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的作用体系是一个既包含原始性,又高于原始性的、具有历史化凭证价值的历史记录体系。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中人对档案意义认识的回归,拓展了档案工作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有助于我们在继续关注集体记忆的同时,重视个人及家庭的记忆。为了保证社会记忆的完整与真实,我们必须保证档案记载“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档案工作要“创造一个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喜好、需要的全新的献资料世界”,档案馆藏要反映“人类生活的广阔领地”。要做到这一点,只凭借档案队伍中有限的人员是做不到的,这就要求全社会公民人人要有建档意识,家家要有建档行为,用家庭档案的建设来推动档案事业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淑琴同志自2002年3月担任九寨沟管理局档案管理员以来,全身心地投入到风景名胜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用点点滴滴的心血与汗水,把档案事业与“童话世界”保护与发展事业紧密相连,认真呵护“童话世界”真实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3.
任汉中 《档案管理》2020,(2):114-114
记忆本是人的生理机能。在人类进入社会生活之后,大脑记忆已经难以承担社会生活日益丰富的记忆内容,因此,人类创制了档案。档案不仅在记忆容量、持久、保真、准确、传承等方面极大地强化了人类记忆功能,同时也使记忆成为一种社会功能。尽管档案一直以“记忆”的功能而存在,但人们对于档案的“记忆”功能的认识还比较晚,直到第十六届国际档案大会后,档案学领域才开始出现“社会记忆”的研究,而在档案实际工作中,“记忆”这一理念并未真正体现到工作环节中,以至于出现档案工作目标随现实需要而飘移,或重心不稳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庞博 《档案学研究》2019,33(5):78-82
在后现代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下,以人为本的“全球历史观”与“社会史观”兴起,促使了“档案记忆观”的诞生。作为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的重要再现形式之一,影像档案的编研也必然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社会价值取向和利益关系等因素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记忆建构行为。本文选取了中国电影资料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利用馆藏历史影像档案资料拍摄制作的首部以真实影像全景式记录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的优秀文献纪录片《燃烧的影像》,试图探讨文献纪录片这一影像档案编研产品的社会记忆属性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郭兰 《档案时空》2017,(2):23-24
口述档案的首次提出源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该词典将“口述档案”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逐字记录形式”。“’口述档案中饱含了丰富的个人记忆,而个人记忆正是印证了个人在其特定时代的精神履历.一段段鲜活的个人记忆便成为集体记忆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述档案就成为集体记忆、大众记忆的“工具”或“产物”。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记忆一词慢慢变得瞩目。面对城市“同质化”这样的困惑,学术界将档案是“辅佐记忆”这样的共识延展开来,探寻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过程中的功能,“档案记忆观”慢慢地成为档案学界的共识。本文探讨民生档案构建社会记忆的独特性,阐析民生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对社会记忆的构建,提出在社会记忆视角下如何进一步开发民生档案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单筱 《四川档案》2013,(5):54-55
明内阁大学士邱溶曾这样描述过档案:“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者也”。由此可知,档案承载着一个单位最真实的历史记忆,是再现历史真实原貌的原始文献。艺术高校是为国家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而最能体现出艺术高校自办学以来的教学特点、教学成果、文化内涵的档案当属艺术档案。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记忆研究已成为档案学的新范式和理论增长点,但在学术观念、思想、认知上仍存在一些局限,需进一步推进研究思维从“记忆载体”向“记忆体”、“记忆建构”向“记忆再生产”、“记忆(建构)资料”向“记忆资源”、“记忆库”向“记忆场”转变,强化档案记忆本体意识和实践转向,拓展理论空间,推动档案记忆研究走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征文启事     
《湖南档案》2014,(2):4-4
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档案的认识,弘扬梢案文化,省档案局决定举办“开启身边记忆,讲述档案故事”征文活动。征文要求:作品须本人原创,内容真实、健向上,主题突出,文字简洁精炼;  相似文献   

10.
档案界对档案定义一般采用“属+种差”的逻辑形式,因而揭示档案本质、确定档案属种就成为档案定义的根本问题。档案记忆理论认为,档案是记忆的物质形态。档案以自身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和逻辑结构的客观优势,成为人类自觉建构的外脑记忆的典型形式。作为用来建构原始记忆的历史文件,档案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档案实体,在逻辑关系上表现为记录和再现两个维度。以档案实体为基点,沿时空维度,向后回溯是档案记录关系维度,在档案记录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记忆的历史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客体;向前表述是档案再现关系维度,在档案再现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客体加以证明的回忆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证体。在这种逻辑结构中,档案实体即档案本身是档案“二维”逻辑关系和档案“三重要素”的物质载体。档案现象的实质就是以“二维”逻辑关系,凝聚“三重要素”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