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新闻媒体是否能适应新的时代环境,是否能在融媒体时代获得改革或发展的机会是媒体人一直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媒体市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新闻行业"未变"的部分,能够促进现代新闻传播者以更加平和、冷静与成熟的态度对待媒介变革带来的环境变化。可以说,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行业的变与不变仍然值得关注,这集中体现在新闻媒体根本使命与核心价值功能未变,新闻学价值判断与技巧未变,新闻内容的核心地位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2.
蔡效东 《新闻传播》2024,(6):118-120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写作,主要指的是基于深度分析读者特征、需求的条件下,结合新闻内容,利用好写作技巧,迅速抓住受众兴趣,让受众形成持续关注黏性。从本质上来说,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写作仍然是写作,但是编辑与写作的概念得以延伸,除了需要撰写文章之外,还需要对受众进行分析,做好市场细分,明确写作目标,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突破传统编辑与写作的范式,实现多媒体元素的动态呈现,促进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编辑与写作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媒体行业而言既是一个新挑战,更是一个新机遇。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写作方式必须要发生改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与写作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时代在飞速发展,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变化则比较小.特别是在写作模式上,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本文认为,改变平面化的报道模式,力求多侧面多层次地报道变化中的事物.使新闻报道立体化是新闻改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了人类生活内容及观念层面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新闻采集、加工和传递方式的变化。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如何在证明新闻学基本价值、基本原理的科学性的同时,对由时代发展所推动的新闻采访、写作的嬗变做出敏锐的判断和把握,是当前应用新闻学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近年来,新闻采访、写作方面的教材建设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丁柏铨教授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是该领域中的一项新成果、新收获。该书着力于新闻采写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在体系和内容上透出了诸多新意,是一本值…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与传统传播时代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传播渠道、传播技术、传播内容以及受众的媒体习惯等方面。可以说,这些变革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既是冲击,亦是机遇。如果能够顺应传播时代变化做好改革创新,新闻记者等工作人员将会在新媒体时代赢得新的发展和突破,反之则将被时代所淘汰。对此,探索新闻记者各项专业业务,如采访写作方式的改革创新就成为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带来的冲击,进而从采访与写作方式两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期刊要想立于时代的潮头,不断发展、壮大,只有以变应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是期刊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力量之源。特别是教育期刊,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更要认清形势,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催人创新人类已经进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正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新考验。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经济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对当前媒体传播的形式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媒体行业为了更好地去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时代的变化不仅在一些方面影响了广大受众的生活,而且在为其提供了便利性、增强受众生活体验的同时,促使他们的实际需求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因此,为了紧随时代步伐,不被时代所抛弃,则需要不断增强融媒体“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样才可以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作为电视台记者,需要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养,要积极地去体会时代变化体现出来的具体特性。本文主要探究新时期电视记者采访能力与写作素养提升的具体路径,希望对相关工作者可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日渐成熟的科学,新闻写作是有其规律的。但正像它的报道对象是发展的、变化的和多彩多姿的一样,新闻写作本身也是在随着时代的潮流前进和读者需要的变化而发展的,在结构、语言、选材、标题的制作实践等方面,不断出现着新的趋向。本文试就消息写作的发展趋向作些粗浅探讨,以期求得同行指点和共同探讨。(一)在消息结构布局和设计上,今后的消息写作将呈现出轻松化、简明化的特点。结构复杂的,段落繁冗的,铺垫累赘的,将被读者所唾弃,并成为消息写作之大忌。你想想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时间观念、时效观念日益增强,工…  相似文献   

9.
广播记者如何践行"走转改",创新报道形式和方法,做活、做优"三农"报道?笔者认为,一方面在内容上要符合中央不断出台的惠农政策,要有时代内涵;另一方面,记者在采访中要接地气、转作风,善于寻找"三农"之变;同时写作上要改文风,认真研究广播语言,用好农民语言,使听众愿意听、喜欢听。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改革、创新,档案事业是社会机体的组成部分,它必须与社会其他行业一样,要经得起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档案工作者才视野宽广,并打开全新的档案工作发展局面。因此,档案工作者一定要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变化,寻求新发展,一定要打破陈旧的工作方式,步入创新之路,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创新发展档案工作的必要性档案工作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层新闻传播事业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新闻报道不仅要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质量,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随着受众阅读心理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闻媒体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有必要将文学手法融入到新闻写作中,实现新闻报道内容的创新.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闻写作运用文学手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地提出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专栏有影响力不容易,有持久的影响力就更难。要善于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找平衡,把准尺度。“变”,是潮流,是趋势,是适应新形势对党报评论专栏的必然要求。所谓“变”,也就是要改革、要创新。“不变”,是指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党报评论权威可信的优势不能变,编辑工作的精品意识不能变。在变化中规避劣势,在不变中发扬优势,专栏才能常办常新,保持持久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邓涛 《网络传播》2005,(10):49-49
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是传统的新闻学,但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层次化、实时化、多媒体化等特点,在其新闻报道与写作上,有着相应的体现。关于网络新闻的写作,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与利用传统新闻写作的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研究其发展变化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闻写作,要按照经济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好经济新闻写作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如何让所写的经济新闻做到具有这"三性"?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政策意识,其次要有全局意识,最后还要有专业意识。  相似文献   

15.
创新在广电事业改革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电改革的历程,指出随着新世纪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时代思想、时代理念的传播已经成为媒体重要的社会责任,是新一轮广电改革中最重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蔡卓凡 《新闻记者》2001,(11):73-74
过去有人认为 ,新闻导语有固定的格式 ,故而在写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实不然。新闻报道在确保事实准确真实的同时 ,写作手法上应朝散文化方向发展。也就是说 ,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生动性。笔者认为 ,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摆脱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 ,要力求运用散文笔法 ,而这首先要在导语的写作上加以体现。文章开头的重要性 ,是不言而喻的。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消息的导语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 ,有趣、生动、形象、丰满就令人不能释手 ,就能吸引眼球。所以我们写导语时 ,可以充分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白描、变…  相似文献   

17.
叶大军  童钟鸣 《新闻前哨》2013,(8):67-67,72
理论宣传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紧扣改革发展稳定主旋律。理论文稿写作需要接地气,改文风,摒弃高空说教、空虚论道的老模式老套路,倡导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务求实际,切实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力避夸夸其谈和不切实际的空谈,防止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两张皮。理论文稿写作首先要解决为谁写、写给谁看的目的问题。毋庸讳言,我们有些理论文稿写作者功利思想浓,服务社会发展进步的公益目的不明确,或思想不够单纯,只是想在媒体上露露脸,给自己现现才、贴贴金,并非是为了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指导工作。这样的理论文稿读者呼应少,实际指导意义和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体写作要创新,是时代的呼唤,面对飞速发展的新,有些报道题材用传统的消息,通讯等 裁写作就难以表达,因此,客观事实就要求新闻文体写作要有所创新,有所改变,不拘泥于以往的写作框框,开创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写法,这也是新闻文体写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消息的写作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也是媒体竞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消息的写作上要努力创新,力求写出的消息不落俗套,充满新意,真正能吸引广大受众。下面,笔者结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肩负着服务社会的使命是永远不会变的。然而,笔者认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个阶段,其新闻舆论监督的形式、策略也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需要而更新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社会发展、改革的“促进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