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白红义 《新闻传播》2010,(6):47-47,49
近年来,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为代表的一批主流都市报加入深度报道队伍的行列.开创了都市报深度报道的新局面。在借鉴和学习周报周刊深度报道经验的同时.都市报的深度报道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与周报周刊相比.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有待通过政策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其报道水准。  相似文献   

2.
王凯  刘颖璐 《新闻前哨》2012,(12):75-75
谈及“副刊”,受众普遍认为它是都市报或者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报纸办副刊有着很多天生不具备的客观因素。例如:报纸专业性较强,受众阅读相关副刊时必须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专业性报纸也有其特有的风格和品质.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深度性,且比一般日报或都市报对其相关专业报道更加权威和精彩。  相似文献   

3.
李晨 《传媒》2012,(10):78-79
目前,都市报的发展遭遇了同质化问题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应用在时效性、权威性方面的挑战,如何突围至关重要。就报纸内容而言,深度报道是各报差异化最大也是最具特色的一种报道方式。该文通过对都市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不断强化深度报道将是未来都市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更是都市报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随着读者市场的变化、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一批处于优势的都市报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都市报已经不满足于快餐式新闻,开始向深度报道进军,企图通过加强深度报道来提升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200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在第三届中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亦称深入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①长期以来,在许多业内或者业外人士看来深度报道一直是党报的优势所在,是党报的“利器”。而近年来,它却越来越受到各地都市类报纸的重视。一向给受众提供“快餐式”消费的都市报却青睐被称为党报“重型炸弹”的深度报道,这难道只是都市报运用报道文体的一种偶然现象吗?不!在笔者看来,这是都市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一、突破都市报同质报道瓶颈提高竞争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雨后春笋”,从这些曾用…  相似文献   

6.
如何用重点报道打造能够体现主流媒体特色的新闻板块,提高报纸的深度和影响力,提高报纸的阅读率和发行量,是许多都市报正在探索的新课题。《东南商报》从读者的新需求出  相似文献   

7.
现代各类报纸,尤其是都市报,都重视深度报道,不惜版,面连篇累牍以造成轰炸式效果,通过深度报道对表象进行理性透视、对新闻事实进行宏观立体分析,其名冠以“焦点”、“关注”、“专题报道”等。但也有些所谓“深度报道”虽篇幅长、题材大,但因缺乏一些必要元素,只能称为长消息。深度报道一般应具备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都市报更应该加强深度报道。当前深度报道发展正呈杂志化、互动化等特点,都市报应该立足于权威性、思想性、民生性和可读性,让深度报道成为都市报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9.
现代报纸版式的形与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出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审美观念的更新,加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冲击,报纸新锐“都市报”的兴起,报纸的内外竞争日益加剧,各个报纸在更加注重报道内容的丰富性和独家特色、深度化之外,报纸版式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报纸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使报纸更加注重品牌效应、整体形象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孙玮 《新闻大学》2001,(4):15-20
都市报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学概念,但新闻界经常使用这一称谓。都市报是通俗报纸(大众化报纸)的一种,主要以城市居民为目标读者群,报道内容涉及休闲、娱乐、消费等服务信息。都市报的  相似文献   

11.
张小杰 《今传媒》2013,(11):50-51
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大河报》1997年1年的中学生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都市报对中学生的报道数量、报道篇幅、报道密度、报道程度等方面探讨都市报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拓展报道领域、提升报纸影响力的有益尝试,以期为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都市报作为城市的主流报纸,是市民获得信息的主渠道,但近年来,都市报同质化显著。笔者认为,都市报只有在经济新闻等方面加大差异化,才能走出特色;只有提升经济新闻的力度和深度,都市报的差异化才能明显,才能提高都市报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王建 《新闻知识》2007,(6):87-88
深度报道历来被称为报纸宣传的“重武器”,是报纸与其他新闻媒体竞争的一张王牌。地市级党报相对中央和省级党报而言,地域受限,读者范围小,竞争力弱,参与媒体竞争既不如省级党报,也不如一些都市报。在这种情况下,地市党报必须对自身优势进行准确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都市报都是靠社会新闻打天下,不太注重对重大题材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报道的策划,报纸给人没“重量”、缺乏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感觉。作为青岛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半岛都市报要不要秉持一种不同于其他都市报的社会责任感?答案是肯定的。半岛都市报以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见证大时代——改革开放30周年回眸”为契机,尝试突破既定模式,改革创新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使“历史事件”成了报纸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都市报是主流报纸的重要补充。都市报的发展势如破竹,但都市报的政府要闻却没有因此而耳目一新,原因是政府要闻有其统一的新闻来源和特殊的地位,而新闻工作也没有与时俱进地改变传统的报道方法,政府要闻依旧是来头大、口气硬、似件非件,似新闻非新闻。针对现在报纸竞争的形势,为赢得更多的受众,都市报要闻的写法不得不改变,所以研究都市报如何报道政府要闻就成了必要。本对都市报与党报报道要闻的区别及都市报要闻版存在的问题以及都市报如何报道政府要闻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深度报道在都市类报纸上普遍开花,如新京报的“核心报道”,南方都市报的“深度”,新民晚报的“聚焦”。在杭州出版的纸质媒体中,有钱江晚报的“视点”、今日早报的“第一重点”、青年时报的“焦点”,每日商报的“重点”。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都会碰到一个颇为头痛的问题——选题从哪里来?笔者以今日早报的栏目“第一重点”为例,试谈深度报道的选题来源和突破。  相似文献   

17.
新闻选择价值取向的比较 作为一种度量,新闻价值被用来评判新闻原事和新闻文本的意义。啦都市报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方面.一条报道资源往往会引起都市报的群体关注,另一方面,在对重大新闻进行全程报道的媒体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媒体的报道通常是最具权威的.各地方报纸多是采用新华社通稿和整合相关媒体资源。在这种同源同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对事实和材料的选择,以独特的新闻价值吸引读者,从而赢得市场是都市报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媒体的传播行为值得关注。本文以《楚天都市报》为个案,重点分析了其在2009年1月至4月间该报纸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报道,总结出其所具有的报道体裁多样化、报道角度全面化及内容丰富与细致的优点,同时也指出《楚天都市报》深度报道不足、缺乏温情及贴"标签"的问题,提出了在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注重导向的正确性与切实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都市报财经版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都市报的高潮。中国加入WTO以后,又出现了财经类报纸迅猛发展的新特点。由于目前专业财经类报纸尚处于成长状态,加之定位的趋同、趋高,因此,很难满足普通群众经济生活的需求。这就为都市报涉足财经新闻报道留下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很多都市报把财经新闻看作是报纸再成长的一个阶梯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都市报都是靠社会新闻打天下,不太注重对重大题材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报道的策划,报纸给人没"重量"、缺乏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感觉.作为青岛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半岛都市报要不要秉持一种不同于其他都市报的社会责任感?答案是肯定的.半岛都市报以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见证大时代--改革开放30周年回眸"为契机,尝试突破既定模式,改革创新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使"历史事件"成了报纸的亮点,大大提高了重大历史事件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