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寒潮的降临,温度骤降,地处崇山峻岭中的输电线路上很快就覆盖一层10毫米左右的冰冻。如不及时处理,冰冻将越来越严重。但是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却神情自若,迅即打开60兆瓦直流融冰装置,仅半个小时左右,输出电流升至3000安,线路温度升至10℃,积在线路上的覆冰齐刷刷成块掉落。  相似文献   

2.
随着寒潮的降临,温度骤降,地处崇山峻岭中的输电线路上很快就覆盖一层10毫米左右的冰冻.如不及时处理,冰冻将越来越严重.但是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却神情自若,迅即打开60兆瓦直流融冰装置,仅半个小时左右,输出电流升至3000安,线路温度升至10℃,积在线路上的覆冰齐刷刷成块掉落.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一场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导致湖南省永州电网遭受重创:主网3条220千伏线路,2座220千伏变电站,9条110千伏线路,2座110千伏变电站,7条35千伏线路,7座35千伏变电站停运;农村配网10千伏线路倒杆18479基,低压线路倒杆35794基,  相似文献   

4.
冬季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工作是电力运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文章简要介绍了冬季输电线路在运行中可能会由于冰冻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倒塔停电事故,严重影响输电工作的正常运行。作者在分析事故原因的同时也提出几点对策措施用以解决在冬季输电线路管理工作遇到的相关问题保障输电线路工作安全顺利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对配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为10kV线路的故障率,降低故障率是供电的可靠性提高的关键因素。目前的10kV配电线路复杂,供电面积广,大部分线路的保护设备依然简陋,遭受各种天气和温度的影响,并且在运行过程中要承受大量电气负荷等。本文对配电线路常见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其运行维护措施进行分析,以期降低线路故障率,减少线路故障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无缝线路与普通线路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承受着较大的温度力。无缝线路温度力是因长轨条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由于温度力的存在影响无缝线路的强度和稳定性。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是解决无缝线路"应力集中"、锁定轨温发生变化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5)
我国西北地区,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虽然在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但该地的干旱气候十分复杂,且多变化,导致氟离子在地下水中富集,由于人体摄入氟过量,西北地区氟中毒疾病蔓延广泛。本项目以冰冻降氟理论为指导,通过室内冰冻降氟试验研究验证冰冻降氟原理,并进一步研究温度、冰冻时间、母液浓度对降氟效果的影响,找出最适宜条件用以将冰冻降氟原理用于西北地区地下水降氟工程。  相似文献   

8.
10kv配电线路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人为的或者各种客观的原因会出现不同的运行故障问题诸如生活工农业用电负荷增大,天气温度等的变化以及线路设备逐渐老化等原因以外,在工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更容易引起配电线路的故障各种问题而这操作失误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因此本文分析了10KV配电线路故障产生的各类主客观原因,同时对于具体的故障现象的产生做了深刻的解剖探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太阳系和太阳系外行星冰冻圈。太阳系各行星和卫星的表面温度差异很大,它们的冰冻圈发育各不相同。水星和月球的两极陨石坑的永久阴影区中可能有水冰存在。金星太热,表面既没有液态水,也不可能有水冰存在。火星两极存在永久性冰帽,包括水冰和干冰(固态CO2)。在太阳系雪线之外,存在很多冰卫星和富含水的矮行星,它们的主要是由水冰组成的;在极低的温度下,水冰甚至比地球上的岩石还要坚硬,并成为这些星体的壳层。除了水冰,其他易挥发组分如CO2、CH4、N2、CO等在极低温度下都会凝固为冰,形成不同于水冰的冰冻圈。因此,行星冰冻圈具有与地球冰冻圈迥然不同的丰富多样性。对行星冰冻圈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扩大视野,更深入地理解地球冰冻圈,也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地球水分的来源、地球深时古气候环境和生命演化,以及开展未来的系外生命探测。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背景东风路隧道现场设置一处空压机站,空压机站有以下配电设备:1250kVA升压器1台,电源进线柜1台,设备配电柜2台,二级配电柜1台,132kW空压机2台,自翻斗式喷浆机1台(功率喷浆机电机7.5kW×2、油泵电机11kW)。线路采用YJHLV0.6/1k V-3×300+2×150铝合金电缆,自巴黎香颂小区的闲置箱式变压器(630k VA)低压侧接至施工现场,电缆全长650m。目前现场进行喷射混凝土,进线段电压下降至约325V,电流升至600A左右。设备运行时进线柜显示的线路电压及电流如图1所示,配电系统图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1.
冰冻圈灾害特征、影响及其学科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冻圈灾害包括陆地冰冻圈灾害、海洋冰冻圈灾害和大气冰冻圈灾害,冰冻圈灾害分布广泛,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巨大。气候变暖导致冰冻圈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越来越高,使冰冻圈及其影响地区消除贫困、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早期,冰冻圈灾害学主要以单灾种的致灾事件、灾害影响和防治研究为主,且多集中于雪崩、冰湖溃决和冰川泥石流灾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冰冻圈灾害学研究范畴扩大,冻土灾害、海冰灾害、冰凌灾害等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近10年,伴随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完善,冰冻圈灾害学学科体系正在孕育发展,且在冰冻圈灾害风险、影响与适应方面进展显著。基于已有研究,文章详细阐述了冰冻圈灾害学学科内涵,评述了冰冻圈灾害时空特征及其综合影响,进而提出了未来冰冻圈灾害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冰岛,并不冷     
2000多万年前,欧洲、美洲大陆板块分离的时候,在北大西洋深处扯出一道裂缝,岩浆从裂缝中喷射而出,形成了“地球上最美的一道伤痕”,凝固以后,形成冰岛。冰岛,英文为Iceland,意为“冰冻的陆地”。冰岛位于大西洋北部,靠近北极圈,但温度并不很低,夏季最高气温15度左右,冬季在5度左右。国土大部分为冰川和火山岩所覆盖,此外活火山、上万的瀑布、数不清的温泉和间歇泉形成了冰岛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记忆戒指     
《发明与创新》2009,(2):15-15
对于那些重要的日程安排,不知道你是用什么方式及时提醒自己的。这款记忆戒指就以它独特的提醒方式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您只需对需要提醒的日期作一个设定,在这个日期到来前的24小时,记忆戒指的内表面就会将温度升至大约50℃,并保持这一温度10秒。接下来,每过1小时,戒指都会用它的这种特殊方式提醒主人一次,直到设定的这一天过去。  相似文献   

