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曾巩的各类散文中,文学性较强的当为“书”、“序”、“表”、“记”。其中“记”又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风格和水平。曾巩的诗文集《元丰类稿》里有“记”(为方便计,我们且称题记文)三卷。若从内容上大致归类,记亭、台、楼、堂的有《醒心亭记》等十八篇;述佛老建筑的有《分宁云峰院记》等七篇;关于水利建设的有《广德湖记》等三篇,写人事的有《秃秃记》等二篇;学记、兴造记各二篇,共三十四篇。这里面,有热情赞颂之辞,尖锐批判之言;也有详细考证之著,周密辩析之论;还有委婉叙述之文,抒怀言志之章:呈现出纷纭多彩的面貌,有较高  相似文献   

2.
夫《大戴》,儒经也。其最佳之注本则为王聘珍之《大戴礼记解诂》,故中华书局刊而布之。余今所校《主言》、《哀公问五义》两篇二十则,即以中华书局印本为底本,于正文之误及《解诂》与各注之非,皆作校正,以求其是也。《主言篇》十四则 (1)孔子曰:“参!今之君子惟士与大夫之言之间也。其至于君子之言甚希矣。 (第一页第四行) 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以下简称《解诂》)曰:君子,在位者之通称。《白虎  相似文献   

3.
小说这个名称,古已有之;名称虽然旧有,但是古今异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最早的小说一词,取义于“琐屑之言”,也就是琐细的言谈,不必自具首尾。到汉代,把寓言、异记作为小说,这才和后来的小说近似。但是它的不被看重,仍是长时期来一以贯之的。《汉书·艺文志》因袭孔儒的“君子弗为”观点,认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中国  相似文献   

4.
《史记》之名,非迁书原名也。其见于《汉书》者,《艺文志》述刘歆《七略》称“《太史公》百三十篇”,《杨恽传》谓之《大史公记》,应劭《风俗通》(卷一、卷六)同。《宣元六王传》谓之《太史公书》,斑彪《略论》、王充《论衡》同。而《风俗通》(卷二)时或称《太史记》。是知两汉时并未有名迁书为《史记》者。本书中“史记”之名凡。八见:(一)  相似文献   

5.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的名句,一般引述为孔子的言论,理解为“学习优秀的才可以做官”。其实这话不是孔子说的,释义也不是《论语》的本义,而是后人演绎而成的劝学格言。“学而”语见《论语低十“子张第十九”。朱熹集注本题往日。“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于夏为多—…·盖孔门自颜子以下,颖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原文为:“子夏回: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朱熹注文说:“优,有余力也;付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  相似文献   

6.
游记,在我国文苑中是一束璀璨夺目的鲜花,是记叙旅途见闻的一种散文。“记”,原是古代一种以记事为主的文体。明人陈懋仁在《文章缘起注》中写道。“记者,所以叙事识物,以备不忘,非专尚议论者也。”最初的“记”,始于《尚书》的《禹贡》、《顾命》。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断言:“《禹贡》、《顾命》,乃记之祖,而记之名则昉于《戴记》、《学记》诸篇。”  相似文献   

7.
清人章学诚说:“文人固能文矣,文人所书之文,不必尽能文也。叙事之文,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惟其所欲,期如其事而已矣;记言之文,则非作者之言,为文为质,期于适如其人之言,非作者所能自主也。”(《文史通义》)章氏的话,指出了史传文学的两种语言现象,一种是作者的叙事之言,一种是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他认为,前者或“文”(有文采)或“质”(质朴),作者可以“惟其所欲”,只要能如实地表述事件本身就行了;而后者则不然,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并非作者自己,人物的语言当然也就“非作者之言”,所以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必须“适如其人之言”,即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不应由作者代庖“自主”。这就清楚地说明了文学作品(包括史传文学)中人物语  相似文献   

8.
客有见此题目者,大惊曰:“夫怪力乱神,子所不语,盖小说之不登大雅之堂尚矣,今子为此说,不将为侮圣人之言乎?”应之曰:余之以小说解经者,仅举《易经》之《明夷》,《周官》之“稍食”、《礼记》之《杂记》为言。而所言者,皆旷古以来,解经之士之所不能言或不敢言者。今余为之擘肌见理,使之涣然冰释,岂非汉人之所谓礼失而求野者乎?寻《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与儒家同为九流十家之一,而所著录,则“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是则小说家者流,且侈然以六艺之附庸,而蔚为大国矣。况所谓圣人者,六朝人演为《冲波传》,宋元人般为杂剧,是亦小说戏  相似文献   

