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闲暇教育的历史论当代闲暇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暇教育是指教会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充实本人生活、发展个人兴趣的本领以及如何“有价值地”、“明智地”利用闲暇时间发展个性的教育。而闲暇时间是指除去“工作时间”、“上下班的往返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教育子女时间”、“满足生理需要时间”之外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闲暇教育并不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对闲暇的新认识对于倡导孩子真正意义上的丰富的闲暇生活,家庭生活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庭的闲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也异彩纷呈。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和全体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对闲暇教育的认识,让家长普遍认识到通过家庭影响、习惯培养、闲暇娱乐活动的引导等途径对孩子教育与发展的重要性。《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指出,闲暇是指个人在完成工作、学习和生活自我服务后,剩余的自由时间内能进行的活动。闲暇的目的在于自我教化,追求人生崇高的境界。闲暇是无条件的、自由的娱乐,做家…  相似文献   

3.
刘金玲 《学周刊C版》2020,(1):165-165
家庭教育就是家庭生活中家长有意识地通过家庭生活实践和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其子女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而城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一周内食宿、学习均在学校,家长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少,容易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必须提高家长的思想意识,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使寄宿学生早日成为会做人、做事、学习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闲暇教育,目前最通俗的理解是指教会人如何“有价值地”、“明智地”利用闲暇,其目的就是提高人们闲暇生活的质量。目前中小学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科学的闲暇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有价值地、明智地、独立地进行闲暇行为选择,合理利用、支配闲暇时  相似文献   

5.
一、对闲暇的新认识 对于倡导孩子真正意义上的丰富的闲暇生活,家庭生活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庭的闲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也异彩纷呈.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和全体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对闲暇教育的认识,让家长普遍认识到通过家庭影响、习惯培养、闲暇娱乐活动的引导等途径对孩子教育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吸取古今中外教育学之精华,结合我国实情,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在1922年《活的教育》一文中主张:“(一)用活的人教活的人;(二)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三)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陶行知解释说:“这就是活教育。”延脉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闲暇生活指导”的概念与操作要义,我们认为:“闲暇生活指导是指教会人们具有利用闲暇时间充实本人生活,发展个人兴趣的本领,以及如何‘有价值地’、‘明智地’利用闲暇时间发展个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家庭娱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家庭中,人们除了饮食,休息,学习之外,闲暇时间内的活动之一就是娱乐。家庭娱乐,是调节家庭成员的生活节奏,辅助教育和促进发展的重要活动。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  相似文献   

8.
闲暇教育是指使孩子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据统计,目前我国学生一年中有近170天是在校外度过的。闲暇时间的增加,一方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另一方面,如果利用不当,反而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家庭作为孩子终身学习的第一个教育环境,是否重视闲暇教育十分重要。为了了解我国目前家庭闲暇教育的状况,笔者对所在地区进行了较为科学的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喜忧参半,值得深思。现状与分析调查共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对闲暇教育的态度1.家长能否正…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和未成年人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实施的环境是家庭,教育者是家庭里的长者,受教育者是子女或家庭成员中的未成年人。子女从出生到入学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由家长对他们实施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称做“学龄前家庭教育”。子女从出生一直到长大成人,在一生中受到家长对他们实施的全部教育和影响,包括直接的或间接的、有意的或无意的。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全体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双休日制度的实施以及对学业“减负”力度的加大,我国中小学生的闲暇时间客观地增多,为学生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作为在校学习最重要的时期,中学阶段受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重教育,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之中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生活的质量。因此,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如何安排好中学生的闲暇生活,应对各种问题和压力,引导和帮助他们过好闲暇生活,形成积极、科学、健康的闲暇生活态度、闲暇生活价值观、闲暇生活技能和闲暇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闲暇生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闲暇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智障人这一特殊群体有较为宽裕的闲暇时间。为此,我们对本校智障生闲暇时间是如何度过的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智障生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较差,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论述了从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方面对智障生开展闲暇教育,以便让智障生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闲暇时间。但是,休息日的增多和学校给学生减负以来,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闲暇生活,提高闲暇生活质量,却成了许多家庭的问题。不少家长对此无所适从: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就把孩子关在家里,只能让其多看点电视;有的家长则担心孩子的学习,从书店买几套训练题让其做做;还有的家长干脆给孩子几个钱,让其自己打发日子。诸如此类的闲暇生活,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常听不少教师感叹:“5 2=0”。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时下,素质教育已日益被提上头等重要的位置;进行素质教育有多种途径和方法,闲暇教育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所谓闲暇教育,就是教会人们如何有效利用闲暇时间和如何提高闲暇时间的利用质量的教育。随着每周五天工作制的实施,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了。如何提高中小学生闲暇生活的质量和品位,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品德、智能和人格方面的发展。职中生是处在自然与社会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边缘人”,与社会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闲暇教育对于纠正传统教育对  相似文献   

14.
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中小学闲暇教育,就是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教育观,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2005年向我们走来之时,家长们可能已经定好了计划,工作上的,家庭经济上的,孩子教育方面的……那么闲暇生活方面呢,只是看电视、逛街或打牌、上网吗?怎样才能让2005年的家庭生活充实快乐而富有意义呢?下面,我们将以“天”和“星期”为时间段,向读者们介绍几种有意义的闲暇生活设想,家长和孩子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6.
咸家湖中心小学创立于1998年,生源主要是当地拆迁户子女及外来务下农民工子女,在校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家庭走访。随时保持家校联系畅通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载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的素质。家长学校学习的地点不只是在学校,有时也从学校搬到社区,时间也不再局限于白天。这样,农民工家长可以利用晚上的闲暇时间轻松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给家长们做讲座的,不仅有学校的教师和社区的干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双休日制度的实施以及对学业“减负”力度的加大,我国中小学生的闲暇时间客观地增多,为学生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作为在校学习最重要的时期,中学阶段受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重教育,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之中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生活的质量。因此,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如何安排好中学生的闲暇生活,应对各种问题和压力。引导和帮助他们过好闲暇生活,形成积极、科学、健康的闲暇生活态度、闲暇生活价值观、闲暇生活技能和闲暇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闲暇生活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鉴于此,本文以上海市长宁中学初中生的闲暇生活状况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以便进一步分析讨论现阶段初中生闲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改善和提高初中生的闲暇生活质量提出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过程中,很多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他们的居住地变成了“城中村”。如今,“城中村”的家长们已经完全脱离农业生产,靠收房租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然而这些“城中村”家庭子女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却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他们中有的人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部分“城中村”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不高,子女的竞争意识和上进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9.
闲暇生活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然而,现实中“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闲暇生活存在闲暇时间非自由化、闲暇活动泛娱乐化以及闲暇体验非本真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的认知和价值根源,也有客观的社会历史因素,具体原因包括个体闲暇意识淡薄与习惯性被动、家长焦虑与学校教育的联结、社会信仰体系和社会结构的双重制约。改善小学生闲暇生活,应从提高小学生闲暇意识、家庭和学校智慧联动、社会提供更多资源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封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但其闲暇生活较单调,社区缺少供其闲暇活动的场所,家长和学校对小学生的闲暇教育并未引起重视。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闲暇能力和闲暇素质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和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