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中,海岩剧成为继金庸剧、琼瑶剧之后的又一品牌剧,由此可见海岩剧的独特魅力,"案件+情感"的模式也一度成为海岩剧的代名词。然而,二十几年来,海岩剧也面临着品牌类型剧的"模式化"问题。本文通过对二十几年来海岩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作品的比较,分析其模式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而从海岩剧的模式化看现今中国电视剧的模式化问题,并从电视剧的创作层面探讨突破模式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李捷 《当代传播》2021,(4):69-72,102
面对国内严重的经济社会不平等和中国的崛起,右翼民粹主义逐步成为美国转移国内矛盾、对华实施战略遏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身份政治的操弄下,右翼民粹主义不断强化仇华、反华、制华意识,加大对新疆问题的干涉力度成为这一过程的必然结果.随着美国对华政治逐步走向极化,对新疆问题的认知及"以疆制华"策略的选择也日渐极端化.在此过程中,虚假人权叙事成为美国干涉新疆问题、"以疆制华"策略合理化的基础.这种叙事从"强迫劳动"到"种族灭绝"的升级,也成为美国对华政治极化的依据.凭借右翼极端分子的身份契合,郑国恩也成为美国涉疆虚假人权叙事的旗手.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新闻报道中,"城管"一词已经丧失了"城市管理"的原意,逐渐成为"暴力执法"的代名词。本文选取《羊城晚报》2014年的"城管"报道为研究样本,力图归纳"城管"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媒介表现及问题,以期从大众传播效果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成因,并针对这类不恰当的媒介现象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记者的关注度逐渐增加,近些年来不断出现"媒介寻租"、新闻失实等涉及到记者职业道德问题,那么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从品德构成角度,通过对《一九四二》中"白修德"记者形象的解析,来更深一层次分析作为媒体记者所具备的职业素养特点。  相似文献   

5.
林林 《兰台世界》2016,(18):38-40
近些年来,随着对档案文化研究的逐步开展,档案的文化性和教育性日渐显现,如何让档案成为"活"档案,使其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渐渐引起档案同仁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认为,进行档案利用功能拓展,深度挖掘档案文化内涵是档案成为"活"档案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档案文化、档案文化内涵以及如何深度挖掘档案文化内涵等方面,让档案成为"活"档案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徐贺兵 《传媒》2016,(20):79-80
网络空间业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从全球网络空间发展格局来看,中美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和最大的网络主权国家,网络空间竞合关系相当微妙,问题处理涉及面广、影响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来看,如何在互异的网络治理观中"求同存异"、共破"修昔底德陷阱"、重构中美网络空间博弈新态势已成为增强双边互信、推动国际网络空间规则制定进程的大国新担当.  相似文献   

7.
"辫子问题"与清朝封建思想紧密联系。从鸦片战争后,西学不断地传播而国人的思想也进一步解放。在与世界各国交往中,辫子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的羁绊。一些仁人志士呼吁剪辫发并赋予了政治含义,剪辫发运动思潮就这样应用而生,并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中华民国成立近半个世纪的剪辫运动思潮。  相似文献   

8.
受众是理解媒介产业运作的关键。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受众角色的"主体性"长期被忽视,在批判视野中,对受众角色的理解则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集体到个体,从异化到解放的转变过程。网络时代,受众的地位有所改变,角色也更趋多元和复杂,随之而来的文化产品所有权问题也成为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都市报的发展推动了新闻摄影的进步.新闻图片化使读者实现了从"读报"向"看报"的重大转化,并成为都市报吸引读者的主要特色.但在都市报社会新闻摄影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竞争日渐激烈,逐渐走入白热化阶段。基层新闻单位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成为每个新闻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当今地方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的现状入手,结合笔者多年的地方基层新闻工作经历,分析了"善于以小见大"、"善于抢抓现场"、"善于反映民声"三个方面问题,提出了如何做好地方新闻采编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万舒敏 《新闻传播》2013,(8):195-196
面对我国新闻传播活动中诸多包含显性或潜在"恶性取向"的伦理失衡问题,越来越多的呼唤媒介"人本精神"的探讨成为当今热议的焦点。而源于国际法的"善意原则"恰恰可以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在传媒活动中成为应对此类问题的良方。基于此,在对相关文献、案例进行梳理、归纳及总结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从"善意原则"的适用理念谈起,典型案例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以国际新闻报道、非觉察性采访手段、突发性事件及恶性事件、媒介审判四类传媒活动为代表,理性分析其"善意"失衡与相关对策,力图在"善意原则"指导下寻找新闻与伦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2.
油画《你追我赶》谣言风波——这个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奇特事件,成为那个"怀疑一切"年代的历史见证。那个时候,"革命群众"凭敏感的"政治嗅觉"主动"发现问题",常常从香烟盒、包装纸、报纸杂志的装饰花纹、鞋底纹……中发现"反动标语"  相似文献   

13.
媒介环境下的"洋节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诞节、情人节,这些国人早已不再陌生的"洋节"正以它们独有的魅力,势不可挡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一方面成为商家赚得盆满钵溢的良机,另一方面也成为大众传媒争夺的报道资源.本文从媒介环境中的洋节报道入手,从媒体、商家、受众几方面,分析洋节热的原因,并就正确对待洋节热现象,提出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企业报而言,新闻的同质化更为严重。在缝隙中生存的企业报如何在相对狭窄的报道面中发掘更多的新闻点,如何在"四季歌"中找出新的角度,成为企业报新闻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寻找新闻特别之处入手,运用大量实例,阐述了企业报在采编中提炼主题的3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古籍保护和定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书籍产生那天起,人们就开始了同各种"书厄"的不断抗争,因此书籍的保护工作成为了中国书籍发展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全国古籍普查和古籍定级工作的必要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个科学问题,近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生,使得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这个角度来看,气象新闻不仅能提供天气预报服务,还应该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舞台.经历了从"天气简报"到.气象新闻"的变迁,经历了从"直线报告"到"立体解读"的转变,气象新闻在媒体上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配角,而是慢慢变成了新闻媒体上的重要新闻品种.  相似文献   

17.
梁燕 《今传媒》2012,(5):48-49
网络上的偷拍照片和视频随处可见,露骨的标题不自觉地充斥着眼球,有人因被排偷拍成为网络红人,也有人因为要摆脱偷拍而丧失生命,偷拍"作品"在"娱人"之后也触及了"扰人"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网络伦理的问题,很多普通人也开始担心成为被偷拍的对象而被讹诈或者侵犯隐私,本文将对此类网络偷拍现象从网络伦理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
媒体"妖魔化"并非新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一直屡见不鲜,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媒体"妖魔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对被"妖魔化"对象的认知和态度,进而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由此,本文从"标签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媒体"妖魔化"问题加以重新审视,以期有助于媒体"去妖魔化"的实现及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9.
契约观念是契约关系的内在价值在人的思想观念形态上的体现。由于它蕴涵着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因而成为构筑现代社会关系最重要的精神理念与思想资源。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亦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图书馆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应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培育和强化图书馆契约观念,明确图书馆与馆员、读者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从"从身份到契约"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20.
杜建华 《编辑之友》2011,(11):64-66
"公平"与"正义"在我国当下时境中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念,而考察世界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到,能否正确处理和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已成为关乎国家能否和谐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