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学习的近利不可否认,这个时代人们并不讳言追求功利,学生学习语文没有不希望考高分的,所以我先讲近利,所谓近利就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考出好成绩。考试的种类中,学生最感困难的是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现代文阅读,别说学生觉得难,就是我们老师也觉得难。不是有作者自己做不出拿他们的文章命的题吗?这不奇怪。题目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适量。题目做多了,题目若不科学,反而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
很多学生抱怨语文难学,不知道该怎么办,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有困难,作文也很难写好。也有不少学生郑重其事地向我请教:“老师,我该怎样做阅读题?”或者问:“老师,我怎么才能写好作文?”说实话,语文并不是那么难。就好像我们从不觉得玩是难的,也不觉得朋友是可怕的;当学习语文变成快乐的事情,好比相爱的青年不害怕考验一样,我们也就不惧怕考试了。而且语文科目考来考去,  相似文献   

3.
当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下降。语文越来越引起孩子的厌烦,其中原因,一是学习语文需要积累,不是短时间就能出成绩,学语文没有成就感;二是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不适合学生的需要;三是语文课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让学生觉得没有乐趣,这是语文引起孩子厌烦的最主要原因。作为教师,对学生  相似文献   

4.
百无一用是书生,最无用处是语文。听到这话,你肯定觉得它有问题,高考改革了,语文仍是三大主科之一。但问问同学们平常都花多少时间在语文上,就明白了语文的尴尬地位。学生为什么不重视语文呢?因为语文太空了,不好玩,提高又慢,感受不到乐趣。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当小学语文教师谈论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时,绝大多数教师的答案都是:多看、多读。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吗?当然不是,这是熟能生巧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当今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要读质量,而不是数量。没有目标的乱读书,做到了数量可是没有做到质量,未必就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也觉得很迷茫,不知道应当在阅读方面如何教导小学生进行高效阅读,快速地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历来被认为是一门难以驾驭,难以把握规律,难以提高学生兴趣的学科。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范围太广。可以说,社会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教学的范围就有多广,因此许多教师感到难以下手。其次,由于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每个人从出生就在学,觉得没什么新意.再加上语文知识不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连贯,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过程,前面的不听,后面的照样能听懂,所以许多学生觉得可学可不学,语文教师也往往陷入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7.
每每问起“你觉得语文课怎么样”,很多学生都感觉有很多话想表达却说不出来,于是乎,最后仅仅用“没意思”“难”“不好学”这些笼统的词来概括对语文的感觉。很多学生都会抱怨不知道怎么学习语文,觉得语文学不好,有些甚至会说语文根本不用学,完全“凭感觉”。其实这都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误解。的确,想要学好语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语文课,却同样是一门不可替代的课,它涵盖方方面面,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涵养。  相似文献   

8.
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能够熟读课文、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以及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可以了,这些知识不听课自己看看书也能学会。因此,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语文学习。实际上,想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文章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测试     
语文学科历来被认为是难以驾驭,难以把握规律,难以提高学生兴趣的学科。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语文范围太广,可以说,社会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教学的范围就有多广,因此许多教师感到难以下手。其次,由于语文是我们祖国的语言,每个人从小就在学,觉得实在无什么新意,再加上语文知识不像其他知识那样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过程,前面的不听,后面的照样能听懂,所以许多同学觉得可学可不学,而语文教师也往往陷入了困惑。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虽然不聪明,反应也不是很快,但是对语文学习却有着浓厚的兴趣,语文学习成绩也不错;而有些学生虽然思维敏捷,但是由于缺乏语文学习兴趣,导致语文学习成绩不理想。这就说明,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语文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最让老师头疼的便是作文教学,学生觉得写作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提笔不知从哪个方面写的问题十分严重,教师在批改的时候更是不知学生所云,也不知道学生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写作兴趣的低下,导致写作出来的东西质量一般,因此,改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只有改变教育方法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作文学习有一个质的改变。1.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我们在看到现在小学作文水平普遍不高、作文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一、语文,从读“有字书”开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总觉得“最动听的声音是读书声!读书声是学生精神律动的音符”。我始终坚持“读”字当头,课文不读通顺不开讲,课文是读懂的,而不是懂了之后再读。课堂上,我注重在三处多读、读深、读透。①重点句段品读;②疑难之处细读;③妙句锦  相似文献   

13.
戴启辉  李玉 《成才之路》2010,(21):78-78
批阅学生作文本、语文练习本,课堂上看学生的板书,课外抽查学生的笔记,我觉得有一些最基本的训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被忽视掉了。虽然这是"鸡毛蒜皮"的问题,但却应该引起重视。例如。文题或课题应该书写在一行的中间位置上。但不少学生却随意书写,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既不合规范,又不美观。  相似文献   

14.
成小梅 《学子》2013,(11):82-82
一、课前小活动,体现人文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刚刚开始上课的那几分钟,绝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够真正进入学习的状态,也许是受到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干扰,也或许是受到快乐的课间十分钟的余音干扰,即使安静下来的学生也基本没有能够集中注意力。因此,我就把这段时间用来开展一些小的活动,以便让学生进入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能够紧密联系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外,我个人觉得这一举措充分地体现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历来被认为是难以驾驭,难以把握规律,难以提高学生兴趣的学科。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语文范围太广,可以说,社会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教学的范围就有多广,因此许多教师感到难以下手。其次,由于语文是我们祖国的语言,每个人从小就在学,觉得实在无什么新意,再加上语文知识不像其他知识那样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过程,前面的不听,后面的照样能听懂,所以许多同学觉得可学可不学,而语文教师也往往陷入了困惑。面对这种困境,如果不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讲得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一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办…  相似文献   

16.
顾广德 《教学随笔》2014,(10):20102+102
语文是创造而不是复制,语文是自由而不是羁绊,语文需要自主而不是听从,但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进行的多是"填鸭式"教育,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丧失了语文中最基本的创造力。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学者必须在课堂上改变自己领导者的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闭鑫 《语文天地》2015,(8):62-63
阅读的重要性无可争议,但是,历年来大多数师生对初中语文阅读感到头疼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觉得语文阅读头绪多,没法教;而学生觉得语文阅读无从下手,没法学。要想改变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就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探讨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策略。在此,笔者谈几点肤浅的见解。一、更新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理念作为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自我完善,扩大阅  相似文献   

18.
每每看到学生写作文时总是一手托着腮帮子,一手转着手中的笔,就是下不了笔,细细询问才知道,他们不是不想写,而是觉得没有事情可以写,没有话可以说,他们缺失真实的生活体验,也就不可能有真实的情感可以来抒发.作为教师静心自问,学生写到作文就"堵车"是学生练笔太少吗?是教师没有认真指导他们如何写作吗?我觉得这几种原因都不是,造成学生写作"堵车"的关键还是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的贫乏.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觉得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有米了,做成饭也就容易多了.那我们语文教师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在缤纷的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溪水"呢?下面简单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曾这样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良好的课堂导语,就像一块磁石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在美轮美奂的语文世界里遨游,奠定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几种导入方式谈一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50):47-48
作为中国的母语,语文的总分值在中高考中占比较高。其中,文言文的分值在整张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也举足轻重。因此,学生想要拿到高分的话,必须要将文言文这一部分的内容掌握透彻。但是,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可能会觉得文言文比较难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文言文内容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与策略。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式教学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极大兴趣,让学生觉得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那么的困难,这其中也有一定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