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13年7月12日,以讨伐袁世凯为中心的二次革命开始,接着黄兴在南京宣布江苏独立,各地也相继宣布独立,并组织讨袁军。由于各地讨袁军缺乏统一指挥,形同孤军作战,这次革命很快失败。本组选自馆藏北洋政府陆军部的详报档案,记载了冯国璋第二军、张勋第三军进攻南京的过程,对何海鸣领导的南京第三次独立及南军的英勇反抗亦有所反映。现选辑公布,供研究二次革命参考。  相似文献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大功告成,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窃了去。袁一心要建立独裁专制统治和复辟帝制,于1912年指使无耻文人薛大可创办《亚细亚报》,为其做宣传舆论工作。他还采取各种手段,收买一切可供利用的报纸,左右它们的态度。1913年9月初,袁扑灭国民党的“二次革命”,同时镇压了一批国民党系的报纸。1914年他又公布《报纸条例》和《出版法》,对不利于己的报纸严加禁限。1915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作为支持袁  相似文献   

3.
陈长河 《历史档案》2000,(2):116-122
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在日本东京成立,并由孙中山出任总理。9月,孙中山派遣数以百计的党员秘密回国,分赴山东等地点燃反袁革命烈火。中华革命党一经成立,即主张并坚持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可以说,它是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国内继续坚持反袁武装斗争的唯一政党。  相似文献   

4.
通电 ,是民国时期面向全国范围公开拍发的电报。北洋政府时期 ,在袁世凯的“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档案中 ,就留存有 1915年 12月 2 5日《唐继尧 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一件。 (原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年 7月第 1版。它是近代波澜壮阔的“护国运动”的历史见证。笔者不揣浅陋 ,试从写作学的角度加以剖析。一、《护国讨袁通电》的背景与结构先录原文于下 :各省将军、巡按使、护军使、都统、镇守使、师长、旅长、团长、各道尹公鉴 :并请转各报馆鉴 :天祸中国 ,元首谋逆 :蔑弃约法 ,…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1915-1916年的云南首义,护国讨袁。袁世凯背叛中华民国,复辟帝制,云南地处边陲之地首举护国讨袁义旗,组成三军出师川桂讨伐袁军最终胜利。作为89年前的那桩大事件,随着历史硝烟的淡去而渐渐隐去,但真实地反映护国反袁复辟帝制的正义之举的档案,却完整、系统地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里,这就是首批登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云南护国首义档案》。《云南护国首义档案》,均系-年形成,全部为汉文,最早保管在民国时期云南省政府秘书处内,共计191件。档案内容涉及中国南方及北方大部分地区,内容备至…  相似文献   

6.
一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但不久,各地讨袁军事便相继失败。在此之前,经过袁世凯授意,共和党、统一党与民主党联合组成了进步党,为袁氏所用。二次革命失败后,熊希龄在进步党的支持下,出面组织内阁。充当一年多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此时急于登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但他在攫取正式大总统职位的过程中,对于国会活动横加干预,结果引起许多议员的不满。国民党中的稳健派,与逐步受到冷遇的进步党人,都认为彼此有抛弃前嫌、互相提携、和  相似文献   

7.
该文献形成于1915年-1916年,共191件,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此文献反映袁世凯背叛中华民国,复辟帝制,云南作为边陲之地首举护国讨袁义旗,组成三军出师川桂讨伐袁军最终胜利,在1915年至1916年底护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及自开始至结束的全过程,有护国讨袁的檄文、孙中山与唐继尧等来往文电。文献中涉及孙中山、袁世凯、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意义重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选刊之八 云南护国首义档案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与“中日盟约”的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再度流亡日本,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进行第三次革命。日本政府为了讨好袁世凯,控制和监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使讨袁革命难以实现。1915年1月18日日本政府命驻华公使日登益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阴谋灭亡中国,引起全国人民掀起强烈的反日运动。在二十一条中日交涉过程中,在日本出现1915年2月5日孙中山签署“中日盟约”、“日中盟约”,及3月14日孙中山给小地造信、“盟约案”十一条。这些文件的性质与二十一条极其相似。但这些文件当时日本并没有公布,亦不为外界所知。其真伪问题,国内外学者历有…  相似文献   

