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三闲集》是鲁迅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二九年的杂文集,一九二七年作八篇,一九二八年作十四篇,一九二九年作十二篇,末附一九三二年作《鲁迅译著书目》一篇,一九三二年编集时作《序言》一篇。 鲁迅在《序言》中说,“这集子里所有的,大概是两年中所作的全部。”即指一九二八、二九年所作二十六篇。这比一九二七年的《而已集》、一九二五、二六年的《华盖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秦邦宪“一大”至“五大”选为委员长或总书记;一九二一年七月至一九二七年八月在职;一九二七年“/‘、一匕”会议被撤职。“八七”会议选为总书;己;一九二七年八月至一九二八年七月在职;一九二八年七月“六大”去职。弓长闻天毛泽东邓小平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六大”选为总书记;一九二八年七月至一九三一年六月在职:一九三一年六月被国民党逮捕叛变并被处死。一九三一年六月向忠发被处死时先由王明代理总书记。九月王明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去莫斯科,由他和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指定秦邦宪为临时巾央总书记。一…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的散文诗《一种云》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月二十日的《北斗》第一卷第二期《笑峰乱谈》上。一九二七年四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中  相似文献   

4.
虽然《周易》是一部神秘的书,但我们大致都会同意它是根据商周时代占卜记录编成的一部古书。因此《周易》所反映的社会历史也大到致可以认为是殷商和西周的历史。其中有二三十条卦爻辞记录当时狩猎活动和畜牧业的情况,郭沫若先生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曾经列举了《易经》中数十条有关渔猎和畜牧业的记录,闻一多先生《〈周易〉义证类纂》也对渔猎  相似文献   

5.
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录自黄寿祺先生遗著《中国文学史约》的《序说》。作者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以《周易》为首的《六经》与中国文学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录自《中国文学史约》卷之一的《先秦文学史》的开头部分。作者论述了“经”之名义、“经”之本文、《周易》名义、《周易》之时代及作者等问题。作者认为 ,经学包容于广义的“文学”之中 ;先秦文学与经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一《恢复》是郭沫若继《女神》、《星空》、《瓶》和《前茅》之后创作的一部无产阶级革命诗集。它成于大革命失败后的一九二八年一月,同年三月出版。一九二七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革命者和广大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革命和反革命的生死搏斗中,在敌人的屠刀面前,有人吓破了胆,惊惶失措,意志消沉,神情沮丧,有的后退了,有的转向了,也有的叛变了,“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很多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也脱离了革命;加入了党,但是不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举行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郭沫若对这场伟大的斗争事先就非常向往,后来终于奔赴南昌,随起义军南征,并担任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关于郭沫若参加起义军前后的情况,他自己曾在《涂家埠》、《南昌之一夜》、《流沙》和《神泉》等回忆散文中追叙过,然而有的地方误记,有的地方语焉不详,或者留了空白。现将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略加整理,算是对郭老文章的一点补正。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七年末至一九二八年,中国文坛上围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有关理论问题,曾发生过一场争论。历年来,文学史家对于这场争论的成员,一般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一、创造社的郭沫若、成仿吾、李初梨、冯乃超等;二、太阳社的蒋光慈、钱杏邨等;三、鲁迅、茅盾等。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遗漏了许杰先生当年撰写的,比较系统、比较深刻地阐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专著——署名为张子三的《明日的文学》。我们认为,《明日的文学》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中应有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瞿秋白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是他的主要活动场所。他在上海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三段时间,即一九二三年一月至一九二七年三月;一九二七年九月至一九二八年四月,一九三○年八月至一九三四年一月。在瞿秋白的三十六个战斗岁月中,基本上在上海度过的约有九个年头,占了他一生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选用了郭沫若《女神》的名篇之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题注注明该诗"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笔者是郭诗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手头上有这本"文学编"第一卷.对照一看,发现:高一新课文与"文学编"第一卷上的文本略有差异.这就是该诗第二句有异文...  相似文献   

