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小说很早就注意借助道具来串联剧情,展示环境,刻画人物。李渔作为一个成功的戏剧家的同时还是当时的一个畅销小说家,李渔把道具功能巧妙地运用到他的小说创作中。借助道具来凸显故事主旨,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在李渔小说中,道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小说心理学是李渔首创的,小说心理学在创作中的广泛运用是李渔小说的一大特点。李渔小说从作到读进行全面的艺术心理关照,这就便得他的小说不仅能满足作自身的创作目的和愿望,而且也满足了读的心理愿望,特别是李渔对读心理的三个“发现”,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带有极强的民族性特征。李渔对小说心理不宾发现是他小说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李渔对小说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渔作为清初优秀的拟话本作者之一,继承了明末拟话本大家冯梦龙和凌初所开创的拟话本创作的优秀传统。李渔的《无声戏》模仿“三言”的体例,集中每两回小说从篇名、内容到结构均两两对应。从李渔笔下的人物、情节、主题往往可以找到“三言二拍”的影子。在小说理论上,他吸纳和融合冯、凌二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4.
李渔将戏曲取材于小说这一文学现象总结为“稗官为传奇蓝本”。不同于绝大多数剧作家在戏曲创作时拾取现成题材的做法,李渔创造性地将自己的四部小说改编成戏曲,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由于小说和戏曲本身存在的文体差异以及李渔创作理论的影响,改编而来的戏曲在叙述方法、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上都与原本小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李渔小说在明清小说园地中堪称独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评论纷纭。李渔致力于小说艺术的开拓,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方面颇下功夫。他致力于写实,注重趣味性,讲究小说技巧,在取材、布局、情节组织及人物塑造和喜剧风格的营造等方面悉心探求。这种种努力使他的小说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李渔小说不乏机巧智慧,有浓郁的现实气息,颇具可读性。但由于作者思想格局所限,也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瑕疵,在人生矛盾面前表露出退让姿态  相似文献   

6.
"新奇同质"的思想应当是李渔小说尚奇观中的核心思想.他本人自称他的小说作品"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世而目,为我一新".在李渔所创作的小说作品中,人物塑造呈现出一种既新又奇的特质,是"新奇同质"思想的外化.正是这种思想,才使得李渔小说显示出自己的独创性.而这正是李渔超出以往任何时代小说家或小说理论家的显著地方,也是他突出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渔是清初最好的拟话本作之一,他继承了明末拟话本大家冯梦龙和凌蒙初二人开拓的拟话本创作的优秀传统。表现在:李渔的《无声戏》模仿“三言”的体例,集中每两回小说从篇名、内容到结构均两两对应;从李渔笔下的人物、情节、主题往往可以找到“三言二拍”的影子,在小说理论上,他吸纳和融合冯、凌二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8.
王楠楠 《现代语文》2009,(12):19-21
李渔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戏剧家,对戏剧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中,他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在小说中体现他的戏剧思想,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小说的一些特点。本文尝试分析李渔的两本拟话本小说《连城璧》和《十二楼》在他的戏剧思想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些独具风格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渔耙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提名为《无声戏》,可以看出他的戏曲创作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他有卓富的戏曲理论和实践,他把创作戏曲的经验运用于小说的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当世耳目。为我一新”。形成了独特的李渔式风格。但是。这种程序化的创作思想和手法。也给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渔是一个兼擅戏曲和小说创作的作家。把小说当作"无声戏"来看,当成"传奇剧"来写,这是李渔对自己小说观的理论概括,体现了他对中国古典小说与戏曲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李渔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明显的戏剧化倾向——与戏曲相同的审美倾向,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因素,渗透戏曲表演艺术的技巧等等,这使李渔小说在独创一格、独树一帜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物形象的类型化、脸谱化等不足。  相似文献   

11.
李渔的小说因思想艺术方面的缺陷而饱受后人诟病,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其在小说领域内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所带来的创新,虽没有系统的理论总结,但李渔用他的创作向我们展示了他所坚持的理念,其在小说方面的创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渔在文艺观、人生态度所具备的异于常理的特质体现在小说创作中则形成了其标新立异的反传统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戏曲理论家,这一点已为大家所公认。近年来,随着对李渔小说戏曲的进一步关注,人们越来越发现李渔的小说戏曲呈现出新奇的独特个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了其作品新奇特征,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很少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他作品呈现出这种独特性的原因。李渔是一个具有浓郁的创新型作家。正是由于他在创作过程中持有创新求变心态,因此,他的作品才会以新奇著称。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与李渔皆系话本小说代表作家,且言情题材均为两人创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晚明主情思潮的代表人物,冯梦龙热烈地颂扬"深情",充满理想色彩与浪漫情怀。而李渔则对深情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并将关注点由理想拉回到现实,忠实地叙述了爱情幻想在现实社会的受挫,并提出"慎情"思想来指导人们应对残酷的现实,这正是李渔小说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与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李渔有四部传奇改编自他的小说 ,本文以这四部传奇对小说原作的改动为切入点 ,参照李渔其他的戏曲和小说作品 ,发掘其戏曲与小说在创作动机、创作观念和创作状态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在香港浸会大学,张炜紧密结合自身几十年的写作实践,讲述了小说创作的几个主要环节:语言、故事、人物、主题等,发表在《青年文学》上名为《小说八讲》。这是张炜第一次具体地、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写作理念,其意义就在于作者有意识地将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结合在一起,并开始从理论的层面对小说创作进行思考,张炜也因此对当代作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张炜的小说创作理论中,人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现以《古船》为例,论述其小说人物理论与创作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6.
夏彬彬 《文教资料》2014,(16):23-25
人物形象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要素,在作品中一直扮演承载作者审美情志、思想感情的角色。葛亮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充分展现了他扎实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细腻的观察力。他塑造的小说形象大致可分为小人物、知识分子、局外人、动物形象四大类,体现了葛亮创作中多样的审美趋向与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秦腔的发展和繁荣是在不断推陈出新中实现的。明末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的戏曲理念对秦腔剧本创作、剧情、人物等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李渔把小说改编为戏曲的成功经验值得秦腔创作者学习。通过分析发现,秦腔创作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或暗合了李渔重视戏曲结构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李渔不但在戏曲中令人发笑的科诨来构建他的戏曲中的喜剧性情境,而且把科诨引入小说之中,在小说中插科打诨,形成李渔小说独特的喜剧性品味。李渔小说的叙述语言大量运用科诨,具有笑话体的特色;善于抓住人物滑稽性的动作和语言,塑造喜剧性人物;熟练运用谐音、谚语、熟语,善于创造富有个性特色的科诨语言;科诨富有机趣、理趣和雅趣。  相似文献   

19.
周妮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11-114
《青衣》是毕飞宇创作的一个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完成了他艺术上的自我突破,在创作上再次出现一个新的标高。本文试图通过对《青衣》中三代青衣人各自的悲剧命运分析,对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进行阐释,以期对小说的悲剧艺术进行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女性对自我的书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个人化写作潮流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作为"女性私人化写作的代表"的陈染,她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带有作者自身经历的某些印痕,可以说,陈染是用其笔下的人物来代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文章以陈染的小说创作为例,探讨其小说中,作家创作与个人经验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总结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特色和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