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戊戌变法运动中,慈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慈禧对变法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变法的成败.事实上,慈禧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变法的,她在变法中态度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因为前期的维新派进行的改革与先前慈禧所支持的洋务运动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变法发展到后来必然会触及慈禧专制统治的权威.故而其态度直转,演变为反对变法并加以镇压.  相似文献   

2.
戊戌维新运动中,慈禧反对变法似乎已成定论。其实,她并不反对变法图强,仅反对这场运动对其权力的威胁和康有为变法理论中对大清统治思想的根本否定。这二点导致戊戌政变的发生及这场运动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顺应历史潮流,提出许多改革措施,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反对,这次维新变法被慈禧统治集团扼杀了。但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的改革措施,到了二十世纪初,慈禧竟然打着“改革”的旗号,先后实行所谓“新政”和“仿行立宪”,这是为什么呢?政局动荡变换手法在戊戌政变中,慈禧剥夺了光绪帝的权力,扑灭了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运动,砍掉了变法维新的旗帜。几年以后,慈禧渡过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  相似文献   

4.
在戊戌变法的前前后后,慈禧太后对变法基本上是持默许和支持态度的。在变法之前,慈禧默许、支持光绪领导下的康、梁维新变法;在变法之中,慈禧提倡渐变,反对急变,强调政局稳定第一;在政变之后,慈禧论人不论事,反维新"乱党",而不反对变法本身。因此,就戊戌变法运动的整个过程来说,简单地说慈禧太后是顽固派有悖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5.
《甘肃教育》2009,(12):33-33
据说慈禧是一个比较博学的人,尤其是对于戏曲音乐,都能知道一二。一次,李鸿章进宫奏事,正碰上慈禧在听音乐,于是便装模作样地站在一旁洗耳恭听。待乐曲演奏一停。慈禧问道:“你知道这是什么乐曲?”李鸿章急忙答道:“奴才愚蠢,望老佛爷赐教。”这慈禧最喜欢别人不知,向她求教。听到李鸿章如此,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史学界对慈禧的研究有所增强,在慈禧与辛酉政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方面出现了一批较有价值的成果及论著。慈禧研究在史料搜集整理、跨学科方法采用等方面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赛珍珠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大地》的女主角阿兰,重新审视与阿兰相关的情节,解读阿兰这一人物所带有的女性意识。阿兰并非具有反抗男权制的意识,她并没有从沉默顺从走向觉醒成熟,她没有把自己看成主体,她丧失了自我意识,成为"他者",她的一切行为都来自于将自己置于"他者"地位的意识,至死都未改变。  相似文献   

8.
慈禧反对维新派和光绪帝变法,表现在政见上坚持变法不得违反祖制,不能急切改图,不可重用新人;在行动上对变法运动至多只是容忍而非真心支持。政变的发生,超出了帝后党争的范围,是变法与反变法两大势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慈禧反对维新派和光绪帝变法,表现在政见上坚持变法不得违反祖制,不能急切改图,不可重用新人;在行动上对变法运动至多只是容忍而非真心支持。政变的发生,超出了帝后党争的范围,是变法与反变法两大势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叶赫那拉慈禧自1861年发动“北京政变”后,控制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期间,慈禧对清朝政权的控制,细分起来,却有“听政”、“训政”和“亲政”之分。在同治年间和光绪年前期,慈禧太后是“听政”。那拉氏只是在帘后听取臣子报告,参与政务,内政外交上不可“一人专断”。随着同治帝年龄增长,涉足政事,生活上也日渐独立。在择婚事上,由于那拉氏过多干涉,“载淳不满,自是既不往皇后宫”。后因生活放纵,又屡受面责,然“终不能改”。1873年初,载淳亲政后,更是“唯我独尊”,慈禧奈他无河。纵然是在光绪早期,她也不能事事独行,并不得不表示,“——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慈禧未能浸夺天子  相似文献   

11.
6月15日 晴 那年,父亲患脑血管病出院后,他整天抱着天真的幻想:假如身体能康复到从前那样多好啊!能骑车上街买菜,走亲访友,出去遛遛……这个愿望虽然永远无法实现,但母亲总会给他一丝安慰:"老头子,你放心!只要我这‘导航仪’在,无论走到哪儿,我都能帮你导航。"父亲口淌涎水,半信半疑地睁大了眼睛:"什么‘导航’?难道是儿子车子里的那个玩儿艺么?"原来,母亲说的"导航仪",并非我驾驶室里的导航仪,而是指她和她那辆电动三轮车。  相似文献   

12.
我的妹妹比我小很多,她属猪。别人问她叫什么名字,她总爱说:"猪猪!"所以,大家都喜欢叫她"猪猪"妹妹。 我的妹妹虽然属猪,可是她一点也不胖,手臂细得仿佛一下子能折断似的。怪不得妈妈老是说:"什么时候,你真的像猪猪一样胖,  相似文献   

13.
杨益 《小学生导读》2010,(11):33-33
你想知道"大喇叭"是谁吗?告诉你吧,她就是我的姐姐刘亚子。要想知道她的"英雄事迹",就听我慢慢道来吧。一次,我到她上学的初中去玩。刚到她所在的班,"暴风雨"来临了,  相似文献   

14.
叶赫那拉·兰儿,没落清朝的皇太后——慈禧,一个为爱、为恨、为权、为利追求一生的铁腕女人。很多人评价她“专横、残暴、奢侈……遗臭万年……”我抗议,我不赞成。  相似文献   

15.
"省得"与"免得"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目的关系。二者所在句前后为有意致使时表示目的关系;而前后为无意致使时不表示目的关系。"省得"、"免得"表示目的关系时,与"以免"在语体、语义、句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省得"与"免得"除了方言色彩的区别之外,在意义上也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6.
周怡昊 《新作文》2011,(5):28-28
我有一个"口误"妈妈。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头发,总是扎成辫子。每天还把她的瓜子脸加点"保护膜"。你别看她的做饭技术一流,可从嘴里蹦(bèng)出来的话几乎句句出错哩!  相似文献   

17.
从变法的目的看,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不作“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的统治权力。从变法法令的内容看,虽然对旧制度作了不少的改革,但是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对官制进行改革,维护的仍然是封建统治。所以光绪帝不是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而是一个封建帝王,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不可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王艳 《现代教学》2009,(10):5-5
课间,我与小红闲聊,她说:"我姐姐今年上初三。"我便跟她开玩笑:"呦,你快有高中生姐姐了。""她上高中根本没戏。"她听了我的话把嘴一撅说。"为什么?你姐姐学习不是很好吗?"  相似文献   

19.
姚中秋 《留学生》2010,(5):21-22
中国模式论并非新鲜概念。过去百年来,已经出现过多个版本的“中国模式“论。清末一系列”变法”:维新、新政、筹备立宪,乃至于后来的民国和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仿照西方构建现代国家体制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戊戌政变后,张荫桓的被捕发配,更多的是因其人物性格、做事风格等缺陷,所招致的朝野上下长期以来对其的普遍不满和多次参劾。在变法过程中,张荫桓对变法的积极支持态度,及其在翁同被罢免以后在变法过程中不自觉地扮演的实权派支持者角色,无异于雪上加霜,让反对变法者在无法表示对光绪帝的反对时,不约而同地将憎恨集中到了其头上。由此,在政变后,将张荫桓逮捕发配便成为慈禧顺从社会舆论,以求顺利进行善后工作的一个策略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