  相似文献   

17.
高建国 《出版参考》2005,(20):31-32
顾准生前对东西方文明史、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史,孜孜不倦进行全方位探源研究,正是由于他对中国向何方去,中国将建成怎样的现代化国家,寄予悠深的关注,怀有巨大的忧虑.特殊的人生际遇,造就了他终身一贯的爱国情怀,也造就了他多元复合的学养结构与心智系统.因此,他特别能感受梦想腾飞的"不是只有经济基础才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能使什么样的经济结构生长出来或不生长出来."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言小说研究的新开拓──读《鸿沟与超越鸿沟的历程》张利群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是中国文学的主体形式和发展流向,从而决定了中国文学的抒情性特征,决定了唐诗宋词的正宗、正统的地位。难怪外国人,甚至一些国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知有诗,而不知还有群星推...  相似文献   

19.
大型文化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是国内第一部从几千年历史的跨度解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纪录片。该片准确阐释了中国园林师法自然,饱含文人意趣的精神,采用贯穿古今的叙事角度,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并直面现实生活。纪录片饱含浓厚的人文情怀关注人的现实生活,营造了一个人与历史文化、与天地自然相融合的唯美意境。  相似文献   

20.
王韬被称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有两个特点,一是文章风格迥异,为后来的报人发展成为"报章文体";二是第一次把那个时代文人的民族意识写进报刊当中,使之与报刊思想融合在一起。王韬政论文中的"民族意识"形成的条件首先是时代背景不同,这使得王韬的政论文有别于"清议"时期和"文人论证"时期;另一个条件是媒介生态发生了改变,中国报业发展到了历史新阶段;此外,王韬本人的涉外经历和传统文人身份等个人因素也构成了王韬政论文的"民族意识"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