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所谓"新闻叙事"就是"叙述新闻事件","叙事"包括两层含义:事件和叙述。新闻叙事是对现实中新近发生的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再现。相对于文学叙事来说,新闻叙事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新闻叙事的"客观真实”性追求:新闻叙事的“事”应该是真实的而非杜撰或虚构的事件,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二平 《青年记者》2007,(20):59-59
叙事学家把叙事分为两个层次:"故事"和"话语"。作为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叙述与建构的产物,新闻话语无疑是一种叙事话语。叙事分析的资料不仅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童话",还包括"新闻报道"。叙事是对序列事件的再现,再现是逐一展现的过程。如果对一组事件的了解是不完整的,那么无论遗失的信息是被暂时延宕,还是被永久压制,对已知事件的阐释都可能得到被压制或被延宕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所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多个事件的叙述,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叙事主要体现在文学领域,或如杰姆逊所言,叙事最好的研究对象是故事、传说和小型的文学作品。但对新闻文本而言,叙事也同样重要。经济新闻的策划与报道中,采用何种叙事手段和话语策略与传播主体所追求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效果有直接关系。根据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叙事学可以分为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笔苦也将沿袭这三个层次,以媒体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宣传报道及其效果为例,分析叙事策略对经济新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所谓新闻影像写作就是通过镜头记录声画图像来延续事件常规的叙述结构,通过展示一种"可经历的过程"给人以一种仿真的人生体验,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形成新闻要素的有效传递,使观众从中获取信息、了解动态、受到教育、得到美的享受。一、新闻影像写作要保证叙事的完整性新闻影像叙事并不是简单的"状态"呈现,而是要形成"过程性"的叙述,因此才能够使观众形成"切身体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作为教育与文化机构,承担着传承中华历史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重要职能。省级博物馆开通官方微博,讲述"有关博物馆的新鲜事儿",扩宽了新媒体宣传渠道,为广大文博爱好者提供了及时了解博物馆展览、藏品、活动等相关资讯的新平台。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新浪微博平台博物馆官方账号实际,从叙事"故事"、"话语"、"叙述"三个角度,探究博物馆的微博新闻叙事策略和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6.
丁亮 《青年记者》2007,12(22):37-38
到底是"谁"在新闻中叙事,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争论颇多,比较具代表性的有何纯的"集合体"说——"一个新闻叙事文本的隐指作者总是一个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才是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新闻叙事的主体姿态是新闻文体成立、表达新闻价值倾向和人文品格的决定因素,是赋予新闻文本创造性色彩的关键,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新闻叙事主体姿态的呈现过程是一个与新闻传播同步进行的过程,其主要的呈现手段是设置时空、借助修辞或通过揭示意义直接呈现。  相似文献   

8.
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背景下顺势而生的.与传统新闻相比,数据新闻更加注重事实本身的深度挖掘,从而获得隐藏于背后的深层含义.在数据报道中,新闻叙事主体发生了诸多变化,数据源和新闻团队共同构成叙事主体,又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财新网"数字说"为例,分析数据新闻叙事主体的演变,并基于叙事主体的变化对数据新闻现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变动的主要方式,然而传统的新闻叙述方式似乎很难满足现代受众多元化的期待。于是一些借鉴文学叙事手法的新闻叙事应运而生。本文从内容取向、表现形式、文本属性、叙事语境、语言表达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力图澄清新闻传播者的一些模糊认识,警惕商业逻辑、市场经济、竞争因素对新闻叙事的侵袭与僭越,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叙事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刘昕 《新闻采编》2012,(5):37-38
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叙事语态叙事学关于语态方式的界定包括:(1)异叙式,即叙述人位于事件和受众之外,是纯粹的第三者,是全知全能的。(2)同叙式,即叙述人参与事件,但并非主要角色,处在事件发展的动态之中向受众叙述事件。(3)自叙式,叙述人就是事件的主要角色。从叙事视角、叙事语态来看,口述历史类纪录片应该兼有同叙类和自叙类的特点,即叙述人参与事件,可能是事件的主要角色或次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闻写作,梁衡认为新闻是以叙事为主的文体,他概括为四句话:叙述是新闻的基本功;有景的叙述更可信;带情的叙述才动人;含理的叙述更深刻。  相似文献   

12.
新论摘编     
刍议网络新闻的叙述模式聂志腾在2012年第3期《新闻爱好者》刊文阐述,时至今日,网络新闻已经深深渗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网民阅读新闻、了解搜集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于部分网民而言,上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所谓模式,是指把各种现象组织起来的关系、框架或格局。"即:新闻网站层面的超文本模式,新闻专题层面的互文模式,单一新闻文本层面的非线性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专题新闻,通常是传统媒体遇有重大事件时,所采用的集群报道的形式,转移至互联网平台,就形成了专题新闻网页,可糅合多媒体表现方式的线性叙事或集合多篇新闻的专题版面并不能称其为融合新闻,本文透过澎湃新闻的"无锡高架桥垮塌"事件等国内外突发事件的专题报道,谈一下如何挖掘互联网技术潜力,把专题"报版"上网转变成真正的融合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叙事学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之国 《青年记者》2005,(10):31-33
所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多个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的叙述,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根据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叙事学可以分为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本也将沿袭这三个层次,以新闻事实为基点,对新闻叙事学的建构做一番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天天630》栏目的重要特色,就是"会讲故事"。这主要体现在其新闻报道中,把普通百姓作为新闻的主体,突出新闻事件中的细节,注重叙事方法和新闻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刘晨 《新闻传播》2012,(4):33-34
"第一频道"是俄罗斯国家控股的电视台,覆盖面广,收视率高。它既保留了前苏联时期的电视新闻风格,又受西方商业化的影响,在俄罗斯电视新闻中,叙事化是其新闻发展的核心,新闻节目叙事化风格体现了人性关怀,更充分地分析了叙事学中所提出的"当某一事具备叙事者通过叙事行为将某些叙事载体传达给接受者时,这一过程便是完整的叙事行为"这一概念。本文将从俄罗斯当前电视新闻中叙事主体和叙事方法入手,分析俄语电视新闻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现在流行的解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用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与生计".表现形式上否定了宏大叙述,强调立足本地,侧重记录老百姓的日常琐事,主持人也舍弃过去正襟危坐的播报形式,靠"说新闻"提高与观众的"交流感".  相似文献   

18.
细节叙述——《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种叙事风格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秀 《新闻界》2009,(2):103-104,117
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以"周时态"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在注重打新闻"第二落点"时逐步建构起了一种笔者称为"细节叙述"的叙事风格,这种风格成就了其报道的深度,确保了新闻真实性,凸显了新闻形象性,同时规避了新闻风险,是<三联生活周刊>一种十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一 叙述主体又称为叙述者,是指叙事作品“陈述行为的主体”。叙述者讲述故事会用不同的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在叙述学上被称为叙述声音,它是记者出现在通讯叙事文本中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数据驱动”与“叙述驱动”:数据新闻生产的双重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编辑之友》2015,(3):80-84
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的新闻文本形态多样,对新闻叙事的传统构成了极大挑战.一些数据新闻显示出一种数据信息僭越新闻故事的倾向,新闻生产正面临着叙事危机.事实上,数据新闻仍然应当坚守新闻本位,“叙事”要素不可或缺,它更应当被视为一种“叙述驱动的数据分析”.“数据驱动”与“叙述驱动”构成了数据新闻生产的双重动力,它融合了新闻报道的“信息模式”与“故事模式”,最终生成一种易于被受众接受的“有趣且重要”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