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的地球仪部分从静态的角度研究地球和地球仪,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分。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南北极的位置、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相似文献   

2.
伍黎 《地理教育》2010,(7):47-47,96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认识地球”,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定位等几部分内容。认识地球,是学习地理的入门知识,是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等内容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3.
贺志康 《地理教育》2015,(Z2):41-42
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与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大部分内容都是天文地理的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地理必修1第一章,是学生最先学习的高中地理知识,如果能在这部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探究精神,对高中地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和学校地理教学设备以及观察条件限制,借助Stellarium辅助教学,将有助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地球和地图”知识是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义务大纲”)规定,地球和地图知识仍然是全课程的起始部分。各版教材也都将这部分内容分列为第一章和第二章。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方面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的第四课时“经纬网的活动”。本节内容利用经纬网定位 ,是本节的重点。是将前面经线、纬线的内容综合起来运用 ,为以后学习气候及其他相关知识作铺垫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地理 ,甚至是学生终生运用地图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内容又较为抽象 ,难于理解。教材安排上增加了活动 ,以减轻难度。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新鲜感 ,求知欲强 ,好奇心大 ,学习的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小学里学习了…  相似文献   

6.
地球仪是地理学习课程中一项重要的辅助工具,提高地球仪的使用率,必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地理课程的学习效率。围绕地球仪作为工具对学生的启发性、和地理教材的契合度、老师如何做示范引导学生使用地球仪、学生如何通过亲身体验使用地球仪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教学中地球仪的利用率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何运用整体原理指导小学地理教学?我做了一点探索。 一、用整体的观点把握教材 小学地理教材两册共四部分内容是一个整体,每一册或每一部分相对于全教材来说是“整体”的“局部”,而相对每一课来说又是“局部”的“整体”。因此,我在备课时首先弄清这些“整体——局部——整体”之间的关系。如第一部分为《认识自己的家乡》,第二部分为《地球和地球仪》,第三部分为《我们的祖国》,第四部分为《认识世界》。教材的开头先安排了两部分,这是为讲授后两部分打基础。 中国地理部分比重约占全部教材的60%,是全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图文化呈现。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编写的2019版地理教材在知识呈现方面更加专业和科学,体现出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接轨的前沿性。文章以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的圈层结构”中“莫霍界面和地壳”相关内容为例,并结合国外地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深入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版本地理教材在知识描述上的差异,进而可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世界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认识区域”的开篇,内容承前启后,方法具有导向作用.亚洲的选取,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与旧版教材相比,尽管亚洲部分均分为两节,但因新版课标变化,学习内容减少,着重强调自然环境特点.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认识区域首先从“位置和范围”开始,这正是亚洲第一节的内容,也是新课标“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一、课标解读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课标一方面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对资料的分析与归纳,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活动过程,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为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部分—“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为了达到“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之目的,教材设计一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探究,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为此,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问题来展开.第1题在题干部分说明什么是行星的运动特征,然后给出一组图表和问题,让学生逐一论证行星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与轨道形状方面的相似性.第2题在题干部分介绍行星的分类,作为基础常识,学生应该了解.本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将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进行类比,认识地球在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再次证明地球的普通性.让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是本部分教材内容的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11.
初级中学地理课本1961年进行了改编。这套课本除供十二年制学校初中一、二年级使用外,暂时也作十年制学校初中六、七年级地理课的代用教材。改编后的地理课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地球知识,讲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和“地图的基本知识”。这一部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尽量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符合学习和教材知识安排的连贯性、联系性规律,能够使我们充满信心地学习新知识。下面,我“就地球上的水”这部分内容谈一下温故知识法的运用。“温故”“知新”海洋面积占地表面积的71%海洋是地球的水库,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量的96.53%海洋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洋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洋面积占地表面积的71%由于南极大陆覆盖着2000多米厚的冰川,南极洲是世…  相似文献   

