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现代对话理论主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动、合作的交流对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拓展学生主体的思维创造和探究兴趣,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对话空间,并通过生本对话寻求一种读者对文本的填充和期待。一、主体阅读观的形成传统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观念要一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统一于教师主观的解读结果以及对课文的划分和概括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2.
一、从“课文”走向“文本” 客观地看过去的阅读教学,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阅读学习的空间过于狭窄。这可以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2000年,所有的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到阅读教学的要求时,均是以“课文”为阅读对象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再也找不到“课文”这两个字符,“课文”的“高级替代者”是“文本”,这既是整个阅读教学的突破,更是课外阅读的一个巨大突破。教材中的课文是文本.但作为文本的决不只是教材中的课文。这就意味着,作为阅读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从“课文”走向“文本”客观地看过去的阅读教学,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阅读学习的空间过于狭窄。这可以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2000年,所有的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到阅读教学的要求时,均是以“课文”为阅读对象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再也找不到“课文”这两个字符,“课文”的“高级替代者”是“文本”,这既是整个阅读教学的突破,更是课外阅读的一个巨大突破。教材中的课文是文本,但作为文本的决不只是教材中的课文。这就意味着,作为阅读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作为文本的课文,还应包括课文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这同…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去阅读与欣赏,在学生眼中,作者和课文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只能是“服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流派争奇斗艳,各种风格异彩纷呈,阅读教学也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以前狭隘片面的应试教学观已经被取代,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把一篇篇充满人文情蕴的课文拆解成所谓的字词句,不再单纯地面向阅读材料,以获取信息、理解文章为目的。但随之而来的阅读教学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少人认为“阅读只是个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将“整体把握”提升到“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之一:“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一种通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对读物整体内容的把握。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把整体性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读了课文,有什么样的感受?”等几个琐碎的问题,将一种教学理念与策略加以窄化、异化,一带而过,认为提出这几个问题了就意味着关注了整体性阅读教学了。由于整体性阅读教学在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因而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及教育专家的重视。本文就阅读教学整体性如何贯穿教学全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研读课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甚至可以说是教师的“极致能力”。教师研读课文的深浅度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只能图个表面热闹,热闹之后,学生什么也没有。据了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会增加“钻研教材、钻研文本”的目标要求,这是很有针对性的,是阅读教学的“返本归根”。一、研读课文是实现课文阅读教学价值的前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历来都是重视“教材研读”的。1990年颁布实施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被动地进行阅读活动,没完没了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充其量只是在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本来应该属于学生自我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失去了“本我”,成为应答的机器。这,能实现“对话”吗?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还阅读教学以本来面目,把本来应该属于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比如“发现”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语文课程定位。语文课程教学担负着文化积淀和文字传承的重要任务,语言文字的力量在于字面背后带给人的思考,体会精神的传递。如何来理解这些文化精髓?阅读是一项重要的途径。群文阅读法强调以单元整组来进行阅读教学,对课文开展深度教学,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教会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结合课文学习以及课外阅读,将阅读学习的范围扩大至整本书阅读,以“阅读分享会”等具体的活动为依托,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迄今为止对阅读教学最简明、最精辟的概括。它对我们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就是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样,阅读教学也应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作为教师,同样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学生读书,促进学生的内化。当下阅读教学的明显弊端是:只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满堂问答),而忽略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读书实践)。据此笔者认为。改进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重建阅读教学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所谓“初读”,是学生对课文的通读阶段,它是相对于阅读教学中的“精读”“美读”而言的。“初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地阅读那些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咨询台问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 ,关于阅读教学有哪些新精神?蒯 :根据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精神 ,大纲调整了阅读教学的要求。调整后的阅读教学要求 ,强调了四个方面一门科目可有多种教材中小学将设弹性课程要正确、流利、有感情 ;“阅读其他文章 ,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还要求“学习浏览 ,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三是注重语言的积累。大纲规定“中高年级每学期课文总数35篇左右” ,比现行教材的课文数有较大增加。还规定了“规定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 ,六年制不少于…  相似文献   

13.
嵇晓珺 《考试周刊》2013,(95):18-19
<正>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2011版"新课标"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然而,阅读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过多,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名为阅读教学,其实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阅读实践,怎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 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充分获 得个性体验的基础上,领悟课文 所讲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几个生 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 :教育过程应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 ,学习运用祖国语言 ,学习怎样读书。长期以来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形成了一个基本定型的模式 :师生读课文———学生学习字词———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学生“容器”般地接受讲解———教师总结课文。在这样的一个阅读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 ,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阅读能力无从培养 ,语文素养得不到…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课程中强化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构建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导向的阅读课堂的基本途径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郑楠 《现代教育》2013,(8):79-79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学参考书作为唯一的对文本解读的标准。这极大地抹杀了学生个性,损害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堂好的阅读教学课,应该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遵循并且实践课程标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然而,反思当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把本应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创造性的阅读,纳入内容分析的轨道,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整合。二是自主发现少,“牵”“引”求同多。轻视个人体验、个人理解,往往通过不引,得出统一结论。流行的一种“谈话法”教学,是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地猜测,这其实仍是一种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就要在加强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同时接受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思我国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两个偏差:一是课内放弃语言实践,特别是说写的语言实践,采用的是教师主宰下的内容分析、问答串讲、知识传授和道德训诫,很少让学生自己去直面课文消化吸收、迁移运用;二是离开课文内容,抛却作者情感,放弃感悟涵咏,把字词句从课文语境中剥离出来,进行机械的操作和演练。这样做,既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又违背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导致了阅读教学耗时多,收效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四 扩读  扩读 ,要求一个“配”字 ,一个“补”字 ,它解决的 ,是为配合课文教学而找到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材料或其他语言材料。扩读 ,是为了增加课文阅读容量 ,从课文内容出发“为课文找朋友”的阅读。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阅读 ,但却与教材阅读息息相关。没有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深刻了解 ,就难以找到与课文相配读的文章。所以 ,扩读是对阅读教学的直接的有显性作用的阅读。扩读 ,实际上是教材阅读中的一种板块粘连式的艺术 ,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 ,从某种角度出发 ,进行扩展式阅读 ,为课文找到扩读、比读、衬读、助读的其他文章 ;就是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