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祖光是现当代著名剧作家,其话剧创作深受中国古典戏曲之影响。本文试从抒情性的传承与写意手法的借鉴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
《日出》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话剧艺术家曹禺1935年完成的四幕话剧,和《雷雨》共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上海屋檐下》是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夏衍193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也是他的话剧创作与艺术风格走向成熟的一座丰碑。这两部多幕剧都是成功之作,写作时间都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有许多相同点,又各有特色。比较它们的异同,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可为当代剧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5,(3):39-40
吴祖光(1917—2003),江苏常州人,我国著名学者、戏剧家、书法家,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一生著述颇丰,有戏剧、散文、政论和书法集五十余部,主要代表作有《风雪夜归人》、《闯江湖》、《花为媒》、《三打陶三春》和《吴祖光选集》六卷本等.  相似文献   

4.
2015年9月,由话剧改编的同名电影《夏洛特烦恼》上映.与相对小众的话剧艺术相比,电影艺术的大众性、流行性和商业性给予电影主创团队以巨大的口碑传播效应和商业利益.当前,越来越多的艺术类型与媒介产生融合,这对于艺术本体的创作、艺术介入公众生活的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46年,剧作家吴祖光担任《新民报》副刊“夜光杯”主编.吴祖光坚持为人民办报的理念,将生死置之度外,秉持公理和正义,发表了大量支持中国革命、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进步文章,为“夜光杯”塑造了进步的形象,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6.
关注生活与『卷入现实』--陆天明及其『反腐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的中国文艺圈内,陆天明称得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多面手”了,其创作横跨了包括电影、电视、话剧、文学等诸多领域,尤其是作为电视剧的编剧,其作品之多、影响之广泛,也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如他的《李克农》、《闻一多》、《冻土带》、《千年鼓》、《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都是一些相当出色的作品。而早于电视剧创作的话剧,也是他二十多年来异常倾心的创作门类。青年艺术剧院新近演出了话剧《第十七棵黑杨》,他便是该作品的编剧。但在这里,我不想更多地谈论陆天明的话剧或电视剧创作,特别是就陆天明自身来说,他更钟情,…  相似文献   

7.
6~7月间,来自上海的4台“海派”话剧应约来京。作为中国话剧另一个生产重地——上海,虽然其创作风格在本埠独树一帜,但到北京始终被京味十足的本土话剧遮盖,前三次进京皆无声而返。此次,《蝴蝶是自由的》、《艺术》、《长恨歌》和《正红旗下》四台风格迥异话剧的相继亮相后,一反常态,北京话剧界从未有过地众口一词夸赞这个外来“兵团”。其中,《艺术》因其独有的细腻和艺术感觉,以及对国外剧本的准确表达,给人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8.
曹禺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话剧大师,其话剧作品具有尖锐的冲突、丰富的情节、紧密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等鲜明特征,深受观众的喜爱.他的作品不仅在话剧舞台上频频演出,还常常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被改编搬上银幕.到目前为止,曹禺先生被搬上银幕的话剧作品集中在解放前创作的四部名剧,即《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这也再次证明了这四部名剧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9.
杨丽丽 《视听界》2002,(3):81-81
江苏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世纪彩虹》是一部以新中国建桥历史为背景,反映一代桥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心态、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感人至深的友情、亲情、爱情的优秀舞台话剧作品。是江苏省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2000年在录制这部戏中,我想,把这样一部震撼人心的舞台剧搬上电视荧屏,需要在充分展示舞台剧艺术魅力的同时突破它的局限,运用  相似文献   

10.
《潘岳诗文选》是一部富有思想力度和艺术特色的大气之作.该作品善于从历史画卷中寻找寄意,活跃着历史人物,沉积着文化底蕴,响彻着时代的足音.作品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作者创作了大量诗联句形式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44年秋天夏衍写毕他的戏剧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即四幕话剧《芳草天涯》,一直到1952年已经有整整九年未创作话剧剧本了。1949年5月26日,夏衍一行从丹阳急行军赶到沪西,次日,随华野司令员陈毅进驻上海,随即出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副主任,接管上海市文化工作。这一时段,他还先后任上海市宣传部长,文化局长等职,并兼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1953年初夏,夏衍忙中偷闲写下了五幕话剧《考验》的初稿。  相似文献   

