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后的物理课本有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2.
赵斌 《教师》2010,(24):62-62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紧密联结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创设基于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的真实问题情境,借助问题驱动,激发儿童的思辨,学生提出真的问题,解决真的问题,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生活热点、设计角色扮演、巧用微型视频等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中激发写作兴趣,真正把作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赵播 《吉林教育》2004,(5):22-22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打通数学教学与生活间的无形屏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教学“循环小数”时,通过让学生计算,使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如果这样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对概念的理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体验学习的愉悦。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如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同学们都知道2008年奥  相似文献   

8.
赵慧 《内蒙古教育》2002,(12):33-34
以活动为主的地理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去开展活动的活动课。它是指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打破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的壁垒,灵活多样地采取课内外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力求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开展以活动为主的地理教学呢?一、把地理教学活动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乡土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熟悉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乡土实际的兴趣,引导他们从与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知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材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选用学生周围生活的实例作为数学内容;然而现行教材是全国统一的教材,可能照顾到各个地域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把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模拟一些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便利,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那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杨丽娟 《考试周刊》2012,(77):164-164
一、背景与学法分析 1.指导思想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课程.以“生活内容”为中心的教育,能使书本知识变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数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经过初一的学习,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中学学习能力,但长期单一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易产生思维惰性,在身心发展的整体把握上存在欠缺。因此,应采取一系列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与钻研物理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树立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培养与提高观察、分析、综合,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引发兴趣。教师应紧扣课本知识,利用生活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思维,让学生有真实感,亲切感。物理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课本知识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各种版本的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也有一个显著特点:新教材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在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中产生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只有体现这一精神,学生才能感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必需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联系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才能体会到数学本来就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挖掘教材,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与故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中激发写作兴趣,真正把作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要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情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有活力的数学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为学生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