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古代藏书楼是否应被视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的一个组成阶段问题上,国内图书馆学界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吴晞先生在其近著<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以下简称<从>书)一书中,再次提出了"中国图书馆西来说",认为"中国的图书馆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产物,中国图书馆的历史是从接受西方的图书馆思想及管理方法之后才开始的."笔者认为,之所以在此问题上出现不同见解,实质上是应如何认识图书馆事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自身社会职能的历史演变的问题.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同<从>书中论及的有关观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英国方德万教授所著的《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一书,从中国近代海关入手,着眼于探讨晚清以来海关在中国风云变幻的政局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对海关与中国现代性起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著作史料丰富,论述宏大,体现了国外学者对中国近代海关研究的独特视角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魏俊 《出版广角》2015,(13):118-119
戴建兵教授的《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从货币本身入手,在评述中国近代货币发展的进程后,总结出中国独特的货币体系的实质,研究视角和见解新颖独特,佐证史料丰富充足,体系严密逻辑性强,值得一读再读.  相似文献   

4.
1873年1月17日(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在上海洋泾浜南永安街正式开业.从晚清到民国,招商局伴随着近代中国七十余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由初创时期五艘轮船起家,发展到拥有总吨位达40余万吨的商业船队及大量港航设施和1.5万名员工的庞大规模.不仅在国内江海航线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不断开辟的远洋航线,从亚洲一直沿伸至南、北美洲.企业的经营范围也从主营轮船运输,逐步扩展至保险、电报、机器制造、煤矿、房地产等众多投资领域.在招商局的创办与经营管理活动中,曾经留下了李鸿章、盛宣怀、郑观应、刘鸿生等一批中国近代著名人物的身影.招商局的发展演变历程,堪称中国近代企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1848年《共产党宣言》面世,基于其在国际范围影响较广和中国社会内部亟需指明新发展道路的社会环境影响,该著作开始在中国传播。传播过程中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目的三个角度,呈现出从外向内扩散、从零散到系统和不同阶级传播差别较大等特点,传播效果显著,引起中国政治精英阶层关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王心文 《湖北档案》2011,(10):39-41
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熟悉爱戴的印度朋友。1881年,泰戈尔早在20岁时就很关心中国问题,曾写过一篇激烈谴责英国人到中国贩卖鸦片的文章《在中国的死亡的贸易》:"这种贸易和积累财富的方法,只有用客气的口气才能叫做贸易。它简直就是强盗行为。"1916年,泰戈尔访问日本途中驻足新加坡,见到中国的码头工人,从他...  相似文献   

7.
清末传人中国的西方近代印刷技术,不仅仅带来了中国图书印刷技术的革新,同时也对中国图书装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的图书印刷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由传统的印刷技术与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交替使用,到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完全采用,在图书开本、版式、装订形式、封面设计艺术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仅就这一时期期刊封面装帧艺术的演变做初步的探讨,以求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  相似文献   

8.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企业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出版业老资格的巨头,实力与名声均为当时之最.作为企业,它不仅和经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文化机构,它更和学术文化界有着较广泛的亲缘关联.商务印书馆的经营活动基础是拥有一批包括编辑和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这也是商务印书馆的智力资源与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道琼斯并不像路透那么沉闷,反而显得生气勃勃。秘密在于,它在中国找到了一个称职的“信息买办”——新华在线。  相似文献   

10.
上海开埠后不久,以英商丽如银行1847年登陆上海为标志,外国银行陆续进入上海。1891年由外商建立的上海股份公所,开中国证券交易所之先河。而1897年在上海创设的中国通商银行,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对于近代金融业的创立,上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充其量只是一个地域性的金融中心。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的整个时期,全国金融中心和政治中心相结合,事实上是在京津地区。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从这时至1937年“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爆发,这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