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东 《新闻采编》2003,(6):34-34
在 基层 ,经常听一些通讯员抱怨 :“我所在的单位小 ,单位成绩又平平 ,老感觉没什么新闻可写”。通讯员中有这种“基层天地小 ,没新闻可写”想法的人占了很大比例。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基层通讯员因所在的单位小、信息相对闭塞 ,不像在大机关那样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快捷 ,是客观存在的。但主要还是通讯员对党当前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得还不够 ,通讯员本身对新闻理论掌握得还不够透彻 ,自己缺乏新闻敏感而造成对基层所发生的新闻“熟视无睹” ,导致觉得基层小单位“没有新闻可写”的错误认识。只要解决上述几点 ,同样 ,在基层小天地里也是可以…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指记者或通讯员发现和鉴别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与人物的能力。这是记者或通讯员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和总检验。学习和研究新闻敏感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认识、掌握新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的读图时代,笔者通过对山东省内各家地市报的观察发现,各报有不少图片新闻线索和稿件来自基层通讯员.因此,地市报培养高新闻敏感度的摄影通讯员,让他们成为记者发现新闻的“眼睛”,对于提高报纸图片新闻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与通讯员沟通,建立信息网 莱芜日报每周共出6期报纸,每期8个版,每版至少用新闻图片2张,8个版是16张新闻图片.我们只有3名摄影记者,每天每位记者拍摄2张新闻图片也只有6张,这样还有60%的新闻图片来自于基层摄影通讯员.  相似文献   

4.
新闻敏感性就是指记者(通讯员)发现和鉴别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与人物的能力。这种能力国外新闻学称之为“新闻鼻”,就是对新闻的嗅觉。也叫“第六感”;前五感指记者(通讯员)天然具备的眼、耳、鼻、舌、身。  相似文献   

5.
搞好新闻摄影,当好摄影通讯员是要长期付出努力的。为此,简述一点体会,仅供摄影通讯员参考。   一、培养发现新闻的敏感性,力争多出新闻照片。   发现新闻的能力,就是大家常说的新闻敏感。如果少了发现新闻的敏感性,那就很难拍出新闻照片,更无法拍出好新闻照片。   发现新闻的敏感性,不是头脑里生来就有的,它是靠摄影通讯员每日每时培养而积累形成的。摄影通讯员应养成一种良好的作风,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都要了解社会发展的主流;善于在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并从生活中选择新闻。做到不仅能在突发的重大的新闻事件中…  相似文献   

6.
本刊开辟的“编辑手记”专栏,通过通讯员寄到编辑部的原稿、见报稿和编辑的体会,让通讯员了解编辑的思路和要求,了解“毛坯”是怎样“脱胎换骨”变成见报稿的;领悟如何选择新闻素材,如何从原材料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挖掘新闻,如何选择生动的新闻表现手法,进而提高新闻的采写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云 《新闻前哨》2011,(4):56-5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报道的力量所在。新闻失实,不仅丧失了新闻存在的价值,传媒的公信力也受到损害。在大量的通讯员来稿中,不乏失实的新闻稿件,因此,编辑通讯员来稿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辨别和剔除失实稿件。  相似文献   

8.
无论报纸、广播还是电视,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通讯员队伍。这些通讯员就是他们的耳目和触角,每天通讯员都会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新闻线索、一部分新闻稿件,帮助他们成就新闻事业。因此,通讯员队伍是群众办新闻的一支重要力量,新闻单位应发扬“为群众办新闻”和“靠群众办新闻”的优良传统,把扶持通讯员队伍当作新闻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记者或通讯员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无论怎样接近新闻事实,也不能做到所有事实都由自己目睹。从大量新闻实践来看,恰恰相反,大多数新闻事实是靠记者或通讯员搜集来的。所以,新闻就要告诉读者事实的来源,指出其中言论的归属。这就需要引用。  相似文献   

