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与“文学是人学”提法相映照,有的同志说:“新闻是事学”。如果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传播,那末,说新闻是事学,是事实学,是真实学,这些说法,就新闻的某一属性而言,似乎都可以“派司”。新闻应该是事实的忠实反映,这话好像接近废话。但废话重申,却是有其必  相似文献   

2.
新闻既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有人认为新闻即是“事学”。从另一方面看,我们更可以说新闻是“人学”。因为“事”由“人”生,举凡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都是现实中的相关人的活动,都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就新闻传播过程而言,新闻之事是由人所传播、为人所接受的,整个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人的自觉能动行为的表现,不可能撇开人而存在。新闻报道必须体现“人文关切”,突出“人的原则”。正如日本著名报人森本哲郎指出:“极而言之,报纸是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所有的新闻都是人创造的……主角始终是人”①威廉·大卫·斯隆等人…  相似文献   

3.
“新闻即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干年前,我曾提出过:“新闻是‘事学’”。这只是一个论题,正如“文学是人学”一样,不是定义,而且有待商榷。但有一点十分清楚,“新闻是‘事学’”,是从“文学是人学”引发出来。我要探讨的,也仅在新闻的源流。 文学主要是写人。可以出于想象和虚构,通过概括集中,突出人物性格,使所写的“这个人”典型化。新闻有所不同,它要用事实说话,报道一桩一件的事实,通过信息的传递,使许许多多个别的事实具有新闻性。因此,新闻主要是写事,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即使是着重写人的报道,包括人物通讯,也不过是因事及人,终究离不开大量事迹。所以说,“新闻  相似文献   

4.
陈立吾  胡剑 《新闻前哨》2006,(10):48-48
何为新闻,历来众说纷纭。权威的说法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又有学称,“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还有学说“新闻是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其实,不管是“发生的事”还是“发现的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看重的是生动鲜活的新闻实践,是跑新闻,抓新闻,抢新闻,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西方新闻学研究分两大派:一是理论派,一是实用派。他们关于“什么是新闻”的说法有很大差距。理论派大都是学者、教授,他们在著述中对新闻定义的表述一般比较严谨。如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与我国新闻界多数人公认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相近。理论派的其他说法主要有: “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美国威斯康辛新闻学院教授布莱尔(又译白来耶) “新闻是任何及时的事实、意念或意见,它使  相似文献   

6.
美不美是另外回事。有人认为,新闻报道只能讲简、明、快、准,也有人认为新闻是“事学”,不能用“美学”观点去研究。上述看法,我不敢苟同。新闻美学与新闻事学并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可以并驾齐驱或合二为一。例如:1981年孙中山先生演讲唱片在沪发现。这个消息若纯按“事学”报道,也不是不可以。但后来的见报稿又从审美角度入手,就显得生动多了。见报稿是这样写的: 走进上海博物馆的展览大厅,人们从扩音器中可以听到孙中山操着浓重的广东口音讲演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2):I0004-I0004
栏目定位:“说你身边的事”——选取日常生活典型的凡人小事。“说你关心的事”——侧重于对本省,本市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和述评;  相似文献   

8.
新闻学是“事学”。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用“事实”说话会水远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事实也能说谎吗?“……用说真话来骗人。”这是卢梭在《忏悔录》的序言里说的。他举例说,描绘一个人,即使描绘得很像,但如果仅仅是一个侧面,准知道他挡起来的那一边的脸上会不会有条刀伤或者有只瞎眼,把他的容貌完全改变了呢。记得穆青同志曾直言不讳地对一位美国新闻界人士说过,中国人民干了多少伟大的业绩,你们就是不报道,却总是抓住某些个别问题大肆渲染。言下之意,就是在批评他们用事实说谎——美国人…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有的人通过研究,提出“新闻学是事学”的观点.这些问题都可以讨论.但是,有一点是实践的常理:无论是写事或写人的新闻报道,或者是思想评论,都离不开对人和人群的采访.新闻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好,都总要反映人的思想观念、感情风貌,又都是为人——读者服务的. 人是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社会,无所谓生活,无所谓社会主义,也无所谓文学和新闻报道. 关心人,热爱人,应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在各类采访中,报道人物,历来为中外新闻工作者所重视.人物采访做得好,又写出好的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产生的社会影响将是非凡的.优秀的人物报道具有示范性强、亲近感浓、思想感染力强等特点.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要“新”要“实”。在这方面,我们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业余通讯员做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同志为了求“新”求“快”,仍然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假报道。为了求快,预先报道。常常是“事未做而文先行”,把计划中的事说成是正在办的事,把发展中的事说成现实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早产新闻”(实质上是假报道)。去年十一月。我们收到一篇稿子,稿子开头写道:“昨日,在某地一幢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何时”是新闻诸要素之一。它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也是新闻价值构成的一个最基本因素。这因为,时间是揭示事情发生、事态发展以及原因、结果等进程的概念。没有时间概念,不仅无法判断这一事实到底是不是“新闻”,也难以判断这件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及其价值。所以,时间要素是这一事或那一人构成“新闻”的一个前提。新闻报道中缺乏时间,往往就不成其为新闻了。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这是对新闻的“生命”一种形象说法,实指新闻的“生命”是短促的。它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其作用和意义。西方一位新闻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不管报道的事件具有怎样的意义,涉及的人物多么重要,新闻价值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法国作家安德烈·盖德在解释新闻的时候,又强调时间对新闻的重要性。他说:“任何事情,到了明天,都会比今天更少使人感兴趣。”因为,在世界上每天都发生种种  相似文献   

