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一方面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突进的特点,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高校大学生处境不利群体的高等教育公平公正问题。大学生处境不利群体的存在和扩大,不但影响学生成才和高校的发展,而且还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不良影响,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大学生处境不利群体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处境不利群体的九大类型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校大学生处境不利群体问题,促进公平正义和谐校园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印度大学对处境不利群体学生的有关保护政策中央教科所李建忠关键词:大学处境不利群体保护在印度,处境不利群体学生大致分三类:(1)表列种姓(SC)和表列部落(ST)学生;(2)身体上有残疾的学生;(3)其他落后阶层的学生。印度大学实施的对处境不利群体学生...  相似文献   

3.
美国处境不利学生是指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且学业成绩处于弱势的学生,主要包括有色种族群体、特殊需要群体、英语不熟练群体三类。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相关教育法案对处境不利学生特殊性的忽视、高风险标准化测验过于统一的标准产生的不公平等。为改善这些亚群体的处境,除了政府投入更多专项教育经费外,还需要改革标准化测验的评价体系、改革学校绩效问责的模式、加强特许学校的监管、扩大处境不利群体的民主参与程度等一系列措施来支持。  相似文献   

4.
胡静 《教育导刊》2013,(11):35-37
自由学校计划(FSP)是在美国儿童保护基金会(CDF)倡导下设立的,旨在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暑期补偿教育的一项举措。这一计划到现在已经发展为全国性的、固定化的项目之一,为超过九万名贫困儿童提供了补偿教育服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自由学校计划为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以下启示: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相结合;补偿教育应在政府主导下,呼吁多主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结果表明,75%的“问题儿童”是由“家庭处境不利儿童”演变而来的,因而研究“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特征及其对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本文从“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类型、特征和教育对策方面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解决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公平的推进。OECD为消除成员国中儿童发展的差异,维护处境不利儿童的地位,于2017年发布《面向全民的教育机会:克服生命过程中的不平等》的研究报告,分别从入学机会、学习质量和家庭资源三个维度分析了处境不利儿童的现实样态,在此基础上从分配教育资源、完善课程管理和提供家庭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借鉴OECD解决处境不利儿童问题的经验,我国对处境不利儿童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深化普惠性学前教育制度建设,建立综合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质量测评体系,多方联动为处境不利家庭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政策作为规范公共教育的重要手段,其首要价值是公平正义,保障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尤其作为对不平等的补偿,应更多关照处境不利群体的教育利益,通过责任政府履行公共教育服务责任,使社会主义的教育回归公益,普惠于民。  相似文献   

8.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政策作为规范公共教育的重要手段,其首要价值是公平正义,保障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尤其作为对不平等的补偿,应更多关照处境不利群体的教育利益,通过责任政府履行公共教育服务责任,使社会主义的教育回归公益,普惠于民。  相似文献   

