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创新管理和创新经济学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自主创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提出了自主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和市场竞争程度及人力资本水平对“自主创新–国际竞争力”关系的调节效应的假设,并利用22个中国制造业行业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自主创新的各个指标对中国制造业提高净出口率指数、比较优势Michaely指数、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说明自主创新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正日益重要。(2)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行业,在国际竞争中越能从自主创新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2-2017年中国与78个国家(地区)制造业贸易的面板数据,从“量”和“质”层面实证考察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引入创新作为中介变量,解构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进口竞争总体上抑制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在二者的关系中发挥相应的中介作用;发达经济体的进口竞争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创新在“量”和“质”层面均不存在中介效应;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负向影响,创新在“量”的层面表现为部分中介,在“质”的层面表现为完全中介;转型经济体的进口竞争同样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负向影响,创新在“量”和“质”层面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分析了创新的自主度和开放度及其协同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假设.通过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以中国制造业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这些理论推断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但开放程度越高的产业,自主研发投入对竞争力的影响越明显,另外,开放式创新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但需要平衡开放的程度与自主的程度.相比单纯的自主创新或开放创新,基于开放与自主协同的开放式自主创新对中国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有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进口扩张的现实背景,以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CEPII-BACI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专利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多重匹配数据,系统检验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进口竞争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创新程度,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同时被削弱,且对高竞争行业、高政企关联企业和低技术行业创新的负面作用更为显著;熊彼特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应对进口竞争的主导模式.提出适当放缓国家亟需且有待突破技术瓶颈领域的进口促进步伐,提高政府研发补贴力度和完善优惠政策,实现企业产品创新和服务转型双轮驱动,以及进口政策制定应根据产业技术水平配置差异化的进口竞争程度进行最优决策,以达到推动企业研发创新目的 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汽车制造业2001~2012年的数据,根据分布滞后(ADL)模型和库伊克模型的思想,以AIC、SC信息准则为标准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研究加入滞后效应考量的情况下,FDI、R&D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时间累积整体表现出增强趋势,即存在滞后效应,且主要体现为对创新竞争力的正向影响较显著,对核心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始终不明显;R&D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强于FDI且存在滞后效应。中国汽车制造业应积极引导外资流向产业研发机构,提高外资用于创新投入的比例;加大R&D投入,着重依靠自主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分析了创新的开放性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假设。通过建立一个计量经济模型,以中国制造业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理论推断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的开放性对中国制造业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产业出口比重等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越是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中国产业越就能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自己研究的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指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转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和技术能力、技术投入和创新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比较优势、竞争环境和态势。  相似文献   

8.
“山寨手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寨手机"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小企业的普遍生存状态。对"山寨手机"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来源以及面临的发展困境。本文从产业组织形式的角度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山寨手机"产业生产方式的特点,模块化生产方式有效地整合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后提出"山寨手机"的模块化生产方式在政府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将导致同质化的低水平竞争,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政府的规范。最后得出"山寨手机"产业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美德三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成长性、结构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比较三国在创新实力以及转化效益等创新产出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成长前景良好,增长速度较快;实施错位竞争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与美德两国有较大差异;创新投入总量不断增长,转化效益显著提升。但与美德相比,存在创新投入强度偏低、创新实力较弱等问题。鉴于此,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应当借鉴美德经验,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装备制造业是重庆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重庆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基础能力、环境及模式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创新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专利保护力度不够、产学研合作机制不顺等问题.本文在对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自主研发、协同创新和非研发创新三种创新路径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引入交互项分析技术密度在两者影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技术制造业与自主研发的交互作用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优于中低技术制造业;协同创新路径对国际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但中低技术制造业对协同创新与竞争力间关系的刺激作用更强;非研发创新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技术密度越高对非研发创新与竞争力间关系的刺激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2.
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转化和创新产出4个维度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进一步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这4个维度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是影响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加大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投入力度是提升区域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2—2008年的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FD I、保险、商务服务进口提高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通讯服务进口抑制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且保险、通讯、商务服务进口、生产性服务FD I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扩大保险和商业服务开放度,吸引生产性服务FD I对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子韬  孟凡蓉  王焕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782-1790
高技术产业是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好地发挥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10年至2016年中国大陆省级地区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方法,分析和比较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在不同行业中发挥作用存在差异,医药制造行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中政府支持对创新效率影响并不显著;(2)政府对高技术行业支持存在两面性,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政府支持与创新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且对于后者创新能力的长期培育有助于改善政府支持的作用。该研究揭示了在科技创新中政府支持的双重影响和行业差异,丰富了相关研究领域成果,并提出优化支持方式、调试支持力度、确立支持定位。  相似文献   

15.
自"中国制造2025"概念提出,智能制造不断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代表制造业发展的实力,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文中选取全国31个省份的16个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规模竞争力、RD投入、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改造等4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全国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我国智能制造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各省市制造业产业区域发展不均;大部分省市创新力度不够。针对研究结果,从企业、政府、高校3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智能制造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推进我国制造业的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时椿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4):45-46,49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尚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产业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制造业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大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而产业的开放式自主创新能力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更是企业开放式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反映。本文从人才、技术、制度、环境五个方面分别给出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开放式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战略。并在这五个战略目标的引导下,给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不断创新与持续发展的切实可行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尚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产业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制造业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大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针对技术创新对吉林省的信息技术制造业和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确定技术创新和产业增长的指标体系,选择了合适的分析方法,同时建立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增长的实证框架;然后分析了吉林省十多年来信息技术制造业的创新和产业增长的速度,并检验了各种技术创新活动与信息技术制造业产出绩效的相关程度,重点分析了R&D投入对产品和产出增长的影响;最后测算了R&D对信息技术制造业的竞争力影响程度,揭示了R&D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不仅包括原始创新(前端自主创新),也应包括消化创新、集成创新、推广创新、局部创新、模仿创新等(后端自主创新)。众所周知,日本主要通过后端自主创新在不少重要高技术领域超过了美国。要使自主创新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产生现实影响,必须从系统思维以及辩证视角对其进行研究。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在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应采取后端自主创新为主、前端自主创新为辅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