12.
在夜班与稿件打交道时常遇到一些“险情”,深感有些报道人员对“新闻真实”缺乏应有的坚持。前些天为军报通讯员培训班学员讲课时,我先当场做了一个小调查:“了解‘客里空’含义的请举手!”遗憾的是,在40多位学员中举手的只有1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帮助刚步入新闻工作行列的同志切实了解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报道失实的危害,同时提醒“老新闻”们自觉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确很有必要。新闻为什么必须完全真实?这首先是由新闻的属性决定的。什么是“新闻”?陆定一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由此可见: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事…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一般来讲,“事实”主要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事件、人物等几大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人”应该是报道的核心,因为绝大多数新闻事实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或者会对人造成影响。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文学都是人学。如果从哲学层面上,我们也完全可以讲,一切新闻也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因此,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重心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新闻“…  相似文献   

14.
只要提起济南军区某炮兵团政治处主任廖峰。熟悉他的报道员准会说他是个富有新闻思想的人,这与他倡导的“新闻观”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记者》2010,(4):70-70
如果说,新闻学是“事学”,那么它的起步功夫必定是“选学”.即从所处信息社会的海量信息中鉴别出可以另眼相看的新闻信息.并从中选择出能够加工成新闻作品的新闻素材来。初涉新闻写作的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看到发生什么事,就写什么事。殊不知,这些事不一定都是新闻素材.更不一定是媒体需要的内容。如果见啥写啥,  相似文献   

16.
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曾云:“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才少.”此话虽是针对史家而言,但无疑适合于每一个新闻记者.史家与记者工作的一致性在于,二者都是真实地记录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此之谓“秉笔直书”(尽管只是一种理想);不同之处仅在于,史家记录的是“过去”(历史),记者记录的是“现在”(新闻)而已.“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是二者的本质联系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在上篇文章里我们讲过,我国新闻界多数同志赞成采用陆定一同志提出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有人反对这个定义。他们说:人世间,自然界,每时每刻有多少事在发生!难道这些事实都值得作为新闻加以传播吗? 于是,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闻定义。诸如:新闻是重要事实的报道;新闻是人们感兴趣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人们欲知而未知的事实的报道……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以至生活在万花筒般世界里的美国人都觉得无所适从,叹息说:看来似乎没有办法选取出一个普遍可以接受的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许多新闻工作者由于受新闻是“易碎品”观点的影响,往往把已经报道的新闻看成“明日黄花”,作为过眼云烟忘却了.其实,有许多名篇是从“旧闻”中进一步发掘出来的。有的记者甚至因此而名扬天下。国内外有经验的记者对“从新闻中发掘新闻”都十分重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教授、普利策奖金管理人之一——约翰·何汉自在他的《新闻学原理与实践指南》中说“出色的记者知道他必需把接触到的各类新闻题材都掌握住。尽管这些报道题材有些是微不足道的,甚至从  相似文献   

19.
读书     
《新闻发布概论》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定价:45元作为新闻发言人的培训教材,本书既重视对新闻发布活动的理论阐释,又介绍了新闻发布会的操作规程,探讨了新闻发布理念和运作方式。突出知识性、理论性和技能性,对新闻发布机构的日常工作、新闻发言人的操作要领和媒体的报道,本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鲁迅杂文非常丰富,其中大量“涉及时事”,即和“新闻”有关。他经历了很多新闻事件,并在内心深处发生强烈反应。这些新闻事件成为鲁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把鲁迅与新闻联系起来作为主题,介绍他如何撮取报纸“精英”。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20.
学的是新闻,每天都得看报,常为报上有些新闻事实变动之快、之大而惊奇,同一件事,今天这样说,明天又那样说,难道事实是橡皮泥,可以随意更改、变化的吗? 比如近日广东的著名节目主持人陈旭然(女)被害,某报这样报道:“陈旭然遇害案告破——凶手系其男友,日前已被警方拘捕”(见1月14日《文汇电影时报》);不久,另一报纸又说:“陈旭然案真相大白——凶手系打工仔丁国礼,14日已被警方拘捕”(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