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教育学”问对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持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  相似文献   

2.
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精妙的课堂提问。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早就总结了“善问”的经验:“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这句话告诉我们善问的人能够让听者非常愉悦地、水到渠成地理解问题,不善问...  相似文献   

3.
董艳萍 《考试周刊》2011,(13):64-65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往往通过提问来推动教学进程。《学记》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教学与撞钟     
在我国 ,最早把教学与撞钟联系起来的当属《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 ,叩之小者则小鸣 ,叩之大者则大鸣 ,待其从容 ,然后尽其声”。这一段文字 ,以撞钟喻教学 ,形象而富有意味。教学如撞钟 ,好的教师善于旁敲侧击 ,做广泛而适当的引喻 ,引起学生的反应和共鸣。教学中 ,教师在引介一个新概念和讨论一个新问题时 ,要从容以对 ,当学生尚未具有强烈的求知意愿时 ,教师不要强行施教 ;当学生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时 ,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结论和盘托出 ;当学生能够主动发问时 ,教师对学生疑问的解答也要具有开放性 ,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呜,叩之大者则大鸣.西方学者也曾提出这样的观点:提问好即教得好.对教学而言,教师要"善问",要讲究技巧.尤其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而课堂提问是实现以上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因此,物理教师  相似文献   

6.
《学记》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其大意是:善于提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砍伐的软处开始,然后扩及到硬处;  相似文献   

7.
《礼记·学记》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以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意思是说,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叩击则钟声较小;重重叩击  相似文献   

8.
<正>《学记》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其大意是:善于提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砍伐的软处开始,然后扩及到硬处;  相似文献   

9.
在连篇累牍的教学论文中,人们讨论较多的是有关教师提问的话题;在听课、评课时,教者、评者注意较多也是教师提问的情况。至于答问———教师回答学生问题,普遍关心、重视不够。其实与提问相比,答问的重要性毫不逊色,它也是一门艺术。《礼记·学记》中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这就说明“待问”———即答问要讲究科学性、艺术性。要真正达到这一境界,答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点拨原则长期以来,为了应付各级各类考试,教学的目标由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变为单一的培养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善于提问的教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疑难处,经过耐心引导启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新课程提出改变传统课堂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对教师的问题引导意识和能力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善于提问的教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要求的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疑难处,对调动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善学者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①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②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相似文献   

13.
汉代著名典籍《礼记·学记》关于教师答问技巧的总结是:“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就是说回答问题应当针对问题的大小而谈,多少要适度,促使对方从容思考。如果教师善于答问,教学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答问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比如从语言的角度看,有说明、阐释、叙述;从功能的角度看,有评判、闪避、谐趣、指引、悬疑;从数量角度看,有一问一答、几问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教师上课提问,要讲究提问技巧,要“善问”。如果不讲究方法、技巧,而是不假思索,信口乱问,或故弄玄虚,形式呆板,不但达不到提问的目的,甚至还会使学生对提问产生厌恶感。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目的明确,语言简洁教师提问应依据教学目的设计提问,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富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而不能没有计划,想起什么问什么,也不能笼统提问,提问不明。同时,提问时还应注意语言平缓,吐…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设问穿针引线、抛砖引玉。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学生敢问、善问,有助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养成、素质的提高;教师巧设疑问,能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实现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学问之道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①,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相似文献   

17.
“谈话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很早就被中外广大教师应用了。我国春秋时期很多教育家都采用过这种方法。《论语》就是一部教学谈话记录。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对用谈话法也曾做过科学的概括,提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这就是说,教师要"善问",要讲究提问的技巧.教师上课提问时,如果不讲究技巧,或信口开河,或故弄玄虚,形式呆板,则不但达不到提问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厌恶感.  相似文献   

19.
杨父"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的教育思想让杨绛受益终身,从杨绛的语文学习经历中可以得出这样的教育启示:学好语文的首要条件是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最后还应注重积累加强思考,将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物不得其平则鸣”。曾巩与韩愈一样,具有针对现实鸣不平的精神。不同的是:曾巩鸣不平,往往坦然直言,无所疑惧,矛头直指当朝黑暗的官府;韩愈则多“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文字婉转。仕途坎坷的曾巩多数为他人鸣不平,自鸣不平者较少;而才高数黜的韩愈,怨愤郁积于胸,自鸣不平屡见于文字间。从曾巩的许多诗文来看,其针对现实的不平之鸣,在深度和力度上要超过韩愈。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曾巩“很少有韩愈那种针对现实鸣其不平的精神”、“缺乏现实内容”、“缺乏新鲜感或现实感”,这不免离开了曾巩作品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