11.
<正> 《而已集》是鲁迅一九二七年杂文的结集,收入杂文二十九篇。鲁迅一九二七年的杂文,除收入《而已集》的外,还有三十多篇,收入其它集子里。但比较能够反映鲁迅一九二七年思想状况、特征的杂文,大都收入《而已集》里了。因此,《而已集》是研究鲁迅思想发展的一本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2.
《周易》博大精深,旨高趣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绎,已成为集哲学与科学于一体之东方哲学文化经典,在国际上也享誉甚高,引众多学者争相研究,使这一传统文化瑰宝愈加魅力四射,光彩夺目。适逢本刊栏目《<周易>应用研究》受到省新闻出版局赞许之际,第十四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如期在安阳召开。报告厅内,易家满座,各发宏论,令人耳目一新。与会专家学者还应邀到安阳大学参观,对安阳大学以图、文、画等形式致力于推崇《周易》文化、以《周易》文化精髓激励师生奋发向上评价甚高。诸多与会专家学者对我刊《<周易>应用研究》栏目热情关注,不吝赐稿。本期刊发唐明邦、徐道一、商宏宽三位教授的文章,以期对易学研究及运用带来新的启迪。随后,本刊将陆续刊登申斌、吴铁铸、赵定理、李定、辛立洲、鞠曦等学者关于《周易》研究方面的论文,继续为易学研究走健康、正确之路尽心竭力。  相似文献   

13.
在《女神》问世后两年,郭沫若的第二部诗集《星空》出版了(初版时为诗歌、戏曲、散文集,一九五七年编《沫若文集》时,《星空》收入第一卷,只收诗歌和《孤竹君之二子》、《广寒宫》二诗剧,散文分别编入第五卷和第七卷。本文谈的是诗集《星空》)。《女神》的大多数诗篇写于“五四”高潮时,是一九一九年下半年至一九二○年上半年,郭沫若诗歌创作爆发期的产品。《星空》写于“五四”退潮时,是郭沫若在初步接触了祖国现实,感受到幻灭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正> 刘向校书,是汉代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这一件人事,班固《汉书》和荀悦《汉纪》曾经有过如下的纪载: 《汉书》卷十《成帝纪》:“河平三年(公元前二十六年)……秋八月,……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案王先谦《汉书补注》:“何焯曰:‘向校中秘书,大书于帝纪,尊经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工匠精神”成为网络热词并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不乏质疑的声音: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社会,坚守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仍有意义?对此,同年4月,李斌在《人民日报》发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尝试厘清工匠精神的内涵,探讨其时代价值。文章入选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虽然篇幅短小,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最初几个年头,当胡适“象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在新诗园地里仅踩出几行“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的脚印的时候,当几名新诗人还在操着小诗的丝竹低吟浅唱的时候,“一支异军突起于日本留学界中”,这便是郭沫若氏。郭沫若自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新诗(《抱和儿浴博多湾中》、《鹭鸶》)以后,便以诅咒黑暗,渴望光明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17.
<正>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歌和戏剧,一向为学术界所重视。二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都出现了研究热潮。但是,他在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则很少有人问津。笔者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从一九二三年二月间成仿吾在《创造》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发表《<残春>的批评》,揭开了郭沫若小说研究的第一页起,至一九八三年二月止,全国研究这个课题的论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创刊于1951年.编辑部现存最早的是1951年下半年的合订本,即:<历史教学第二卷合订本>.本卷封面影印的是1951年7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期"的封面.刊名"历史教学"个字,落款:"特立",是徐特立的手笔,下横排"第二卷第一期"指合订本第二卷.  相似文献   

19.
<正> (三)从以进化论来观察社会问题到以阶级论来分析中国革命问题 鲁迅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问题,原先是以进化论的观点来观察分析的,逐渐发展为以阶级论的观点来观察分析。这个过程经历了好几年。这个演变的脉络,较为集中,鲜明的体现在一九二七年的《而已集》里。 写于三月二十四日的《黄花节杂感》,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鲁迅是真诚  相似文献   

20.
<正> 甲·研究郭沫若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郭沫若的存在浩瀚若海洋。仅以一九六六年以前出版的《郭沫若文集》十七卷作面面观,就有了诗歌二卷,戏剧二卷,小说散文三卷,自传四卷,文艺论集二卷,学术论文四卷。真是才华横溢,汪洋恣肆,要在这水上泛舟,谈何容易。而郭沫若前期思想及创作的研究尤令人却步;其原因盖在于资料短阙,众说纷纭。加以郭沫若的泛神论与浪漫主义五光十色,要作科学的论定,更非“望梅止渴”所能做到的。然则研究郭沫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与鲁迅并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正象李白、杜甫之于唐代文学一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且还在于他的成就之辉煌,是我国有史以来所罕见的,他的名字早已列入世界文化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