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在消费社会视域下,产品的被消费,乃是以"美"的被消费为重要前提.这一点,在电视广告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电视广告所呈现的商品或服务要想得到目标受众的认同,必须首先要将广告之物在画面上、语言上、音效上等方方面面都力求精致、美妙,从而引起关注,让其产生兴趣,最后实现消费.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美被消费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包括视觉消费、符号消费、意义消费、欲望消费这四个逐步深入的关系层次.  相似文献   

2.
李敏 《青年记者》2014,(1):52-5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广告对现代文化消费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现实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以各种形式吸引着公众,而广告又离不开对语言的运用,这就使广告语言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使命,通过广告语言传递出能够调动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信息,以促成受众实际消费的目的。广告商正是看中了广告语言的这一特有优越性,不遗余力地在广告语言创意上挖空心思,竭尽所能寻找能够打动消费者的语言。如何使用广告语言,才能达到以言悦人、以言感人、以言吸引人的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把电视广告片视为一种符号系统时.我们可以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广告、商品和消费。现代社会商品原本的价值意义被剥离了,广告符号成为消费的潮流,电视广告符号以它特有的语言结构重构商品的意义,又以意义转移重构的方式推销商品。  相似文献   

4.
一、消费社会下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的特点 消费社会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式在不断的涌现,消费者消费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活需要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消费社会下播音主持语言传播有着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消费文化在引导和控制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上表现为一种话语权力,而在网络中的表达就是网络消费语言。网络消费语言在传播形式上表现为全民参与对话的特征和个性的网络语言。内容上则是对生活的颠覆与瓦解。  相似文献   

6.
吴亮 《新闻爱好者》2011,(22):112-113
消费过程中,语言符号借助形体摹状、语音相似、语义变化等方式,形成新的符号,并且在大众传媒推波助澜的作用下迅速转化成为全民消费符号。这一转化过程凸显了符号的任意性,体现了语言形态的建构性、复杂性,反映了消费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媒介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吴亮 《新闻爱好者》2011,(11):112-113
消费过程中,语言符号借助形体摹状、语音相似、语义变化等方式,形成新的符号,并且在大众传媒推波助澜的作用下迅速转化成为全民消费符号。这一转化过程凸显了符号的任意性,体现了语言形态的建构性、复杂性,反映了消费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媒介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消费时代下的电视语言是一种文本,具有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的理解。只不过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电视语言更加注重传播的效用、商业利益,商品化形势给电视语言赋予了很多新的含义和话语特点,同时也带来很多病诟,使电视语言具有了许多特殊的、新的形态表征。一、消费时代的电视语言表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方式,在电视等传媒领域也不例外。当今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20):21-24
对于消费文化而言,如何再现物的视觉形象构成了整个消费环节的重要前提。摄影通过技术性操弄塑造出一个个完美符号,通过在符号世界里所营造的仿像,歇斯底里的诱发消费欲望无限膨胀,最终超越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摄影从人类社会的记录者、旁观者演变为消费文化的形塑者,通过一次次的个体行为将"物的语言"转变为"人的语言",通过符号的细节化展现,直接吁求消费者的在场感和参与感,摄影俨然成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缔造者,实现者,这无疑不是其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自身的一个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人们不仅消费商品,而且消费审美,即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此过程中消费社会意义,消费自我的身份认同,消费自己的欲望满足。其审美特性具有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内涵,并且建构起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一体化。因此,审美是在与消费的互动中体现其特性。本文试图通过电视广告的基本特点来阐释审美与消费的互动关系,认为广告的美被消费是商品被消费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消费文化语境视角下广播电视语言的变化情况进行研讨,说明当前情况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技巧的应用,并对播音主持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人们视野中出现了很多文化产业公司,广电行业工业化生产特征也愈发明显,少数节目开始走上低俗化之路,这种情况下播音主持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其语言传播要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特点,以供同行业人士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传播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制造能力,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使人们的好奇心被唤醒,消费欲被激发,促使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大众传媒时代,全球性的消费意识已经形成,可以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话语权",并以其文化霸权话语直接影响着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群体的形成。本文结合实际,对大众传媒在构建消费群体及消费欲望中的作用以及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女性身体符号的生产与消费成为现代人消费的一种动力和催化剂,在网络传播中,这种消费得到强化,它所携带的精神文化因素,强化抑或解构了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女性身体被物化为符号并被大众所消费,她们既是消费的主体,又是消费的客体,是流行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本文以定性研究的方法从符号学和大众流行文化角度对女性身体符号进行解读,揭示当代女性身体符号消费的内涵与逻辑.  相似文献   

15.
李敏 《传媒观察》2011,(3):39-40
广告语言是通过广告的标题、副标题、广告正文等内容形式来表现的,它是一项相对特殊的语言应用系统,不仅要真实传达商品基本信息,更重要是通过信息传达能够调动消费者购买欲,促成实际消费的目的。而成功的广告语言创作必须要  相似文献   

16.
许静 《大观周刊》2012,(10):33-33
女性消费一直被女性学者认为是“身体性消费”、“被肢解的消费”,它压迫女性主体性的崛起。然而部分现代女性所认为的“消费的解放”也并没有逃脱父权制度文化的影响。本文以此展开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个人网红被孵化公司批量生产,被营销和推广的KOL (相关意见领袖),将其产生的注意力资源变成实际的购买力,进而衍生出了日渐红火的网红经济。网红按照受众的需求提供满足和诱惑,受众为其产生的情感共鸣付费,从而形成这一固定的经济模式。而网红被建构成为固定的、取悦受众的形象,力争"眼球效应",在被关注的过程中与受众互相建立了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视角下进行研究,被资本操纵下的网红经济形态,从建构网红形象、内容生产,到流量变现,最后引导受众进行购买就是消费本身的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着力思考网红经济的价值影响,认识消费社会的背后逻辑,提出网红经济形态下的正确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18.
时尚杂志是以图像为主,辅以文字的文本,图像作为时尚杂志承载内容的手段,对时尚杂志起传播观念的作用.可以说,图像语言是时尚杂志的核心和灵魂,在本文,笔者拟对时尚杂志中的图像语言及其生成展开分析,进而探讨时尚杂志图像语言的视觉建构及其消费逻辑。  相似文献   

19.
符聪 《东南传播》2011,(9):131-132
网络红人“犀利哥”被走红、被出名到成为大众消费符号的对象,历时仅仅60天,网络这一“符号工厂”为网络红人的生产、传播、消费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20.
在消费主导的社会,人们更多的是借助消费来寻找和体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按照鲍德里亚的观点,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其被赋予的意义。品牌作为商品符码被人们消费、追逐和崇拜着,品牌消费呈现出的这种图腾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它和原始图腾崇拜到底有何联系?从建构的视角又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