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简单的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请大家做个游戏,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示)猜猜他是谁?(1)动画人物。(2)善于断案。(3)少年神探。2.他是怎样断案的?(学生回答:智慧、观察、分析、判断)对!柯南就是根据现场的情况,经过分析判断来找出凶手的,这种思维方法在我们数学上叫推理。(板书:推理)今天老师请大家也来做一次小柯南,用推理的方法解…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85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最简单的图形或实物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发现规律过程,掌握按规律将简单图形或实物进行有序排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页。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掌握初步的推理方法,使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推理、发现和正确判断,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有没有做什么准备?生1:今天早上,我吃得饱饱的,等会儿发言要响亮。生2:我特地穿了身漂亮的衣服。……二、探究新知,学会思考1.搭配服装,形成问题。师:说到衣服,老师这儿也…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6-17页。教学目标1.通过比高矮,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将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边,将数学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边,将铅笔盒放在桌子的前面。(评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点点滴滴抓起。)活动一:创设情境师:我们要进行一…  相似文献   

6.
1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88~89页"找规律"。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会分步列式解答。(2)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上)第89-90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1、2题。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运用"替换"策略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祝欣 《云南教育》2005,(31):32-32
逻辑推理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章“猜一猜”就是让学生通过猜课本等活动,认识简单的推理方法。教学时应联系学生生活,组织一系列有益、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99页例一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教学准备:衣服卡片、数字卡片、多媒体。设计理念:1.以“…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页《猜一猜》。教学目标1.能根据已有条件进行正确的推理、判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王凯成 《陕西教育》2004,(1):30-30,43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在学段目标中指出:第一学段(1-3年级)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第二学段(4-6年级)要“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逻辑推理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章“猜一猜”就是让学生通过猜课本等活动,认识简单的推理方法。教学时应联系学生生活,组织一系列有益、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感受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在教学的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呢?一、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有许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0~21页。教学目标1.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知道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2.让学生经历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通过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4.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自带两种水果。2.教师准备:两个大小明显的盒子(小盒子里装有实物),每组一架小天平、一个空墨水瓶、一个装有墨水的墨水瓶、一支钢笔、一瓶矿泉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体验第一层次:看…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页~89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排列规律确定下一个物体。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找规律例1~例3。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活泼的场景情境,学生感受并初步认识生活中一些事物和某些图形中隐含的简单的排列规律,经历寻找简单规律的过程。2.通过猜一猜、涂一涂、画一画、说一说等寻找简单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概括、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1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2.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在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解题推理的方法,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特别是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大有帮助。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个人粗浅的体会。一、分析推理所谓分析推理,即是从因果数量关系着手执果导因的一种思维推理方法。在解应用题时,从所求问题出发(要获什么“果”),运用已学知识,逐步追溯到已知条件(必有的“因”)。这在解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时,尤为常用。如下例: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了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其推理方法:这一推理过程可简单地表述为:要求剩下的平均每…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五年制)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笔算、珠算、心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