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当中,教师经常被告诫要舍得“放权”,反对教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包办代替,要敢于和善于放手让学生去做,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创精神。否则。凡事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则会“惯坏”学生.抑制学生的创造潜能,束缚学生的手脚.使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和思维定势。然而,这只是道理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有些事情教师还必须得“事必躬亲”“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也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有损教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实现“三超”(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自我).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实践能力.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知其心.解其趣.巧“激”促“动”.师生共同探求新知。  相似文献   

4.
“讲”无罪     
王群 《内蒙古教育》2004,(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和尊重他们对语言材料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在一些疑难处、甚至关键处.都乐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意思来,读出体会来.读出韵味来。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5.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我们的社会才能充满爱。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希望自己在学生心目中享有威信。这是一种能使学生感到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有威信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他提出的要求.布置的任务.学生会乐意接受并迅速化为行动。同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1.激将 有些事给学生正面讲,他不听;记得有一次,学枝组织一次黑板报比赛活动.因我班的特殊性(没有后黑板),可以不参加。但我认为这是激发学生上进心的一次好机会.于是积极动员参加.但好说歹说,就是没人响应。这时我说:你们不参加,事实上说明什么.并不是我班教室的特殊.而是自认我班不行.根本办不出高质量的黑板报.参不参加都无所谓。这时有些同学情绪激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以“师爱”转化“差生”张巧仙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到教育.”爱是学生基本心理需要,而“师爱”是促进学生向上的动力.正面的评价、尊重,信任和期待的爱心,会使学生产生自爱、自尊,自信之心,产生促使学生向上的动力;相反,则会使学生产生否定...  相似文献   

9.
刚接手一个班.感受特别深的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开学之后.我在班里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退过几周的教学,收到了一些效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方法烦琐、枯燥.因而弃之不用。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给学生讲清楚自学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地自学,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越来越不敢妄加评论了.“真好”“棒极了”等词语被当作经典式语言反复地使用,不可否认.这些人文化的评价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但是众所周知.对于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然答案的本质只有一个.无论怎么说.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11.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当老师和学生带着各自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共同进入课堂,在教师和学生间.教师和教材间学生与书本间的交互碰撞和交流中.该会进发出多少情感与思想的火花啊!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学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段历程.是学生知识、思想与情感的真实交流,让教学回归自然,张扬学生个性。把“原汁原味”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景再现语文课堂.是新的语文课程实践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2.
杨荣平 《师道》2005,(10):13-13
老师们下课前常会对学生说两句话: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我真希望学生懂了,但又害怕学生说“没问题”.因为“没问题”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不信,去问问学生,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多多.难怪很多老师课后大呼“没想到、没想到”。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及简单计算.3.使学生认识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4.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归纳能力.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教学方法利用投影仪进行自学、讨论、练习、点拨、归纳的启发式教学.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万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引言]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等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的,而氧气跟碘蒸气反应生成碘化氢等化学反应是吸收热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化学反应都…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双差生”是指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老师头痛,学校厌烦。因此.一直以来学校对这类学生要么一棍“打死”。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么则干脆开除,把他们推向社会。孰不知.学校是教育场所,起教书育人作用,家长把子女送来.就是要我们教好他们.怎能轻易把他们推向社会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他们教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善待他们.才能把他们转化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中.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在选拔班干部时,要正确、恰当地运用“用人”艺术,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这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为此.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用人”要做到“四新”。  相似文献   

16.
刘纯纲 《中国教工》2009,(12):37-37
班级工作中.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等存在差异,班主任常常要为学生开些“小灶”。积班主任工作多年之经验.我体会到,为学生“开小灶”是因材施教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4年9月5日晚,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阻断前河,回水26公里并迅速席卷了前河沿岸的千年古镇——五宝镇.五宝镇学校也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学校设施设备及师生财产全部毁于一旦。洪灾过后.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全面复课,但洪灾像一只魔掌吸附在学生心灵深处.不易挣脱。学生不仅财产受到损害,心理上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天气稍有变化.学生迟到、旷课现象就比较多;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呆若木鸡;课余时间,有的同学无所事事.呆坐一旁;原来不调皮的学生有的也开始调皮了;有的学生还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课堂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全班同学使用同一种教材,按照同一制度,显然不利于因材施教。怎样使课堂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符合现在素质教育的目标,实践证明:课堂教育应以“诱”“思”为基础,具体做法是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内容,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管理学生,批评与表扬共存。表扬、鼓励学生.能激发学生身心发展,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而且学生也乐于接受;相对于表扬,“批评”,学生则避而远之,教师也有所顾忌,心存惶惑,害怕产生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但笔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批评时必须得批评,不能无原则的退让.所谓是非曲直终有  相似文献   

20.
改革“教法”促进“学法”初探张爱琴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改革“教法”,促进“学法”.培养学生技能,提高课堂效率。1.培养兴趣,激发信心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当知识探索的引路人与组织者,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