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东北女性文学在开放的文化语境中以深深扎根于东北大地的创作实践承传着地域精神,显示出独具丰采的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它以兼有女性自觉与地域品格双重性的文学视野,以母性情怀与民间视角相结合的创作意识,既书写着以黑土地为代表的东北文化,又从女性视角出发,表现出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地域家园与母性温情成为当代东北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尽资源与内在动力,也使得她们在人生情态、艺术追求、创作动因、情感观照以及创作视野等方面呈显出随性洒脱的自由精神、牵扯不断的恋土情结、温婉悲悯的女性情愫以及博大宽宥的民间情怀等共通的地域性品格。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文化被认为是荒寒文化,东北文化的特质造就了东北作家写作的风格、语言的运筹具有地方特色。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到新时期的作家,从自然天气、地域环境到生存资源、文化资源,他们的作品在荒寒和粗犷的表象标签下,创作开始转型,融入多种柔和、温暖的人性色调,拥有了融合性和普遍性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地域文化和方言词关系密切,抛开地域文化研究方言词词义很难得出正确结论。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地域文化对方言词词义的影响,主要分析了东北方言词的东北文化特色,强调了东北文化在东北方言词词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北作家群"是一支在流亡之中形成的文学创作群体,在题材、主题以及审美倾向上表现出相近的走向。东北作家群因最早反映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而蜚声文坛,并且以独有的审美格调建构自己的艺术品格,他们有着相似的心灵撞击,有着相近的心境感受,亡国灭种的威胁,亡家亡国的灾难,使他们抒写着粗犷野性的生命之歌,雄健悲壮的风格,给读者带来了极富地域色彩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素素散文论     
素素是中国当代文坛比较活跃的散文家之一。素素散文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在于,她紧紧抓住了“真”,在其散文中凸显出主体意识。尽管是女作家,不过素素散文的视野广阔,不仅包括婚姻家庭类女作家通常涉猎的内容,而且还有对中西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反思的文化散文。其散文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6.
素素散文论     
素素是中国当代文坛比较活跃的散文家之一.素素散文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在于,她紧紧抓住了"真",在其散文中凸显出主体意识.尽管是女作家,不过素素散文的视野广阔,不仅包括婚姻家庭类女作家通常涉猎的内容,而且还有对中西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反思的文化散文.其散文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散文是作者从地域文化视角来进行散文创作的,地域文化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表现对象,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部分;一是来自作家,独特地域渗透着独特情感。当代四位作家余秋雨、素素、贾平凹、张承志等的地域文化散文主要分别展示为江浙文化、东北文化、秦地文化、北方文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针对东北经济振兴,理论界已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诸多良策。在此基础上,阐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6年来取得的成绩,同时通过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的分析,客观地分析东北振兴在文化环境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重新审视东北地域文化,启动文化生产力,这对积极探求东北振兴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域文化以多姿的地理优势、相容并蓄的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的中外文化而成就其独特的地域色彩,并体现着地域特征的多元性。东北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东北地域文化的探究对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一位平民作家,与同年代选择主流文化立场和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立场的作家不同,作为一位受东北地域文化的底蕴萨满教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并在漂泊生涯和婚姻生活中饱受煎熬的女作家,选择平民文化视点,为在苦寒之地像蚊虫一样默默生存的农民代言,从处女作《王阿嫂的死》中的王阿嫂到绝笔之作《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萧红笔触始终关照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东北民众的生存景观和精神状态,这种平民文化视点成为萧红一种自觉的文化选择,这种选择也成就了萧红独特的文学景观。本文尝试从作家出身性情、受教育程度,特别是作为东北地域文化底蕴和核心的萨满文化等角度整合,探讨其平民文化视角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由于独有的生存和创作经历,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地域文学特色,这种地域文学特色除了在题材、主题和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共性之外,还表现在一些特有的东北情结上,这些情结或隐藏或凸显,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东北文化气息的感染,文化意蕴已经作为内化了的创作驱动力在作家创作和作品文本中表现为地域情结,这些情结无疑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地域风情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2.
梅娘是20世纪40年代东北作家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创作融合东西方小说精华,构筑起精致多变的艺术结构,以朴实生动的笔触构画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示了浓厚的东北地域风情和生活意蕴。  相似文献   

13.
王立  王琪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10):142-144
王禹浪教授新著《神秘的东北历史与文化》使东北黑土地域文化跃然纸上,并揭开了东北地域文化神秘的面纱。土生土长于黑龙江流域的王禹浪教授,揣着自幼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热爱,将东北史研究倾注于自己的学术生涯,他极尽全力试图使东北地域文化在华夏文明的背景中脱颖而出。这部新著正是作者行走在东北大地三十二年光阴的感悟之作。  相似文献   

14.
东北方言与关东文化关系摭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洪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26-128,F00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具体到某个地域.就是方言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东北方言作为关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关东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域文化对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北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具有鲜明的地缘特点,因为边疆多民族聚居,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该文分析东北作家冷峻、庄重、质朴、大气文化品格的成因,并通过作品辨析其大象无形、行者无疆艺术境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东北"一词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含义,而在语言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东北"一词又表现出更为广泛的使用频率及高频的组合能力,说明了"东北"一词较其他双音方位词语具有的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趋同心理,也是人们现实交际的自我调适,使得"东北"一词具有与其他双音方位词语在使用上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7.
著名网络小说《鬼吹灯》对东北方言的精湛运用,反映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是其风靡一时的重要原因。以小说中东北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从名词运用、动词运用、形容词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小说语言使用上的特色,也为地域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东北话更适合用来开玩笑、调侃,所以其被广泛应用于喜剧色彩浓烈的小品、二人转、方言电视剧中。因此,东北腔也具有了修辞效果,那么,本文从东北方言依存的地域文化、心理学的刻板效应、东北方言的本体特征来探究东北腔的修辞效果的成因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黔东北地域是古代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长期的文化流变中,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该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历史变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特别是与乌江中下游地域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变迁、建置沿革、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状况以及统治措施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东北方言熟语体现出东北方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从修辞的角度对东北方言熟语韵律的讲究、用词的独特、修辞格的广泛应用三方面加以考察。其中,用词的独特最为突出,体现在充满地域色彩的特色词语、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粗俗表达、富有独特表达韵味的"儿"音尾、突出生动形象特色的拟态词语、善用文化丰富的历史人物词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