13.
一、设疑激趣法。如讲初中地理第一册“地球的运动”时 ,我先把手电筒、地球仪带进课堂 ,让学生观察当地球仪对着灯光 ,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时 ,地球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假设地球仪本身不转动 ,灯光照在地球仪表面上 ,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如果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周期为 2 4小时 ,那么地球表面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如果北京是正午时 ,华盛顿是白天还是黑夜 ?带着这些神秘而有趣的问题 ,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运动”的有关知识。二、情景感染法。如在讲初中地理第 4册“中国的旅游业”时 ,我首先放录像 ,依次展现长江三峡、广西桂林、…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从本节开始,正式进入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看似十分简单,但由于初一学生空间概念差,有关分布的知识并不容易掌握.同时,本节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的准备知识,对七大洲地形的特点,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世界的气候、自然景观、自然资源以及分区地理等整个世界地理的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考虑到与第1、2章的联系,这里又安排了地球仪的使用及较多地图的阅读.  相似文献   

15.
中学世界地理教材第一章中的“世界的气候”,是全章的重点与难点,这部分教材在整个世界地理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世界地理重要的基础知识,这是大家公认的。因此,深入钻研这部分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就势在必行。 “世界的气候”这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讲气候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高中《地理》 (选修 )上册教材在2 0 0 3年进行了修订。相比于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删除了许多繁、难、偏、旧的知识 ,内容、图表、案例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实际 ,并为教师自主处理教材、进行个性化教学留下更大的余地 ;但是 ,教材中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一、少数知识表达不够严谨1.很少有旅游资源可与地球、人类社会同始终教材 70页关于“许多旅游资源是与地球、人类社会同始终的 ,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的叙述不妥 ,应改为“许多旅游资源长期存在于地球上和人类社会中 ,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现存的旅游资源中 ,几乎没有一种…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教材编写的目的就在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教材“活动”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极大体现了地理教学的核心理念,明显转变了地理教与学的方式.本文就高中地理教材的“活动”进行简要分析,文中“活动”指教材中除地图系统和正文以外的部分,即人教版中用浅背景色标明、以栏目形式出现的内容都是“活动”,包括活动、读图思考、阅读、案例以及问题研究.本“活动”分析具体内容为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的“活动”,有读图思考、活动、阅读三种形式.一、读图思考的运用读图思考一般安排在重要内容结束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运用,有针对性地巩固已学习的内容,及时反馈、总结知识.针对图表设计思考问题,加强图表的思维训练,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本节教材中读图思考共设计了三个问题,学生在阅读教材图1.1和图1.2的基础上,结合思考题,由学生归纳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原因.此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达成课程内容标准要求.案例是人教版地理必修3教材的核心,也是教学过程中应贯彻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选修)上册教材在2003年进行了修订。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删除了许多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图表、案例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实际,并为教师自主处理教材、进行个性化教学留下更大的余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仍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一、有些知识的表达不够严谨1.鲜有旅游资源可与地球、人类社会同始终教材70页关于“许多旅游资源是与地球、人类社会同始终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的叙述过于随意。应改为“许多旅游资源长期存在于地球上和人类社会中,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其一,目前的旅游资源中…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依据国家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而编订的。《地理课程标准(7-9年级)》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简述了研制课程标准的背景,阐释了地理课程标准的性质与价值,论述了研制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并对设计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作了简单的介绍。 “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内容标准”部分规定了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组成,把地理课程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一、结合《考试说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识“结合《考试说明》”,就是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要点和细则,逐章逐节复习和整理教材知识。“全面”是指既要事无巨细,一览无余,更要突出重点,并做到深入具体地复习。从教材知识来说,要分类掌握以下知识:教材明确标示或我们在理解上可以认定的“世界之最”、“中国第一”的地理事实;具有典型特点、特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重要的社会、经济、环保建设成就等。二、把握学习地理核心能力所在,培养地图技能地图是学习掌握地理的基本工具,其基础知识无非就是方向、比例尺、图例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