9.
1915年12月25日,云南宣布起义,反对“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正式爆发。贵州护军使、督理贵州军务刘显世于1916年1月27日宣布独立,重新公布1915年12月27日其与唐继尧、蔡锷、任可澄、戴戡所发出的讨袁通告(载本刊1981年第4期),并发布了贵州独立通令、告示。现公布于后,供研究护国战争史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915年12月25日,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唐继尧等将领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并武力讨袁。蔡锷于1916年1月率护国军第一军北上,袁世凯在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在国人的唾骂声中忧愤死去。自此,反对帝制、捍卫共和的护国战争宣告结束。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蔡锷于7月29日到达成都上任,开始肩负起为期10天执掌川政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黄炎培,字任之.1878年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浦东)一个私塾教师之家.1902年中举人,因"诋毁"清廷遭缉捕而逃亡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参与策划江苏起义,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曾参加讨袁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报》为同盟会系统各报中,反对袁世凯最为坚决的报纸。创刊于1912年7月,在《本报一周年之回顾》中,自称“自出版以来,讨袁之声无日或断。”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要人纷纷东渡日本,国民党报馆经济来源突然告绝。《中华民报》被袁世凯政权控告“诽谤政府罪”。诉讼结果,报社总经理邓孟硕被判六个月监禁,  相似文献   

13.
吴志菲 《云南档案》2013,(10):34-39
“义师所指,戮在一人,元恶既除,勿有所问。”“昆仑山下,谁非黄帝子孙?逐鹿中原,合洗蚩尤兵甲!”这是1915年讨袁护国战争中广为天下传诵的《讨袁檄文》中的名句。这篇檄文文辞犀利、气势宏大,为文悲壮苍凉,历数袁世凯的19条罪状,其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不让的种种罪过,令“袁氏之恶,实上通于天,万死不赦”。时人评“此檄堪比之陈琳之檄、出师之表焉”。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上的云南民族志影像 1923年,云南省长兼建国联军总司令的唐继尧为纪念"护国讨袁"战争.请香港友谊电影公司来昆明拍摄了一部名叫<洪宪之战>的电影,并在当年七月以"革命荣史战争哀情巨片"在昆明逸乐影戏院上映.云南的第一部电影(默片)问世了.  相似文献   

15.
丁萨 《大观周刊》2011,(1):18-18
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王志飞与《护国将军》剧组在昆明陆军讲武堂重现护国运动中“誓师讨袁”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16.
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改革家.他提出了以农为本、重本抑末和“积贮”的主张,主张由国家垄断铸造权,统一使用“法钱”.贾谊的经济思想为西汉时期的经济繁荣、“文景之治”,为巩固西汉封建中央专制统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道仁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早年曾随父参加中法战争,先后担任福建武备学堂总办、长门统领、陆军第十镇统制、福建提督等职,渐成军界一耀眼新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已加入同盟会的孙道仁还积极援助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为光复福建立下巨大功勋,并由此被选为福建革命军政府首任都督,在其人生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不久,孙道仁又响应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毅然率军参加讨袁战争,1916年还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总统府高等顾问,授永威将军衔,赴甘肃、新疆查禁鸦片。及至晚年,颇负盛名的孙道仁还被福建省政府聘为高等顾问。那么,孙道仁是如何在福建发迹的呢?  相似文献   

18.
护国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进程。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率先在云南举起了讨袁大旗,组织护国军,发起讨袁护国运动,并督率滇军主力入川与北洋军鏖战于川南。从双方战力、物资的投入来看,无论军备实力还是财政实力,北洋军都要远远优于护国军。在护国军兵力、物资难以为继之时,四川各阶层民众团体热情响应护国大义。军民、绅商、袍哥等以各种方式支持护国军,踊跃支援前线,成为确保护国军在川南取得巨大胜利的重要保障。护国军从民族大义出发,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力量由弱变强。袁世凯倒行逆施,违背民主共和理念,最终失败。民众是反袁护国斗争中活的力量,正是他们毁家纾难支援护国军,护国战争才取得了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与福建闽南地区护国军反袁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3年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又称“宁赣之役”)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1914年,他为了重新组织革命力量,于日本东京成立了以他自己为总理的中华革命党,同时发表著名的《讨袁檄文》,号召全国人民继续开展以推翻袁世凯反动统治为目的的武装斗争,“誓殓元凶,再奠新邦”①。1915年5月,孙中山在致邓泽如等人的函中指出,袁世凯不顾反对,帝制自为,“(我)党中重要人物,已冒险深入内地,急思发动,成败在此一举,不能复待”②。同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中华革命党负责人会议,决定成立中华革命军,并派党人骨干奔…  相似文献   

20.
唐继尧的治滇“善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27年5月22日,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具有深远影响的云南人与世长辞,他就是民国初期的风云人物唐继尧。提起唐继尧,人们首先想到是他直接参与并领导的重九反清起义、讨袁北伐、靖国护法等一系列的战争,出任过八省靖国联军统帅,任过云南讲武堂总办(相当于校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