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处理好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学生也是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材的‘建设者'。"这赋予了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材充分的"解读权"和"改编权"。实践证明,能否处理好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素质教  相似文献   

2.
从课程标准、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组织教学形式、教材处理策略等方面来看,选修课程教学与必修课程教学中有种种区别和差异。语文教师认清必修课程教学与选修课程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富有创意地处理选修课程教材。一、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实施选修课程教学中定向调控处理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三条具体的课程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塑造良好人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于每个人(学生或教师)对语文材料的解读与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就要突破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局限,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就必须拒绝模式化。一、关于发展论的语文课程的理解对发展论的语文课程的理解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两方面。(一)教师理解的语文课程。它主要体现在对语文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上。一是教师对语文教材的创造性解读与个性化理解。教师在研读处理时,不能过分地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对全体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对语文教学现状发起了全方位的变革和冲击.面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深刻地感到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材形式与内容上的更新,而应该在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去审视语文教学,关注语文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质中一个重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位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掌握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基本知识。一、语文课程知识对语文课程理解与实施的知识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标志。语文课程知识应当包括语文课程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四个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沟通与生活的关系,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适当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丰富课堂内容,扩充教学的容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语文素养提升的第一载体,教材和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教师要有教材意识,这种意识是教学视野和价值意识,教学的真正意义正是在这种意识下对教学内容的研制、重构和创生。  相似文献   

8.
漆炬 《小学语文》2011,(1):62-63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研究深度,对语文课本进行创造性的使用,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我在习作教学中,结合着语文的实践性,一方面注意落实教学目标,一方面注意体现教材特点,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厚,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一、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  相似文献   

10.
施伟东 《江西教育》2022,(36):61-62
语文要素是部编版语文教材首次提出的,是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等一系列语文素养目标分散并落实到各册教材的单元教学之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一定要关注语文素养,让学程设计与运用更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