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数学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形式主义和逻辑主义关于数学知识本质认识的绝对主义色彩,但却并没有给出关于教学知识生成与增长的客观描述.从社会-自然-历史建构与逻辑建构之间的交互辩证过程中审视数学知识的发生与演变过程,并建立相应的多变量函数,就成为超越社会决定论的一种自觉选择.  相似文献   

2.
相对论是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二十世纪初的杰作,它的出现表征了时空观的伟大变革,为人类更好认识物质世界作出了卓越的成就。文章主要从测量运动物体长度这个方面去认识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以说明长度收缩与时间膨胀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相对论效应,时间与空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步的历史从来就是一部不断进行发明创造的历史。正是有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人类才能不断远离其它动物,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但是.什么是人类发明的动力和源泉,发明的总过程是怎样进行的等.却是一个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同认识的问题。我们就此谈点个人认识.以求增进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元极学中的时空观有别于现代哲学,现代科学的时空观,从思维尺度(即思维高度的具体化)出发,经过量化认识,突破现有的时空观障碍,达到人与自然为一体,从而认识宇宙,研究宇宙,就能开辟新的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5.
技术概念与技术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技术范畴中一些重要概念的产生与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着眼于把诠释这些关键词意义的"文本"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进行话语分析和文化研究,以展现技术概念与技术文化的建构与演变过程.这种考察表明,对这些关键词的历史诠释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利用它们作为经典文本,与自己所处的具体历史语境相互参照而制造互文性、重构文本及其意义的过程.正因此,任一概念都会显示出复杂甚至矛盾的意义.这为我们讨论技术概念展示了一个建构论的历史的视角,以此倡导技术史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6.
张强  孙宁  张璐  王建国  郝晓燕 《科研管理》2020,41(8):171-180
 本土情境下互联网创业企业如何获取组织合法性逐渐成为创业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动态演化视角构建了一个机会窗口、动态能力与合法化战略之间关系演变的理论框架,旨在探讨本土情境下互联网创业企业如何响应机会窗口进而建构组织合法性的问题。研究发现:(1)组织合法性建构路径包括“触发-响应-行动”三个环节:机会窗口触发企业利用认知层面动态能力完成战略聚焦,同时适配行为层面动态能力选择合法化战略以响应机会窗口,获取组织合法性。(2)伴随着组织合法化过程,动态能力组合由低阶向中阶再向高阶不断跃迁。同时,这一过程中企业战略行动也呈现出由被动到主动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作为人类存在的两个基本维度,内在地具有同一性和融通性。直观的知性思维却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事实上,二者的统一和融通有着充分的实践表现、人性依据与历史根源,在实践的层面表现为科学公理的自明性所蕴含的信仰属性、科学与信仰的两极相通性以及二者动态的逻辑关联性;在人性的层面根源于人类需要的多样性、人类存在的多维性和人类本质的生成性;在历史的层面展现为人类的信仰从盲目崇拜,到理性公设,再到人生信念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8.
海洋综合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持系统,海洋可持续利用的实现最为关键的措施是对其实施综合管理。本文在回顾了海洋综合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并讨论了其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从人类作为认识主体,能动地从海洋的自然与社会属性和人类对过度开发利用海洋而造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思考中,得出海洋综合管理的辩证思维过程,进而论证海洋综合管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时空观与牛顿时空观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时间和空间基本属性的探讨一直是哲学和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理论体系 ,近代牛顿提出了绝对时空理论。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发现 ,这两种时空理论在许多方面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由此说明 ,绝对时空观的形成有着长期的认识基础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所有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历史时间中发生的。只有把历史事物放到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内,才可以展现出它们具有的意义。初中生刚开始学习历史课程,对"历史时空观"缺乏有效的认识,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与积极性。为此,本文以帮助学生构建空间与时间为目的,对中学历史"时空观"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1.
张玲  冉文春  袁增伟 《资源科学》2021,43(3):513-523
铜是支撑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金属之一,人类活动主导了地球上的铜资源循环过程.本文基于文献成果,运用元素流分析方法,从总体循环格局、关键铜流演变过程、社会存量时空变化和铜循环的未来可持续性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1910-2018年人类圈铜循环格局的动态演变及未来趋势.结果 表明: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人类圈铜循环强度显...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及其本质意含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章通过考察建构主义的历史发端与其当代话语分流,澄清了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历程。同时揭示了建构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建构论的本质意含,并指出了社会建构论尚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关牛顿时空观的研究与争论虽不是学界的新鲜话题,但“牛顿时空观何以可能”的问题却一直未曾得以认真探析过。我们这里注重一种“回到事情本身”的理路,从牛顿的具体文本出发,结合其思想生态和思考问题的可能理路乃至心理学特征等,在梳理出绝对时空观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内容主旨的基础上,从历史承继关系、逻辑推论程序、科学解释功能、哲学辩护基础和宗教心理情结等多维视域下指认出了其生成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同时也澄清了以往学界的一些误解与误读之处。  相似文献   

14.
认识与思维发生学研究之我见──关于认识与思维的个体发生、类发生和系统发生杨魁人类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并分化出来,从而获得认识与思维的类本质的过程,就是人类认识与思维的原始类发生;认识与思维的个体发生则是作为人类一分子的个体,逐渐获得人类在特定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李庆力 《今日科苑》2005,(10):I0008-I0009
课堂生成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由学生自发生成的问题而形成的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学生知识自我构建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课堂教学过程是变化的、动态的,是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  相似文献   

16.
曹华军 《科教文汇》2008,(29):119-119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的活动过程。“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7.
刊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的《对立统一时空观》、《量子图像与量子哲学》和《浙江大学学报》的《复八维时空理论导引》,构成了对立统一时空观内在统一的理论整体。其理论框架如图所示。该图表明 :这一理论是根除克服当代物理学三大基础理论的重大缺陷、谬误和困难的产物。当代物理学基础理论的根本性缺陷 ,集中表现为狭义相对论无法解决专为检验这一威力无穷的物理学理论能否自圆其说而设计的基本“思想实验”——“宇航年青”的物理本质问题。《对立统一时空观》之“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片面与修正”,在人类认识史上首次论证了 :被“介…  相似文献   

18.
工程共同体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的历时视野来看,工程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范畴,伴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产生而形成,伴随着人类工程活动范围的拓展而不断壮大,并伴随着人类工程活动水平的提升而改变其组织形式。因而,在工程活动的时空展开过程中,工程共同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吸纳社会劳动力,提供个体必要的就业场所;二是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三是塑造人文价值,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四是建造“属我世界”,拓展“类”生存空间;五是打造生活样式,成就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天文现象的认识曾经历过漫长的道路,从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从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对时空的认识几经更新.然而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如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值究竟是多大?它是一个常数,还是会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牛顿反平方定律严格成立吗?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等效吗?光子的静止质量严格为零吗?这一个个问号深深地吸引了一群受好奇心驱动、乐于探索的年轻人-他们就是以长江学者罗俊教授为带头人的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与理论研究群体.近加年来,他们埋头于喻家山下山洞内的引力实验室,远离尘嚣、潜心钻研,取得了一项项引人注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黄攸平 《科教文汇》2012,(15):111-111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起意义的过程,对于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应灵活处理好教学设计与动态生成的各种关系,保证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