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的发明活动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以前。当我们祖先的双手不再用于移动自己的身体,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时候,发明活动就开始了。这种活动一直沿续到今天,构建了缤纷的世界和辉煌的文明。本文作者在发明与科学、发明与教育、发明与企业、有利于发明的因素和不利于发明的因素等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因起源的概念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作为控制生命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怎样在自然界产生和演化的?基因与生命同在。在生命起源几十亿年前的“原始汤”里,第一个基因怎样诞生并开始了基因组演化的第一个世纪——“RNA世界”(Gilbert,1986,Nature)?几十亿年后的今天,智慧与文明从一个称之为“Homo Sapiens”(人类)的物种中产生了出来。在我们自己的基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灵感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模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发明的结果。正是一个个发明,使人类逐渐走向文明。当我们享用前人的各种发明时,可曾想到有很多的发明者,在把发明推向社会时竟遭受了种种磨难。  相似文献   

4.
理解发明     
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与其他生灵共享的自然界,另一个是人类缔造的文明世界。我们享受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创造发明的产物。今天,世界的差别,主要是后者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拉开技术引进帷幕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发明以来,人类历史就进入了一个以电子技术发展为标志的历史时代。六十年代晶体管诞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半导体时代;七十年代集成电路诞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又开始进入了微电子时代;八十年代微处理器诞生,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10月,是科学收获的季节。 一百多年来,在我们在这个季节收获了许许多多影响我们整个人类发展的科学发现与发明。从X射线到今天的核磁共振,这些发明为人类的福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今天的现代生活,或多或少都是靠这些发现发明所赐。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大都脱离人和自然的关系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趋势,或者把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简单地看成没有变化、没有发展的固定因素,进而在他们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复又忽略了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他们的论述中反复指出,人的生命、人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界。“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已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这是人类社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进步与文明,是建立在无数发明与创造的基础之上的。文字的发明,使人类能够记载下自己的历史;电灯的发明,使漫长的黑夜呈现光明……发明能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上升到新水平,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层次的文明。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所以,搞发明创造必须从青少年抓起。爱迪生年幼时坐在鸡蛋上,异想天开地欲把小鸡孵出来。又如堪称当代发明大王的日本发明家中松义郎,5岁时就为抖摆的玩具飞机  相似文献   

9.
生物生产量的研究是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中出现的一个崭新的领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成为当代生物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在人类活动的初期,当他们处于采集食物和偶然从事狩猎的阶段,对于自己也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的各种生态系统所起的影响,并不比其它任何哺乳动物更大。但是从人类掌握了火并发明了工具和农业的时候,就开始改变自然环境并影响它的原始平衡。特别是二十世纪以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人类的历史,一万年前,农业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开展,的确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我们虽然看到人口在地球上开始慢慢地增加,但总的说来,人类社会的改变并不那么显著。一直到250年前瓦特发明蒸汽机带动了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改变才变得非常快速,以至于过去100年来所发生的变化,似乎更胜于工业革命发生以前的1000年来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初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提出“知识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引擎”的论断到今天,知识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已显示出巨大驱动力。许多有识之士把今天由知识经济引发的变革等同于18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所引发的世界工业革命,其寓意不可不谓深远。知识经济正在快步向我们走来,它所带来的变革将是巨大和深远的。首先知识的创造和开发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重要方式;推动世界经济由传统的物质资源驱动向知识资源驱动的转变;极大地压缩了世界经济地理空间,加剧了竞争;影响并改变世界传统资源力量对比。 英国作为老牌资…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祖先的双手不再用于移动身体,而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时候,人类的发明活动就开始了。有实物证据的最早的人类发明,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基利在东部非洲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发现的。这位考古学家发掘出200多万年前的人形骨骸,在骨骸旁  相似文献   

13.
1科学技术与科技创造科学技术是科技创造实践的结果、没有科技创造实践也就没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科技创造。科技创造包括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主体创造性思维的“高级产品”。一部科学技术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发现、发明创造史。人类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创造史,它是主体认识客体、改造客体的结晶,是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实践产物,是区别其它动物的重要标志。1.1科学技术“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科学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环境,赋予人类以生命,并提供衣食住行的来源。今天,人类活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已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繁衍,他们正面临一场深刻的极其严峻的环境危机。而反省自己的行动,冷静地认识自身的能力,是人类真正成熟的标志。如何超越这场危机,应该是全世界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及每一个普通人所关注的,应该说,也是他们的义务。一、环境危及人类的生存从火的使用和森林开垦以来,人类的活动在为自己的生存开辟道路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自  相似文献   

15.
读作编     
《发明与革新》带给我巨大的鼓励彭雄宏国防科技大学我是《发明与革新》的忠实读者,现在在国防科技大学读博士研究生。自从我1995年初接触到《发明与本新》杂志,就立刻被其中的文章所吸引。它提醒了我注意身边的任何事物所蕴含的人类已做出的创造性,它后达了我从一种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种能力——创造性能力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在很小的时候。我就被称为“败家子”,原因是家里的闹钟、应外、收音机、许多销具都被我拆坏了,那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我尝试用自己的双手和眼睛去了解、去观察这个世界.可是,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16.
在18世纪的欧洲,人们利用空气和水,在火的参与下制成了一种奇特的机器,可以把自然界的燃料变成源源不断的动力,代替沉重的体力劳动。这项发明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英国开始,波及全世界。人类发明活动的一条重要脉络表明,人们总是希望用最少的力气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通过驾驭牲畜和利用水力、风力,人们达到了一小部分目的但是,牲畜受到动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制约,不仅力量有限,还会衰老死亡。水力,风力则受到地域和季节限制,只在不多的地方可以利用。数千年来,人类劳动主要依靠自身的体力。然而,人是一种具有智慧但并不擅长体力劳动的灵长类生物,可以想出很多种主意,具有高超的技巧但不具备  相似文献   

17.
呵护引导技术进步的发明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明是为满足人类需求使世界发生改变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发端于人类个体的独创性活动大部分都会失败。古往今来,无数发明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众多发明家早已被人遗忘。然而,那些为数不多、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明,通过不断完善和传播,逐渐成为人们共同采用的技术,改  相似文献   

18.
王晓峰 《情报杂志》1989,8(3):48-54
情报是基于人类认识活动,传播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融汇。自从人类意识活动增强以后,情报活动就随着人类始祖从吃、住等最基本需求信息的传递发展到人类以各种手段记载、传播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的信息上来。前者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横向,指示性传递;后者则是同时代,隔时代的横纵交融的继承性传播。前者传递的是动物互生性信息,后者是社会共存性信息。情报活动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界和社会。目前,我们对于以自然界信息为主要对象的科技情报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以人类社会为认识对象的社会情报的研究则比较狭窄。其中,固然有科技情报相对的可以“急  相似文献   

19.
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是探索,一般说来不会写很多东西,因为更多的时间是在思考。然而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科学与社会极为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每时每刻都在互相影响。每一位科学工作者都会发现,自己面临的是两个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0.
你想了解6000年前最早的人类明写实吗?你就去看那些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刻写的泥板书吧。你想见识恢宏的中华明在3000多年前的源头吗?你就去揣摩形象生动的甲骨和钟鼎记录的历史吧。但是,如果你想了解比这些更早时期的人类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或考古学家都会无能为力了,因为那时候人类还没有发明字,甚至连语言都不会比今天的猫叫或犬吠更高级。但是作为传递生命火种的基因,从出现以来也就同时承担起了撰写整个生命活动历史的任务。字不能记载的,基因却做了全景式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