12.
王欣 《采.写.编》2018,(2):178-180
戏曲的舞台传播就是戏曲通过一定的演剧场所而当场进行演出,以直接诉诸观众的一种传播形式.《汉宫秋》诞生伊始,便活跃于戏曲舞台,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地方戏曲,敷演至今.在近代,《汉宫秋》还被搬上话剧舞台.漂洋过海,走上了西方戏剧舞台.通过舞台戏曲表演,不仅是《汉宫秋》有效的、重要的传播方式,更可以挖掘其中被忽视的意义,进行二度创作,赋予此故事以现代的价值与意义,不断提升和丰富《汉宫秋》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彤 《传媒》2014,(10)
正继《百变大咖秀》热播之后,湖南卫视迅速推出电视话剧栏目《星剧社》,继续保持"周四变周末"的欢乐气氛,于是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电视话剧便出现于荧屏。2013年七夕,历来以综艺节目见长的湖南卫视推出了电视话剧作品——《撒娇女王》,该作品将传统的歌舞元素与话剧艺术结合,既突破了舞台话剧的中规中矩形式,又延伸了其审美内涵,而且由于采用电视直播的形式,电视艺术的视觉冲击与节奏美感也兼具其中。可以说,《撒娇女王》是《星剧社》节目产生之前的一次重要尝试,对于市场检验、团队锻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4月24日,湖南卫视《星剧社》开播。  相似文献   

14.
电视诗《从废墟的背面理解新生》制作完并播出了。回过头来谈这首电视诗的创作经过,我不知道能有多少话可以说。诗是诉之于心灵的艺术,电视诗亦是如此。创作的过程,意味着心灵的煎熬及在煎熬中挣脱一切可能的束缚。无须回避,在《从废墟的背面理解新生》这首电视诗里,凝结着我的冲动与欲望。这种冲动是创作时的躁动,这种欲望则是通过我的创作完成对观赏者的冲击与震动。如何超越平面化的文字语言,进入视听表达的立体转换,是我必须面对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艺术传统,不管是绘画、书法,还是诗文的创作,大都主张形神兼备,神完气足,传神写照。形似与神似的关系,简单说来,形似是艺术表现的基础,神似是艺术表现的高级境界。严羽《沧浪诗话》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刘大(?)《论文偶记》说:“神者,文家之宝。文章最要气盛,然无神以主之,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也。”苏东坡有几句著名的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谢榛也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诗无神气,犹绘日月而无光彩。”(《四溟诗话》卷二)足见古代的文论家,在论画与论诗文中,都很重视神似。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与手机普及最直接相关的文化事象,就是手机短信的风行,在手机短信中又以短信诗最具有中国特色。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与具有数千年传统的民歌一脉相承,与《诗经》六艺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10月20日上午,本溪市档案馆举行捐赠仪式,大型话剧《郭明义》的扮演者李跃民先生,将其演出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珍贵档案资料捐赠给本溪市档案馆。今年4月,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根据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创作了大型话剧《郭明  相似文献   

18.
94年元旦带给《中国日报》、《中国医药报》和《文化月刊》的三位记者的新年礼物,不是贺年卡和BP机上“新年快乐”的问候,而是被拔下的一撮黑发和膝盖关节的红肿。 12月29日,国际贸易中心状告近一年的吴祖光侵害其名誉权案,终于在朝阳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这三位为各自报刊而来此采访的记者,因没有接到法  相似文献   

19.
《云南档案》2000,(4):40-42
在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绝唱中,最能为当代国人所传诵者,当首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长征》诗的手迹,就现在所知,仅有两件,一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曾书赠美国记者斯诺;一是60年代初赠李银桥的,这就是国人熟知的《长征》诗手迹.《长征》诗及此幅手迹,被人们称为当代的"诗书双绝".  相似文献   

20.
1.《当代劳模》:您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钟连盛:能够更好地吸收中外艺术的养分的一种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景泰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 2.《当代劳模》:您最看重一个人的什么特点或品质? 钟连盛:受自身性格的影响,喜欢务实、不张扬、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3.《当代劳模》:您最珍惜的是什么? 钟连盛:现在走上了管理岗位,用于创作的时间少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