9.
梁代萧统《陶渊明传》称陶渊明“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自况”“实录”之说诚可信。然知世方可论,观照“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之晋宋社会,《五柳先生传》不仅应视为安贫乐道的述怀之作,也应视为刺世嫉邪的针砭之。钱钟书先生评日:“‘不’字为一篇眼目,……重言积字,即示狷之有所不为”,“‘不’之言,若无得而称,而其意,则有为而发”。钱先生之论,是解读《五柳先生传》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大同”、“小康”概念,始见于《礼运》。《礼运》是《礼记》第九篇,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子游讨论周礼的作用,主体部分应该是子游记录的,大概写成于战国前期。在流传过程中,大约于战国晚期掺入了阴阳五行家之言,又经后人整理而成为目前我们看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后人解释为“寄寓之言”、“意在此而言寄干彼’。这就是说,寓言是借一定的比喻(籍外)寄托要表达的意思(壬先谦《庄子集解》)。在国外  相似文献   

12.
说文谈史     
孟姜女不姓“孟”孟姜女的原型出自于史籍《左传》。《左传》中记载,齐国有个叫杞梁的人,在攻打莒国时战死,“齐侯归,遇杞梁之毒于郊,使吊之”。由此可见,孟姜女本来没有姓名,而且与长城没有关系。汉代的《说苑》一书,在此记载基础上加上了“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阤(塌下)而隅(墙角)寿之崩”。汉代的《列女传》和《闺苑》等书中均记有此事。“孟姜女”之名最早见于敦煌石窟后室残卷中的一  相似文献   

13.
《病梅馆记》(以下简称“记”)和《己亥杂诗》(以下简称“诗”) ,一文一诗 ,都是龚自珍在己亥年 (清道光十九年 )创作的。两作主旨相近 ,又绝不雷同。试比较如下。首先看两篇作品的共同点。“诗”和“记”谈论的是共同的话题———人才问题。“诗”以马喻人 ,以“万马”表现人才众多 ,“万马齐喑”隐喻人才受压抑 ,社会一片死寂的现实。“记”则以梅喻人 ,以“江宁之龙蟠 ,苏州之邓尉 ,杭州之西溪 ,皆产梅”暗喻人才之多 ,以“三百盆 ,皆病者 ,无一完者” ,甚至“江浙之梅皆病” ,暗喻广大人才受到压抑、摧残。两篇作品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表…  相似文献   

14.
陈霆是位勤奋的作家,今存《水南集》十七卷,收诗词994首,文88篇。此外,《重修东莱书院记》、《新市镇志序》、《大珰张瑜科参(并跋)》、《唐栖镇通济桥碑》、《德清县科第题名碑》等篇,是集未收而县志有之。一些专著的序、跋,亦未收入该集而分见于有关各书。县志“艺文志”载陈氏著有《水南续集》一书,然搜集湖州历代作家著作的《吴兴丛书》,没有辑入此书,刘承干在《水南集》跋语中也未曾提及。也许此书在清末已经失传,刘氏未之见也。  相似文献   

15.
《孔子家语》所附两篇后序都是可信的。今本《家语》前四十篇相当于孔安国所说“吕氏之所传”,后四篇相当于“诸国事、七十二弟子之言”,这四篇原来不在《家语》之内。《家语》确为先秦流传下来而由孔安国最后编定的古书,所谓王肃伪作的说法固然是错误的,时下比较流行的“汉魏孔氏家学的产物”之类说法也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对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篇》)这句话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这句话与‘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史记·滑稽列传》所载西门豹之言,《商君列传》作‘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意思大致相同,不必深求”(杨伯峻《论语译注》第87页)。具体解释为,对于老百姓只可以  相似文献   

17.
1.抱布贸丝 “抱布贸丝”和“子无良媒”均见于《诗经·卫风·氓》的第一章(段),“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见于第二章。《氓》多年来被选为高校《中国文学史》的重点介绍作品,八十年代又选入《大学语文》,并定为精读作品,更增大了该诗的影响。这是一首叙事诗,记叙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子被无德负心的丈夫——“氓”休弃后的控诉之言,表达了她的悔恨和悲愤之情,间接地批判了那个  相似文献   

18.
词境,是有别于诗境的另一种艺术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这里,王氏所谓“诗之境阔”,乃指诗笔勾画出的壮阔景象,它以情的外物化为其审美特质;而“词之言长”,则指词体以描写人的细微幽深的内心世界为指归,显现出一种款款“心曲”的审美化资质。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小说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相似文献   

20.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远贬永州,在十年遭贬生活中,写下了二十多篇优美的山水散文,其中《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钅母)潭记》、《锢(钅母)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简称《小石潭记》)、《袁家碣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是连续性的一组,最得后人赞赏,誉为“模山范水之作”,又叫“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文字优美动人,情感凄切婉转,读后使人有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