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充满热情,有的则比较冷淡;有的教师讲课条理清楚,有的则比较凌乱;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激励机制,有的则显得比较呆板被动;有的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寻找结论,而有的只满足于将所有的信息提供给学生。这就是教师不同教学风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老师讲上句。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接下句;老师讲到兴致盎然处,有的学生莫名其妙地插上一句。课堂炸了锅。让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出现了教学中的小失误,有的学生便在下边大声嚷:“错了!错了!”……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初步调查及课堂观察、诊断,了解到当前农村中学不少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死气沉沉,有的教师抱着学生基础这么差、家长不配合、学生难管理、“学生爱睡就睡”这种消极不负责任的课堂意识;有的教师上课缺乏激情,课堂调控驾驭能力差;有的教师“职业倦怠”倾向严重。一心想着下海却又放不下“铁饭碗”等等。可想而知.此类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会是怎样的一类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问题的设计和运用如果恰到好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质量和学生回答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效率。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像抛绣球,学生群起响应,对答如流;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如泥牛入海,学生面面相觑、默默无言。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  相似文献   

5.
如何克服焦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笔在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活跃,有的学生则萎靡不振;教师提问时,有的学生立即低下头,避免与教师的目光发生接触,惟恐被提问;有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语音变调,甚至发不出声。那么,是什么因素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妨碍了他们的语言学习呢?笔认为这是消极情感之一——焦虑在起作用。下面仅就英语学习中的焦虑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的泛滥上官直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讲课风格的个性化色彩更属正常:有的字斟句酌,凝重严谨;有的引经据典,纵横掸阖;有的妙语连珠,谐趣横生……。使大学的课堂异彩纷呈。但多年当学生听课,觉得先生中颇有逢课辄谈“我”不疲、“我”比课重者,课堂的“主导”就出...  相似文献   

7.
听课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确是“动”了起来了。但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效率很低。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近10年了。反思我们的课堂,有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有的课堂,教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乏有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一鸟入林”,学生“百鸟绝音”。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课索然无味;有的教师尽管自己眉飞色舞,侃侃而谈,但学生依旧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怎么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呢?  相似文献   

10.
江南的野菜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改实验区的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可当学生真地动起来后,新的担心又产生了——有的课堂热热闹闹,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相似文献   

11.
沈小燕 《广西教育》2007,(5A):26-27
新课程实施以来,自主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实施的课堂教学效果却是千差万别。有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探究主动,自主学习的效果相当突出;有的课堂却是“新瓶装旧酒”,虽然名为自主学习,但仍然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与理念的初衷相去甚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步入课堂。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04,(3S):36-36
这是一堂教学评比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  相似文献   

13.
课堂里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去分析,表面看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有很多因素与老师也有关系。不加分析地将课堂里发生的行为一律归咎于学生是不公正、不客观的。一,学生方面的不良行为因素。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磨擦;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上的挫折等。这些在课堂上都会有所反映。尤其是课堂上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能顺利达到教师的要求,频频成功,有的学生则连遭挫折,从而导致情绪的消极紧张、紧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泄不满,扰乱课堂秩序。如:打骂、推撞、讪笑等…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①有的学生学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②有的学生学习成绩高,而实验动手能力差;③有的学生在考试或课堂答问时,心理知晓却无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④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练习或考试又无所适从;⑤有的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摩尔”、“电子云”等很难理解;⑥还有的学生仍然习惯于师讲生听,师写生抄,师考生背的教学方式,一切依赖于老师。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说明我们的部分老师还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的思想放在心上,落到实处。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还不大。为此,广大教师要尽快实…  相似文献   

15.
课改后的语文教材从第一册开始,每单元都有一个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有的重在拓宽学生视野,把学生从书本、课堂带到社会;有的重在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有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说话技巧、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重“量”轻“质”,看重欣赏曲目的数量而忽视欣赏的质量;重“结果”轻“过程”,只求听过不求听会、会听,教学内容杂乱无章,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无限制地扩展,缺乏必要的系统与主题,导致有的学生常提不起精神,甚至在课堂上打起了瞌睡;有的学生常常会心不在焉,独自发呆;有的学生一到课堂上,便正襟危坐,面露严肃之色,甚至心惊胆战……;学生学得盲目,听得茫然,难以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驰聘想象、自我领略和演绎音乐的意境,获得美的享受。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习题是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的内容,但是在升学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题海战术备受教师的青睐。笔者认真研究了我市各校布置给学生的习题,并深入课堂听了几节习题课,发现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习题未与教学进程相匹配,难度或广度不适当;有的习题超出考试要求,严重违背课程标准;有的习题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些问题都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一部分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注重习题研讨,推进课堂增值是一线教师要探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8.
稿源采珠     
初中生的心理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有的学生把音乐课堂作为情绪发泄的一个场所,因而在音乐课堂上往往会表现出极度的兴奋,态度、语言极尽夸张之能,令音乐教师无所适从,茫然失措;也有的学生把音乐课堂当成放松心情的一个场所,因而在音乐课堂上往往精神颓废、昏昏欲睡,对许多的内容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许多需要实践参与的活动表现出,漠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①有的学生学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②有的学生学习成绩高,而实验动手能力差;③有的学生在考试或课堂答问时,心理知晓却无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④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练习或考试又无所适从;⑤有的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摩尔”、“电子云”等很难理解;⑥还有的学生仍然习惯于师讲生听,师写生抄,师考生背的教学方式,一切依赖于老师。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说明我们的部分老师还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的思想放在心上,落到实处。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还不大。为此,广大教师要尽快实现两个转移和两个结合:一是将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努力搞好教与学的最优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里不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往往“动”胜于“静”。而课堂教学又往往只“静”而不是动。我曾深入几所中学听课、调查,发现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着;教师讲的多、学生统的少,教师在讲台上走来走去,侃侃而谈,学生却坐在下面打瞌睡;课堂节奏慢,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厌学,差生面大等问题。课后,我试图与一些字生用英语交谈,他们中有的羞于开口,有的哼儿哈儿半天,最后干脆说“Sorry”,有的所答非所问,还有的……只有少数同学还能说几句。这一切当然是有诸多原因的,但老师没有突出外语课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课堂.上缺乏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