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徐雁 《中国编辑》2006,(6):82-84
提出编辑要“观书”,而不能只“读书”,是出于提倡一种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因为务实,所以才向天天活跃在图书市场经济中的职业编辑们,提出“观书”的建议,而不是“读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3.
“直寻”是钟嵘针对五言诗提出来的创作观念。钟嵘在《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所谓“直寻”,就是从感物(此“物”即自然景物与人世沧桑)动情之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而不是在前人典故或诗作中寻词觅句。也就是说,诗歌的创作灵感、素材和语言都有赖于“物”的感召和“情”的摇动,而不靠用事用典。在创作过程中,将当时、当地的真情实感用简明、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是“直寻”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提出了著名的舆论导向“福祸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舆论监督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然而,两年来,人民日报社群工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弘扬正确的舆论导向观,投入重兵为“监督与思考”栏目提供稿件,虽然每周仅发1—2篇报道.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周桂钿  小然 《出版参考》2006,(12):47-47
考察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领导者来说,就是选拔各级官员的重要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主要有交友的问题。孔子提出的方法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如何观察人的行动呢?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行业,是党的的喉舌。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政治这根社会神经的中枢。“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从新闻工作实践来看,我们认为只有在宣传工作中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导向与方向、党性与个性、品位与定位等关系,才能使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7.
(四)如何克服同形字出错古人称误差为“蔽”。蔽就是事物的真象和本质被掩盖而给人以假象。战国时期的荀况写了一篇《解蔽》,来论述怎样克服误差的道理。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全识也。”“一曲”就是误差,“全识”就是事物的真象。“观于道之一隅”,就是只看到事物的一点点表面现象(轮廓相似),而不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同中之异),因而导致失误。吕不韦在《吕氏春秋·疑似篇》也论述说:“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而今我谓编校者之所患,患文字之形似音同者也。下面谈谈怎样克服同形字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正在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教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杨滨 《新闻界》2002,(4):39
在荧屏上,电视综艺晚会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节目形式。顾名思义,这类晚会就是用电视作为手段传播的一组综合性艺术节目。就电视综艺晚会而言,节目的贯通和串连是其结构的基本表现形态,笔者称之为“贯穿”因素。下面拟就此作一些简单地探讨。一、贯穿因素的界定何为贯穿因素?笔者认为,贯穿因素即为了寓多样于统一,而在艺术作品中多次重复(或变化重复)出现的一类表现元素。在内涵上,这类元素有较集中而抽象的本质性、寓意性和稳定性;在外延上,这类元素具有延伸性和多样性。音乐之“主题”、绘画之“基调”、诗歌之“中心意象”…  相似文献   

10.
“情报”一词多义的术语观违背了科学术语的专门性原则,是导致语言障碍、逻辑荒谬和学术思想混乱之源。只有坚持术语专门性的科学观,才能克服实际工作中的障碍,健全和发展信息科学  相似文献   

11.
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新”,这不单是指新闻的内容,新闻的标题也是如此,都应该在不同的新闻稿件或不同的新闻节目中有所体现,然而时下有些媒体的稿件(节目),读(看)后总感觉此报道与彼报道相差无几,此频道与彼频道没两样,不说千篇一律,跟风之嫌随处可见,甚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家知道,新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非常之关键,常有“题好文一半”之说,确实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卖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市场经济中,各媒体的“首脑”都在为争夺“眼球”赢得市场而绞尽脑汁。好的标题确实可以吸引读者,而若标题…  相似文献   

12.
出版商战观     
出版商战观朱胜龙【南昌】以锐不可挡之势在华夏大地掀起的市场经济人潮将众多企业“逼”向优胜劣汰的竟争空间。出版社这块“书香之地”,如今也充满了“火药味”,出版抢摊登陆战烽烟四起,战犹酣,已经和正在进入短兵相接的白热化状态,出版竞争的重点正在从适应读者转...  相似文献   

13.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江泽民同志关于舆论导向问题的论述.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一个男孩说:“知道,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相似文献   

15.
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灾难,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4月的中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祖国现代化大局的抗击“非典”病魔的大战役打响了。“多难兴邦”。非常时期,需要倾非常之力,出非常之策,行非常之举,才能建非常之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运筹帷幄,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理所当然地站到了为夺取这场战役胜利而鼓与呼的最前列。报社领导坚决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加强对抗“非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地圆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是否有地圆说,这个问题是在明末传入了西方地圆说并且被一部分中国天文学家当作正确结论接受之后才产生的。而答案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有”——非常热衷于为祖先争荣誉的中国人是决不会将一个谬误“栽”在祖先头上的。然而,这一问题并非~个简单的“有”或“无”所能解决。被作为中国古代地圆学说的文献证据,主要有如下几条:1.南方无穷而有穷。……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庄子·天下》引惠施)2.浑天如鸡子。天体国全。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嘉黄。(东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基本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宣传工作领域的体现和展开。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因此,在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就必须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这一基础,把它贯穿于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真正做到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真”,务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之“实”。认清意义,摆上重要位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之前,浙江新闻战线已经启动了马克…  相似文献   

18.
汉字六书中的转注构形法,名称自古未变。但何为转注,则从来讳莫如深似是而非。到清代被学者们说成是“用字之法”,更是“未尝观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终至以假乱真。研究转注构形法,必须采取古贤的辩证思维方法,运用系统的观点才能正确解读。古人依据“物以群分”的认识方法来分析客观世界。这种“建类统首、同质相受”的分析方法,东汉许慎在话语形式上表达为“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现代语言学所称的类属词就是通过转注构形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我”的辩证观韩泽主持人方式和播音方式之间,明显的区别之—是说话人身份不同。在主持人方式里,“我”字的出现频率很高,因为是“我”在叙述和评说;在播音方式里很少听到“我”,因为说者只是转述。许多年中,我国通行的是播音方式。其范式大致如下:稿件(一般不是...  相似文献   

20.
姜昕骅 《青年记者》2023,(23):35-37
青年群体特别是“Z世代”富有朝气、梦想,是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构建好我们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发出中国声音,推动海内外“Z世代”形成客观理性的中国观,让中国故事在海内外同频传播,引发共情共鸣,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