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就业问题是江西省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之一,而三大产业是一个国家就业的根本,所以对三大产业结构的研究有助于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江西省三大产业结构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农业已成为劳动力净流出的产业,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就业,但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远远高于第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对就业增长的带动力最强,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分析得出:抚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不协调,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有待转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较大;第三产业存在着过剩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内劳动力有面临着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压力。进而提出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拓宽就业主渠道;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中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大,对就业带动效应较大的行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扩大第一产业内部就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和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在现代化进程中两省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本文在不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检验了两省现代化进程中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发展模式的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同,在"苏南模式"下,二、三产业技术进步均对劳动力转移起到推动作用,其中,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大于第三产业技术进步,在"温州模式"下,只有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促进劳动力转移,且大于"苏南模式"第三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剖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明智 《软科学》2005,19(3):26-29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影响为正效应,但就业增长主要靠国内投资拉动。从三次产业角度看,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中的就业效应较显著。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有弱化趋势,间接就业效应有所增强。在实证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社会发展加速器,必将对就业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应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和WOS核心集合中关于人工智能影响就业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核心研究国家,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分布和关键词共现状况,分析关键节点文献,追溯研究源起、梳理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当前各国、各研究机构间的联系较为松散,缺乏多学科领域合作。就业极化和收入极化成为重要研究视角,技术进步、数字化转型、工作时长和常规性结构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情景化”、 “异质化”研究、 “重塑效应”、人机协同情景下的人机“共生关系”、基于人类价值的就业质量提升、劳动者的知识技能转化、人工智能下的就业心理、就业领域的伦理道德、基于产业与就业动态匹配的应对政策以及人工智能与就业关系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将成为未来的十大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饶文刚 《未来与发展》2011,34(9):73-76,84
本文通过回归分析证明第二产业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投资,第三产业的增长更依赖于人力资本投入。同时分析说明,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取决于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由于二、三产业间的替代率较低。较低劳动生产率的第三产业仍能吸引较多的资本和劳动力,并且有很强的收入效应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的发展与中国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的职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由于体制转变和信息化的作用造成的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使农村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信息化使第二产业不再成为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越来越低。这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山东省的具体协整分析显示技术进步对全行业就业总量在短期中有负影响,但在长期中通过误差项的修正对就业总量有正影响关系。对第二、第三产业则在长期中有负影响,在短期中二者没有动态调整关系。山东省工业化进程需要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不能由于国外的先进技术的适用条件与本地资源禀赋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就排斥,实证显示在长期中随着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转移的影响全行业的就业量将会增加。同时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要注重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9.
FDI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存在着资金技术缺乏、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而FDI(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资金、技术、管理技能、经营理念等资源,在相当程度弥补了上述我国经济中的不足。研究表明:FDI通过资源补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出口示范效应、传统产业优化效应、就业效应等多种效应,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我国产业的调整与升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出版领域。一方面,人工智能为出版业效率的提升与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也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发了行业从业人员与未来求职者的忧虑。本文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对出版领域就业的影响,首先阐述出版业中诸如选题、内容与发行等环节日益智能化的趋势;其次,分析出版业的智能化对本领域就业产生的影响;最后,在结合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人工智能对出版业就业影响的总趋势,并基于政府、企业与个人三个不同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各个行业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已经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在短期到中期将冲击文科类专业就业结构的背景,以文科类大学生作为目标群体,通过12次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探讨了该群体对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认知程度。研究发现,该群体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了解不足,对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判断存在偏差,以及对人工智能的课程需求呈现多样化。为促进该群体更好应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挑战,本文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动与失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虹  姜莹 《预测》2010,29(6)
本文利用中国1978~2008年30个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反映产业结构变动的斯托可夫指数探讨上海产业结构变动对失业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年中,虽然上海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更能对就业提供有利的带动作用,但上海市第三产业在全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能为劳动力就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有的放矢地发展和改善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三产业周期稳定效应与就业吸纳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和HP滤波等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了我国第三产业消费支出和产值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效应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三产业消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经济波动程度;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相对比较平稳,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第二产业的剧烈波动对总体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就业增长弹性,但由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间"异质性"特征突出,所以其就业吸纳弹性差异较大.其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对于行业内部的就业增长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正>(2018-2020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萌发,大数据的形成、理论算法的革新、计算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设施的演进驱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智能化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将进一步带动其他技术的进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突破,正在成为推进供给侧  相似文献   

15.
黄犚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80-84,88
利用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就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就业与就业结构的调整是矛盾的统一体;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对总就业的创造作用大于摧毁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引进技术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经济体转型升级,增加高人力资本需求;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贸易的补充有利于增加我国总就业,但由于技术获取动力不足,吸收技术溢出的效果不明显,不具有高人力资本偏态效应。同时,该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对中国2000—2012年37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结果表明,相对劳动力上升对第二产业具有微弱的增促作用,而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这说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对比东、中西部城市的实证结果发现,目前区域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合理差距并没有导致东部"去工业化"的发生,而是有助于东部城市内的工业高端化和产业服务化,同时对中西部工业化有推动作用,这些都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  相似文献   

17.
邵文霞 《中国科技信息》2011,(9):284-285,290
灾害发生后,受灾区域的产业结构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受灾区域的劳动力流动对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都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合理利用流动的劳动力资源,发展现代化农业,尽快恢复被毁坏的耕地;调整工业布局,继续保持第二产业的稳步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规模,使受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受灾区域重建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经济发展维度,运用协整检验方法测算分析人工智能产业对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人工智能产业对国内区域经济均具有强大的影响,而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通过强大的科技资源聚集效应,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同时越来越多的资本替代劳动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内各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产业良性发展,但人工智能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最后,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进一步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加大人工智能教育投入、培养和壮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队伍,促进人工智能融合行业应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新型商业模式发展驱动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不但受制于产业技术进步,也会影响产业技术进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1978—2011年三次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显著相关关系,而第二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这一实证结论,提出保证农村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顺利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国际智库纷纷关注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发展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在不同行业间的不均衡分布。然而,国内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以大学生为目标群体,通过实证调查探讨了大学生群体对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预期和态度。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对于人工智能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和就业的选择在较大程度上符合智库的估算。同时,研究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群体对于金融等行业受人工智能冲击认识不足,就业选择与被消极影响部门重叠的情况。其中,受访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和对人工智能的了解程度与对人工智能促进就业的态度呈现出了显著相关的关系。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