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误区,诸如认为孩子还小,还不到教育的时候;树大自然直;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以及重智育轻德育等。我认为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爱不当有的父母围着孩子团团转,总是害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对孩子百般呵护。父母双方的长辈也不甘落后,更是捧星星、捧月亮似的伺候着隔辈人,形成了“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也不用做。孩子想干什么,都由大人陪着。过度保护在孩子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道“隔离墙”,孩子在无形中远离了人群,长大以后就难以适应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过…  相似文献   

2.
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上,不少父母是存在误区的。他们认为只要是考试成绩好,就说明学习的知识记得牢,成绩不好就是没有好好学。其实,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只有父母认真分析和帮助,孩子的成绩才有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父母的爱护和关怀。这种关心和爱护并不是那种过度的干涉,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当孩子要自己做什么事情时,父母给予的应该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当孩子心情不好时,父母应该坐下来静静地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要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他下次努力,不是批评、挖苦和讽刺。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有一个麻烦,它是一次性给了你一个孩子,甚至连改错的机会都没有。”唯一的孩子在不知觉中承载着父母太多的期望,机会的唯一促使今天的父母对孩子教育重视的同时也极易陷入过度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天职,想把孩子教育好也是父母的共识。但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知识,使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生活上过度迁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物质要求也应得到相应提高,这也无可厚非,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日益迫切,为了孩子,苦了自己,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养尊处优,一个个变成“小皇帝”“小公主”。  相似文献   

6.
实话实说     
过分的关爱对孩子也是一种压力 我曾听到过一些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好得过度,平时自己节衣缩食,却不断给孩子买各种并不需要的补品;只要孩子在家,大人就蹑手蹑脚,谁也不敢发出声响,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这些孩子认为父母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给他们施加一种软压力,反而使他们如坐针毡,生怕一旦考不好会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当然,大多数做父母的绝对无心给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反他们多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学习辛苦,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才好,结果却落了个适得其反。 只有在既不存在歧视又不存在过度关爱的正常环境下,一个人才能够…  相似文献   

7.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因此,事事为孩子着想。然而由于方法欠妥,反而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了孩子的成长,陷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一是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的翻版。做父母的常会期望孩子子承父业,而忘了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气质。这些错误的期待往往妨碍了子女的自我发展。二是提供过多过细的帮助。比如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一遇到困难就忙于帮助,或是每天检查孩子的功课、作业情况,对其他的事也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使子女产生依赖心理,缺少独立的信心。三是过多地保护子女。这使得子女无法面对困难和挫折,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四是过度的称赞或是过度的批评。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但是过度的赞赏会使孩子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少数孩子会因事事夸奖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同样过多  相似文献   

8.
在咨询电话中,很多父母急切地寻求教子妙方。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做深入的了解之后,发现许多父母本身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关注过度”就是我们为部分父母总结出的家教误区。希望这篇文章让这种类型的父母换一个思路去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静宁 《师道》2002,(9):15
父母责备孩子的方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当的责骂,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譬如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父母就骂:“你真笨哦!猪脑袋!”控制不住自己的父母,还会以对孩子的动粗、体罚或其他威吓等处罚方式,作为教育孩子的手段,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有害的,并可能激起孩子的仇恨心理。为人父母者,应该学习自  相似文献   

10.
取名三忌     
孩子还未出生,年轻的父母便考虑如何给孩子取个可意的名字了。然而,由于某些父母在取名上一味追求新奇美,往往走进种种误区,有几点是该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甚至极端地站在不好的角度上讲,还可以成为“仇人”。家长可以为孩子的快乐而快乐,可以为孩子的痛苦而痛苦。孩子的人生可能因家长而堕落,也可能因家长而升华。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12.
父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加深和改善,还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和认知发展。但是,生活中有的父母对高质量陪伴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一起来看看,有您吗?有的父母说“我挺关注孩子的,回家就一直陪着他”。跟孩子坐在同一个空间,脑子中却是“今天还有多少工作没完成、方案还有什么漏洞、换季家里衣柜又该清理了”等等;一边打电话、发微信、看视频,一边陪孩子,孩子说:“爸爸,你看我!”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却有不少家庭陷进了家庭教育的误区。误区之一:缺乏对子女独立人格的尊重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子女寄予高期望值。为了使自己的子女成龙化凤,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外,家庭还不遗余力地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班。父母在安排孩子的特长学习时,不是根据儿童的发展成长规律以及孩子的兴趣来决定,而是过多体现父母的意志。时至今天,居然还有人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在家庭教育上主要用威压手段树立父母的权威,贯彻父母的意志,凡事命令得多,强迫得多,讲道理少,更不要说…  相似文献   

14.
叛逆,如今在孩子们看来是个很时髦的词儿,若是没胆量做点儿出格的事儿,往往被同龄人看不起,被同伴称为"小绵羊"。但做父母的若是摊上一个"小反叛"可真为难:不管吧,看不过去;管吧,还真棘手,管教不好还可能离家出走、违法犯罪,惹出更多麻烦。同时父母又会时时刻刻担惊受怕:这小祖宗,不知什么时候又干出荒唐事,不是被老师请家长,就是被邻居们告状。在近年家教咨询中,与孩子所谓"逆反心理"有关的问题,占50%以上。从大量个案来分析,孩子的反叛其实多与家教观念的误区有关。通过下面的个案,希望父母们得到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比率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早期家庭教育,但有些家长在孩子身上投入不少的精力和物力而效果却并不好,这是为什么呢?据了解,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步入了误区。下面仅谈谈早期家教中普遍存在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 过高的期望 望子成才是普天下做父母的正常心态,尤其是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寄予着很大的期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  相似文献   

16.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孩子不好,父母未必要负全部的责任,因为可能还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错误引导。但是我认为父母至少应该负大部分的责任。孩子出生后,就像是一张白纸,父母就仿佛一支墨笔描绘着孩子的将来。我想就我自己的经验对父母们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父母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时间更长些,经验和技巧也会更丰富些,所以父母的职责之一就是教自己的孩子——要教到他们学会为止。当父母以后常常会遇到:孩子想要多看一会儿电视、想要晚一点睡觉、想要多吃一块饼干、不想要吃蔬菜、不想去学习、吃饭前还想要吃零食……面对孩子这些要求,父母常常会有深深的无力感,如果处理不好的话还会和孩子闹得很不愉快,要么搞到家里鸡飞狗跳,要么大人小孩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的。  相似文献   

18.
安扬 《家长》2013,(10):15-16
一、家庭中,情商教育的误区有哪些?1.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致性和一贯性如今,孩子是两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希望,所以参与孩子教育的人,除了孩子的父母,还有两边的亲戚长辈。同样一件事,妈妈认为是好事,爸爸偏说不好;爷爷同意孩子做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拦;姥爷今天禁止孩子干的事情,明天姥姥又鼓励孩子去做。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的受挫感,  相似文献   

19.
为人父母者忌──儿童饮食误区李天书如何把握孩子的饮食?选择哪些食物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是为人父母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好心的父母,虽然煞费苦心,花了钱,却往往事与愿违,以致不当的饮食习惯把孩子送入了危险的误区。误区之一溺爱贪...  相似文献   

20.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常有家长议论,教育孩子是严厉好还是宽松好.我觉得,严厉和宽松都不好.严厉是家长对儿童的过度控制,它会让孩子感到受挫,认为自己毫无能力,造成孩子消极、被动、依赖的心理;或者导致孩子倔强、反抗,用一些破坏性的方式发泄自己的力量和不满.父母如果对孩子过于顺从,则会产生另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