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要赢得高技术战争的胜利,武器的更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军事人才的准备。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要求的军事人才群体是做好战争准备的关键所在。站在这个制高点上,审视过去,瞻望未来,在充分肯定以往培养政治指挥人才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两个不容回避的矛盾:高技术局部战争对政治指挥员高素质要求和政治指挥员素质偏低的矛盾;政治指挥员高素质培训需求与现行培训体系不完善的矛盾。这种矛盾反映了按常规要求培训政治指挥员难以与高技术战争要求相适应;按常规要求进行干部培训的体制也需要进行重大改革。本文就其中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中,无人驾驶飞机对战争的最终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人驾驶飞机的好处显而易见:它免除了驾驶员的生命危险,使美军在运用时可以不考虑人员伤亡的因素。目前,美国的无人驾驶侦察机本身也已经具有自我保护功能。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著作颇丰的文学家。曹操能够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取得了较大范围的胜利,完全得力于他具有正确的人才观。这些人才观念和思想不仅贯穿在他一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实践中,而且也非常鲜明地体现在他的许多文学著作中。根据分析,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著作颇丰的文学家。 曹操能够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取得了较大范围的胜利,完全得力于他具有正确的人才观。这些人才观念和思想不仅贯穿在他一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实践中,而且也非常鲜明地体现在他的许多文学著作中。根据分析,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处于上升阶段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强有力的冲击,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捍卫主权、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1840—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习时要注意从列强发动的几次侵华战争和几个重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了解和把握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1937~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这场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背景下获胜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既是全民抗战的胜利,也是探索党派合作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晋阳之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战争。前人学者对这场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战争的特征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和说明,但是对其胜方的主导者赵氏家族,尤其是赵襄子的战术以及军事思想鲜有论述。正是由于赵襄子凭着超乎寻常的忍耐力、拥有积极务实的战术和高明的战争思想,高度重视战争、准备战争,以全城百姓为后盾,注重“人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瓦解联盟,争取盟友,抓住战机、穷追猛打等,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这些战术和军事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军委江主席指出;“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术,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课程教学是院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提高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其育人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 ,是近年来全军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军委江主席指出 :“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 ,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术 ,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体育教学是院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形式 ,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为赢得镇压太平天国战争的胜利,曾国藩始终将对湘军战士的优恤政策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由于这一战时激励机制的执行,曾氏之幕府聚集各类人才达400余人,产生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0.
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苏联从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加大了对越南的支援,开始积极地介入越南战争。苏联对越南的援助为越南抗美统一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也为其最终将越南拉入自己的怀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战时应作平时看”的基本思想是保持教育的正规化,即现行学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基本不变,而不是将各级学校办成“战时短期训练班”。这一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使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没有被打断,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使战时高校科研继续发展,避免了人才断层,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ses how Singapore engages in the global war for talent.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Singapore demonstrates a Foucauldian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ality’ in trying to mould citizens into a way of thinking that is geared suitably to an engagement in a global talent war. It first examines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hinking of the government in responding to the talent war. It then analyses more deeply the initiative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support the national strategy in competing globally for talent. It also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ahead for Singapore in this talent war.  相似文献   

13.
Talk of the rise of a global war for talent and emergence of a new global meritocracy has spread from the literature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o shape nation‐state discourse on managed 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 reform.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e global war for talent have for education policy. Given that this talent war is a product of neoliberalism, it raises many of the same concerns for educators as neoliberalism in general: the embrace and promotion of social,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and a narrow, market‐based conception of education, skill and talent. This article argues, however, that the global war for talent represents a new phase in neoliberalism, as it seeks to liberalise the global movement not just of capital and commodities, but of high skill labour as well. In this, it threatens to undercut some of the founding assumptions and goals that have shaped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in OECD countries throughout the post‐World War II period, and raises serious concerns for how we are to think about and pursue equality, inclusion and fairness in and through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使用隐喻是媒体把抽象陌生事物形象化,丰富新闻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受战争心理、国情历史及民族特性的影响,纵观中国公共卫生危机报道,尤其是关于非典及甲流的报道,中国媒体对战争隐喻情有独钟。但在有效传达信息,实现媒体职能的同时,隐藏的引发公众恐慌,诱导形成二元对立思维的弊端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国有企业在人才建设方面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成效显著,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如何转变机制留住人才,是当前国有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因此,论文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安徽工程大学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提出针对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相应的考核措施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议和思路,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论功底与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人才作为劳动力的智力要素和科学技术的能动载体,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科教兴水",加强水利行业后备人才培养,并使培养与需求、行业的子系统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经常处于新的协调状态,高度关注水利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调整改革,研究院校水利后备人才培养之状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广泛调研基础上,就院校水利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实现途径与对策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与论述,得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性意见。可供相关部门决策之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合格人才的培养 ,要以实现人的品德、能力、知识、技能、心理和身体等内在品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要为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保证高职合格人才的培养 ,要融入人文教育、职业教育等要素 ,使人才培养更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这已是西部人的共识。本文在分析青海人才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青海人才资源开发的几点对策:1、以观念创新为先导,用新的工作思想和方式开发人才资源;2、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3、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4、结合实际,眼光向内,稳定现有人才;5、大胆开拓,眼光向外,引进人才。  相似文献   

20.
宝元至庆历年间是北宋的多事之秋,与夏战事纷争,与辽关系紧张,内政上问题积重。朝廷启用了一批富有政治才干的官员共赴国难。其中,范仲淹、韩琦表现尤为突出,为时人所称道,尤其是范仲淹更是被推崇为国臣第一。文章将二人在此时期的作为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加深对两位北宋名臣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