10.
铁轩 《新闻三昧》2008,(9):25-25
此书对企业报通讯员怎样辨识新闻.写稿都有哪些弊端以及企业科技、企业经济、企业文教、企业服务、企业社会、企业人物等新闻采访都有所分析.并以实例指出写作特点和写作规律。是通讯员的好教材。此书40多万字,十六章节。内容有:怎样辨识新闻、通讯员写稿存在哪些弊端、怎样寻找新闻线索、新闻与公文的联系和区别、采访注意事项、怎样写新闻故事、常用写作技巧、企业科技新闻、企业经济新闻、企业文教卫生新闻、企业服务新闻、企业人物新闻、  相似文献   

11.
武士习武时必须学会使用不同兵器,才能应击不同的来犯之敌。新闻通讯员就应如同武士一样,掌握不同新闻体裁写作技巧,对不同新闻事实作好最适当的报道。这样通讯员才能提高用稿率,写出高水平的新闻作品来。  相似文献   

12.
现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受到地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分散在各地的通讯员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驻地记者的职能,这些通讯员所提供的新闻稿件,是媒体的另一重要新闻资源.它不仅使媒体的新闻触角伸得更远,报道的内容更丰富,还能避免报纸的同质化竞争.同时,通讯员为报社供稿,相对而言成本要大大低于报社的正式记者.因此,很多的报社特别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重视通讯员的来稿.  相似文献   

13.
从中央到地方,很多新闻单位所采用的稿件,大多出自于通讯员之手。这些土记者、业余记者为党的新闻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有相当一些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不经意地走进了误区。 跳出小圈圈 一些通讯员认为,“游击队”不能与“正规军”相比。其实,作为通讯员来讲,自身也有记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对身边的事特别熟悉,时效性占有先机。要说劣势,那就是通讯员采写的一些稿件,有狭隘的地方观念,片面地从局部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要善于抓“活鱼”,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 新闻之所以姓“新”,主要是指“时效性”强。过时的新闻就是“旧闻”。通讯员怎样发现“活鱼”呢?我的做法是,一旦发现线索,就要抓紧采访,快速成稿和发稿。 1993年8月11日,河北省黄骅市市委副书记李德伦和人大主任一行3人来到沧州输油处找党委书记兼处长高河东和副处长徐进,为感谢这个处支援黄骅经济建设,在黄骅开发区建了一座加油  相似文献   

15.
简讯     
《新闻爱好者》2009,(5):51-51
日前,由伊川县委宣传部举办的全县2009年度新闻通讯员培训班圆满结束。参加这次培训班的近百名新闻通讯员和授课老师普遍认为,这次培训班品位高,内容全,效果好,为新闻通讯员提高新闻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搭建了平台.为通讯员与通讯员之间、通讯员与新闻媒体之间拉近距离、相互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工作中,通讯员写稿是业余的,做一个好的通讯员,就包含着自身工作好和稿件写得好两层意思。如果单打一,顾此失彼,当通讯员也就失去了意义。如何才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秀通讯员,笔者以为要选好结合点,做到两者兼顾;工作促报道,报道促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李京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46-147
作为专业媒体的记者或通讯员,会经常接到一些会议新闻的报道任务,如何在“会海”中抓到“活鱼”,让会议新闻耐看、读者爱看,从而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是我们每一位记者和通讯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讯员,是以通讯形式为新闻机构反映情况、采写报道并按稿计酬的编外新闻工作人员。通讯员队伍是贯彻群众办报、开门办报方针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部队基层通讯员是新闻报道队伍的骨干力量,在当前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有的通讯员还存在素质不够高、能力不够强、业务不够精等问题。因此,通讯员应下大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强化基本功训练,使自己真正成为新闻工作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20.
现场短新闻,是指记,通讯员和其他作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写的,具有现场感的新闻。这种新闻使读犹如身临其境,可闻,可见,可触,可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