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直以来,编辑被称为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它是出版业整个经营活动的龙头,是出版物艺术创意和质量把关的先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编辑人的媒介素养直接关系到出版物能否全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防止消极影响.因此,编辑的媒介素养问题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重视.本文主要从报刊出版业中的编辑人员如何正确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推动报刊的公共服务功能,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应把提高出版物质量作为神圣职责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蔡敏燕 《出版与印刷》2013,(2):10-11,32
<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兴技术应用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与传统出版产业相关联的电子文化传媒载体,更是推陈出新,电子书包、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字动漫、原创网络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手机出版物以及基于各种移动网络平台的数字出版物等众多媒介产品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各个  相似文献   

3.
王芳 《出版广角》2022,(6):77-80
随着现代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具有“亲数字”媒体特征的电子音像出版以多元的内容形式、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成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传承、传播与发展的有效媒介。我国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电子音像出版物在出版形式、产品形态、传播途径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就布依族地区的发展现状而言,电子音像出版与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有...  相似文献   

4.
骤变的时代导致越来越多人自称患上21世纪的世纪之症——"屏幕依赖症",而"屏幕依赖"低龄化又是其衍生的一个新特征.如今的低龄族从呱呱坠地就正面遭遇新媒体时代的种种变换,他们应该成为电子媒介的主人,而不能做小小屏幕的"奴隶".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调研分析延安市幼儿"屏幕依赖症"的现状并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新信息和新知识的印刷载体型的连续出版物。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最新成就的科学记录,汇集人类的科技进步史实;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生产力的媒介,推动人类的生产和科学不断前进;是开发智力和传播知识的媒介,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使命。科技期刊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新的信息源,特别是新兴学科,甚至高达80%的信息来源于科技期刊。一当今信息已经需要从人识别进入“机”识别。新信息的存储、处理、交流和传播,已普遍使用电子  相似文献   

6.
文学期刊与微信文学公众号作为出版物,二者具有满足文学消费、推广文学产品、引导文学趣味、构建文学语境等共同点。同时作为出版物,二者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它们在内在容量、出版定位、编读互动以及共享性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12):62-68
文学改编不仅是艺术创作,在文化工业体系中,它还是文化商品的一种生产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文学改编通过多种媒介类型传递内容,并使文学价值增殖。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文学改编的生产过程、产品及受众特征,揭示文学改编的工业化生产属性;本文还将文学改编置于文化产业语境中,分析改编产业中文学内容的媒介循环模式和文学经济的延伸与增殖。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代文学时空关系场.其间文学的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印刷、电子、网络三种媒介的传播形态对文学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作用.新媒介的出现既给文学带来冲击,又为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学在媒介整合中发展演变着.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对出版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出版业业内,从事出版活动的主体一出版社,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流程模式之上:从策划选题,组稿编辑,印刷装帧再到最后的发行流通,都是按部就班的依照某种意义上的程式来展开的一系列生产与经营活动。 然而,随着数字技术对出版业的逐步深入发展,建立在数字化技术框架之下加工生产图书等信息产品的过程,以及生产出的最终的产品属性都不同于以往传统出版物,由于依赖数字技术手段构建起来的出版方法具备信息传播的天然优势,所以它必将调整出版业业内从业人员的作业习惯,实现整合包括图书在内的信息产品生产加工的流程再造工程。 数字技术对出版信息记录媒介由传统的单一的纸质介质向电子以及网络等多样化媒介全方位逐步渗透,由此整个出版业的出版格局也产生了多样性的变化。 随着出版业业内数字化进程的加快,记录信息的载体,即适应数字化媒介的出版物也随之出现了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日益彰显出对各行业发展的助推力,对数据驱动出版物创新的关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大数据时代“屏性”出版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这类出版物的可视化呈现方式,探讨如何利用可视化设计实现信息形态转型.另外,最大化地发挥“屏幕”这个中介的优势,充分调动人的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认知,能够使人全方位地领略多种感官和媒介交叉融合带来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