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转识成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问题的缘起 人类社会已经跨越“贵族权力”时代,即将度过“资本权力”时代,正在迎接“知识权力”时代!在一个社会愈来愈知识化,知识愈来愈现代化、中心化和权力化的时代里,“知识生存”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主宰的、普遍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存在方式,自然也包含着教育中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建构了一个得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理想境界,成为“温暖人心”的艺术,也因此使其在大众化的艺术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汉字“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于宇宙人生的认识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自然、哲学、社会、艺术4个层面。时至现代,“化”的生命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从而形成了一个泛“化”的时代。它反映了当前人们的思维动向,我们必须对此有所忧患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刘国盈先生在《应用的广泛性和层次、等级的模糊性——语文学科特点辨析》(《语文学习》1988年第4期。下称《辨析》)一文里,在引用了毛泽东关于“什么是知识”的那一段话之后称:“中学里的课程,不是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了解、认识、改造自然的工具,社会科学是了解、认识、改造社会的工具。都是工具,并非单单一个语文科是工具,因此,不能说工具性是语文科的特点。”这里,《辨析》“都是工具,并非单单一个语文科是工具”的推理、结论,起码有三点值得商兑。首先,《辨析》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是“了解、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工具”中的“工具”,同语文学科是“工具课”中  相似文献   

5.
猫的智慧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吃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了。”小猫惶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应该吃什么东西呢?”猫妈妈说:“你要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间、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话,他猫们自然会教你的。”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听到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我个忙,把香肠、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  相似文献   

6.
明代社会风尚变化最显著、意义最深刻之处,莫大于中国封建社会里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那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遭到了强烈的抵制,商人的社会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在明代中叶就开始出现了“工商亦为本  相似文献   

7.
小猫的倾听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3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小猫惶恐地问:“妈妈,那我应该吃什么东西呢?”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间、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吃什么的。”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听到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我的忙,把香肠、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  相似文献   

8.
<正>自然美术活动是我园“十四五”课题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以艺术素养发展为指向,充分关注幼儿生活中的自然、社会、文化资源,通过游戏化的实践体验,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它可以是“在自然里的”,即在自然环境中,会感受与欣赏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也可以是“运用自然的”,即能运用自然界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资源、材料进行美术的表现和创造。  相似文献   

9.
冰雕与音乐,两者都能给予人们来自自然的感触,也都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冰雕同时也能产生冰音乐,用冰制作成的乐器,同样可以产生震撼人心的乐音。"冰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通过自然的声音给了我们最真实的艺术和审美体验。人们通过演奏冰乐器,启发我们去回报自然给予我们的艺术体验,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陆常波 《教书育人》2009,(12):28-30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主题,是一个人正常的、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  相似文献   

11.
率真悠远的自然母题——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母题”角度看 ,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无疑是一部反映“自然的母题”的佳作。自然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审美过程中 ,让人们感受到的基调是率真与悠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小说的标题、创作背景与主要内容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领域里,幽默被认为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它能使烦恼化为欢畅,让痛苦变为愉快,将尴尬转为自然;又能使沉重、狭窄的心境变得  相似文献   

13.
当人们总是为一个又一个新闻事件而震惊、义愤时,其实身边就有很多让你见惯不惊、但更需要伸出友爱之手的人和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昆明市共筹资3800多万元,为15.8万农村贫困学生实行了免杂费、免教科书费并补助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近日,记者以多种方式走访了贫困学生、家长和一些学校的老师,深深地感到“两免一补”政策,是党和政府最实在的民心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两基”的巩固提高解决了实质性问题。捡垃圾的学生品学兼优城里的孩子面对“穷”羞于启齿,农家的孩子把穷当作人生的磨刀石“在这个社会里,…  相似文献   

14.
单位“1”是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部分的重要概念。准确全面地理解单位“1”的概念是进行“分数意义”教学的前提。教材里对单位“1”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就单位“1”的概念而言,必须注意两点:一、自然数1与单位“1”的区别儿童的思维总是从最直观、最具体的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往往容易把自然数1和单位“1”混淆起来。由自然数的概念可知,1是最小的自然数,是自然数或正整数…  相似文献   

15.
西汉时期,“风俗”、“习俗”问题,经常引起朝野的深切关注。那时人们所说的“风俗”、“习俗”,大体上有两种含义。其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风俗习惯”,即一个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原因而长期形成的乡风民俗,这些乡风民俗世代相沿,具有较强的传统性和稳定性,在不同地区之间,又有明显的差异,即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其二相当于我们所说“社会风气”,即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参与和影响,又引起普遍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淡漠了“规则”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室内装饰设计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所关注的焦点。未来的室内设计将是"人性化"设计的充分体现,也是现代人追求宁静,向往自然的一种生活态度。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居住环境。21世纪是一个设计的新时代。人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设计的新成果。人性化的室内装饰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人们传统的观念、生存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而当今人们普遍地感受到生活的重压,并产生了无奈、迷蒙与绝望。作家余华用《活着》给予芸芸众生体恤、安抚、关怀与爱。他指出“苦难是生活的意义”,“人”本来是渺小的,不仅受着社会、自然的制约,还受着命运的摆布,因而自然生命是“柔弱”的,但“柔弱”的自然生命是“人”的一切的意义之源与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对生命的持守与执着。他呼吁人们面对生活的苦难时,应该能忍耐、坚强地“活着”,从而实现人的“社会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彩陶纹饰是从写实的形象演变而来的。人们起初把所看到的自然景象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在彩陶上,后来通过长时间思考与探索而逐渐形成抽象的、有韵律的几何形。它所用的虽然是纯形式的几何线条,但却将其表现的内容积淀于其中,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在这个从写实到变形、从具象到抽象、从形到线的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的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和谐──跨世纪的哲学主题──谈和谐与和谐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本世纪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或矛盾的分析,认为和谐是下个世纪哲学和人类智慧关心的主题。在世纪之交人们应该由本世纪的征服控制性思维方式转变为和谐思维方式。和谐思维方式是以追求“对立面统一”和“往返流动”、“融合”为价值目标的思维;是系统的、美的和实践性的思维。下个世纪人们只有用这种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