14.
10kv配电线路是城乡主要的电力线路,通过10kv配电线路的连接基层的生产与生活才能得到电力方面的保证,因此维护10kv配电线路稳定,及时进行10kv配电线路检修就成为基层电力工作的核心之一。本研究根据10kv配电线路的维护与检修工作,以故障分析的办法为基础分析了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以维护和检修为途径提供了10kv配电线路相关工作的方法与要点,希望对于维护配电线路稳定,降低电力损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供电系统中10kv配电线路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其承担供电任务的重要性,因此保证10KV配电线路正常运行,是保障配电线路安全、可靠的关键。本文将以10KV配电线路的常见故障、故障查找方法以及10KV线路保护等内容为依托,重点探讨八江918线路上的线路故障,尤其是雷击过电压对10KV配电线路的影响,以及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赵媛 《今日科苑》2011,(17):8-19
2008年年初,南方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电力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能不能研发一种装置代替人工除冰?为此,国家电网公司迅速立项《输电线路机械除冰技术研究》项目,开展输电线路机械除冰装置的研制工作。其直属企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所属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富达公司)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防冰减灾重点科技项目——输电线路机械除冰技术研究。2009年初样机研制成功,并通过实验室验证其除冰效果。国内第一台输电线路机械除冰装置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利用科技手段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NASA科学家发现在水星北极点附近的火山口存在冰和类似煤的冰冻有机物【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NASA的科学家日前表示,水星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日间温度非常高,但他们还是通过水星探测器发现了在水星北极点附近的火山口存在冰和类似煤的冰冻有机物。  相似文献   

18.
人在不同环境,用脑效率也不相同。哪些环境影响用脑效率呢? 一、温度:用脑最佳的温度是20摄氏度左右。在这种温度下,大脑处理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强。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虽然大脑清醒,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特点是电网线路多、供电半径长、大部份为放射式树枝型供电线路,线路间无联络,线路分段开关数量少,线路保护设备仍然简陋。近年来虽然加强了对配电线路改造力度,使配电线路运行水平得到了提高,但10kV架空线路事故仍时有发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加强日常的运行维护,提高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20.
1958-2013年豫南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华  赵景波 《资源科学》2014,36(9):1825-1833
通过对豫南地区每日气温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复数小波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958-2013年豫南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缓慢下降,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呈现波动上升,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呈下降趋势。极端最高(低)气温、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夏季日数、热夜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都存在30a左右的周期。其中极端最低气温、冰冻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暖昼日数都存在5a及以下的周期。总体来说,1958-2013年,豫南地区极端天气热指数呈上升趋势,极端天气冷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