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说话作为中国特有的小说批评形式,它的出现跳脱了中国古代文论传统的审美评判,开始极力关注小说人物性格典型性的塑造、典型的“代表意义”与“普遍意义”及“典型化”过程等重大理论命题。细细爬梳清末民初小说话中关于“典型”问题的相关论述,既展现了小说典型化理论建构的内涵演绎,又体现着传统文论现代转型的重要一面。  相似文献   

2.
小说期刊发刊词携带着晚清民初文人的道德立场与文明构想,从小说审美视野到分类标目的界定,从叙事角度的抉择到叙述语言的锤炼,小说发刊词展现了晚清民初文学丰富多重的文化特性。小说期刊发刊词以其崭新的批评方式存在,部分革新了小说批评的物质载体。从异域参照转向传统文化寻根,透露了小说观念的自我更新和变通化用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批评形式中小说评点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并且影响深远。这样的批评方式与我们民族的思维传统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是具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推究其表现形式和批评的手法,对于我们思考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宋元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的重要阶段。伴随着创作,小说理论在唐宋元时期面临如何真正走上艺术审美批评之路的问题。从唐之“史氏流别”观到南宋之“史说分离”观,再到元之“说大于史”观,史学意识在唐宋元小说批评中的隐现及其渗透体现了这一时期小说批评走向艺术审美批评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5.
林纾的小说创作实践显然受到自身小说翻译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小说内容上,林纾小说受所翻译的西方小说的影响,表现出现代爱情观念的觉醒以及小说社会批判功能的突显;在小说的形式上,林纾小说借鉴西方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结构方式是对中国传统小说艺术的一种自觉变革。  相似文献   

6.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或“小说何以成为小说的小说”,即:在小说创作的同时对小说创作本身进行评述。这两种过程在形式上精密结合,从而打破了“创作”与“批评”的明显界限。使它们合并为“阐释”和“分解”的概念。海勒的《老年艺术家画像》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在内容上形式上和语言上造成传统小说和叙述方式的解体。  相似文献   

7.
越南汉文小说主要由历史演义类小说及传奇类小说组成,这些小说在体制方面大都采用章回体形式,作品旨趣与明清小说颇为接近,但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本土特色.越南汉文小说的创作环境及作者身份与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越南汉文小说并没有像中国小说那样经历过从说话艺术到书面文学的长期过渡,而是直接借鉴和模仿了中国小说创作观念及语言结构形式.但总体上看,越南汉文小说作品的最为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对中国小说叙述方式的悉心模仿,而是大量运用越南的人物、场景及历史文化背景材料,编写出来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故事情节,越南汉文小说异国身份及独特艺术价值也往往表现在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8.
小说批评中隐含了小说美学观念的变化。内蒙古小说批评在三个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美学倾向:1950年代直至1980年代初期,受到生活美学与政治美学的双重制约,以现实主义理论为评价标准,强调真实性与倾向性;1985年起开始对小说审美特性的深入探讨,主要涉及结构形式、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至19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文化批评与新历史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体现了一定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以“元小说”形态来模糊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以文本之间的拼贴和复制取代传统小说的线性叙述,以反讽的形式展示文本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体现出“元小说”、“拼贴”和“反讽”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代小说作为介于中国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之间的过渡性环节,不仅有丰富的思想意蕴,还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形象、新的结构形式、新的表现手法等近代特征.小说的艺术问题,晚清已经触及,近代对小说艺术问题的关注和阐释,集中在主题、小说创作中的审美虚构、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小说的语言艺术、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功用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将清代中后期围绕《红楼梦》进行的各类批评放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来看,它具有一种集大成的意义,尽管仍在古代文学批评的大范畴中,但还是产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由于思想理念、文化立场、审美趣味的不同,清人对《红楼梦》作品意蕴、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评述有其独到之处,与现代人的观点不尽相同,其中不乏精彩见解,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笔宝贵遗产和财富。  相似文献   

12.
选本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载体,它既是用以阅读的文本,又是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宋代词选作为词选的开端和尝试,其词学理论批评价值主要有四:侧艳的词体意识、崇雅的审美理念、重"当下"的接受意识和评选结合的批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姚鼐《古文辞类纂》中的圈点系统是由篇目标圈、正文圈点和文字评论三个层面构成;三个层面既各自发挥其文学评论功能,又按比例实行评文篇章的总量控制,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疏密有致、交叉重叠、相互照应、灵活多变的立体的艺术评论网络。姚鼐《古文辞类纂》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精巧的评论网络构建和彰显其古文理论的审美维度。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理论著作。不独理论贡献卓越,而且从体式、理论、批评方法等方面,影响了整个清代的小说评点,成为竞相师法的评点典范。因此,金批《水浒传》在中国小说批评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学术上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糅合当下的社会现实,赋予文学批评范畴鲜明的时代印痕.读者的情感机制与小说文本系统相互交织,积攒起小说领域"境界说"新特的批评范式和文学风貌,"现境界"和"他境界"的划分,包孕着小说批评中虚和实、真和幻等范畴的清晰构架,体现了中国近代文论开放和兼容的文学特征.梁启超等人的理论建树,折射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近代嬗变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6.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唐代传奇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我国唐代传奇小说的研究成绩不俗。从小说理论、主题、体与嬗变、考证、叙事研究等共10个方面论、专的梳理与归纳可说明:在学界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国内唐代传奇小说研究正在摆脱研究对象、角度的局限,逐步走向多元化、深层化,呈现可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小说批评史上,邱炜菱是大胆为小说批评张目、为小说批评家争学术地位的第一人。在康门弟子中,他是“小说界革命”酝酿阶段有志于此道的骨干。在对古典小说的评价方面,邱炜菱持论比梁启超宏通、公允,显示出史家的素养与识见。其品评新小说作品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梁启超留下的历史缺憾。然而,一个世纪以来,邱炜蒸在小说批评方面的成就,却被梁启超的巨大历史光环所遮蔽。  相似文献   

18.
学贯中西的钱钟书一方面吸收了西方现代文体理论的精华,另一方面又着力发掘中国古代文体理论的瑰宝,使两者在批评实践中融会贯通,进而提纯出自身圆活通达的开放型文体批评论——"文评诗品,本无定体",盖"大体须有,定体则无"。  相似文献   

19.
明代通俗文学高度繁荣,小说批评理论也随之积臻丰富,作为一部体大虑周的理论专著,《文心雕龙》成为其汲古前代诗文理论的重要对象,其中的小说理论也引起了明人的关注。囿于时代的原因和文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文心雕龙》的小说理论主要针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而非特定文体。在明人看来,这部分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小说理论的演进轨迹,更重要的是对小说的创作手法、创作思维以及小说评点等文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