9.
借课后服务之力,帮助处境不利儿童走出困境,产生造福社会的实际效益,是美国社会大众、各级政府及学术界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议题。美国非营利性课后服务项目代表——洛杉矶“教育向未来”课后充实计划在联邦政府推动、加州政府响应和民间组织的支持下,依据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不断调整并更新其教育目标。其实践演进逻辑与抗逆力的发展高度相似:减少风险因素,为处境不利儿童搭建避风港;增加保护因素,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丰富的教育;恢复适应系统,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生态。该计划经过多年发展,在减少问题行为、提升学业表现和改善生活条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课后服务所起作用有限,要使处境不利儿童脱离风险,还需创造生成的教育,让儿童看见希望、产生期盼。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一直以来是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学前教育实施补偿教育,为处境不利儿童建立学前教育机构,推行标准化和绩效责任制.确保处境不利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研究和借鉴美国学前补偿教育的有效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和学前教育公平,特别是弱势儿童受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参考价...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俄罗斯政府及其教育理论家们针对处境不利学生道德关怀理念的分析和完善我国处境不利学生道德关怀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对心灵活动教育对策的两个视域展开了分析,诠释了心灵关怀是俄罗斯当前处境不利学生实施道德关怀理念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实施心灵关怀要以平等、理解、尊重、关爱、宽容为原则,要以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为实践共同体,来完成处境不利学生心灵的唤醒,让他们理解生存及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处境不利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包括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儿童等。他们的教育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大量关注。在相关研究中,“缺陷文化”常常成为研究者的理论假设或出发点,并对其结论造成了重要影响。在这一理论假设下,处境不利儿童往往被污名化,如学业成就低下、家庭教养低、个人卫生习惯差。虽然这一研究进路看到了制约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却没有认真审视其文化情境的积极因素。从处境不利儿童抗逆力的研究发现,他们的抗逆力并没有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而是呈现出矛盾性,说明他们的生长语境中仍有诸多优势和有利因素,亟待研究者提炼发掘。因此,知识基金理论从积极或优势的视角批判了传统的“文化缺陷”理论,通过构建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权力平衡,实现两者之间对话,让教育工作者将儿童拥有的地方知识转化为学校认可的合法知识。在知识基金的理论引导下,研究者通过承认、迁移、转换和激活/调动,将具身于处境不利儿童身上的实践知识转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学校知识的一部分,并促使教育机构的全纳性发展和促进其多元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农村处境不利小学生学业情绪问题影响了农村小学生整体学习和教育质量。本研究以辽宁省农村处境不利与处境一般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王妍编制的《小学生学业情绪问卷》为研究工具,从处境不利小学生学业情绪总体状况、个体差异、处境不利小学生与一般小学生在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方面的比较,分析了农村处境不利小学生学业情绪问题,并从积极学业情绪体验的肯定与强化、消极学业情绪体验的改变、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干预体系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农村处境不利小学生学业情绪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学生支持服务”项目是一项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设立的联邦教育项目,旨在通过对第一代大学生等处境不利的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有效提高其高等教育成就。在设置理念与性质方面,该项目重视高等教育中的文化因素,采用非经济化的项目准入标准和服务内容,强调形成支持性的文化氛围,以促进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成就。在具体设置和运营方面,该项目在国家层面以法律保障项目的地位来运营,由教育部分配项目基金,而具体运作由高校开展,便于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三者结合构建了健全的支持体系。“学生支持服务”项目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其实施经验对于完善我国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学生支持体系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处境不利儿童群体的保护和救助已成为实现整个儿童群体权利保障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二十多年来,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判断标准变得更为模糊,这对完善与发展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增加了难度。为了明确当前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构成这一基本问题,本文尝试从导致不利处境的环境因素出发,将处境不利儿童划分为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家庭处境不利儿童、学校处境不利儿童和边缘儿童四大类,并对每一类进行了概念梳理和构成分析。  相似文献   

16.
助力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逆袭,是弱势群体实现社会流动、打破贫困代际循环的关键。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库2013-2014基线数据,运用广义精确匹配(CEM)方法和多层Logistic回归,本文探讨了学前教育对于处境不利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处境不利学生的入园机会普遍偏低,入园率不足七成;学前教育能显著提高处境不利学生的认知能力,并能显著预测处境不利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学前教育对农村处境不利学生成为抗逆学生概率的影响更大。为发挥学前教育对处境不利学生的补偿性作用,政府应完善学前教育幼儿资助政策,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保障处境不利学生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习得性无助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理论,它揭示了一个人由于连续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处境不利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这个群体所拥有一些特点使他们更容易遇到习得性无助现象。通过分析处境不利儿童习得性无助的产生机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部某省会城市和某省级贫困县5246名八年级处境不利学生数据,考查个体、家庭及学校因素对处境不利学生阅读抗逆的影响.阅读监控策略、学校办学水平及师生关系对提高处境不利学生阅读抗逆的优势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兴趣性阅读时间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寄宿能显著增加处境不利男生阅读抗逆的优势比;学校因素的影响超过个体因素及家庭因素.加强阅读策略教学,提升兴趣性阅读品位,落实阅读困难学生帮扶制度,通过理性选择寄宿、优化办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等方式发挥学校教育的补偿性作用是提高处境不利学生阅读抗逆优势比、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和演变的价值取向突显"排富扶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运用国家资源,为处境不利儿童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帮助其获得学前教育机会;推行标准化和绩效责任制,确保处境不利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实施补偿教育,力保所有儿童都能达到国家或州发展和学业标准。这使得其国家资金投入增加、受益儿童数量递增,学前教育质量提高。我国目前仍面临着入园难、普及率低、质量低的困境,研究和借鉴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国应制定和实施"弱势补偿"方案,确保学前教育机会公平;实施准入和监控制度,确保学前教育质量;通过立法保障、增大资金投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针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家庭关怀,目的是强化家庭关怀的功能,让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灵觉醒,调动他们的理性功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生存环境,提升他们生存和发展的质量,从而积极拓展他们生命的精神空间和精神内涵.本文全面介绍当前俄罗斯针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家庭关怀的内容,以期引起国内同行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家庭关怀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