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列求和的关键是从通项出发,分析其结构特征,若问题能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则有基本求和公式可用;或变换通项,经过裂项等方法消去中间项,达到求和的目的。若通项an是项数n的一次、二次、三次多项式的形式,则可以转化为正整数数列、正整数平方数列、立方数列进行求和。常用的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一、使用相同性质的公式计算提出问题:当您想在某行或某列上连续使用相同性质的公式计算、而又不想重复输入这些公式时,您只需在某行或某列计算范围内的第一个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或用“工具栏”中“求和”按组得到公式后,就可使用该技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工资”报表的列求和:“应发数”、“扣款合计”、“实发合计”等。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步骤:第一步:在某行或某列计算范围内的第一个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或用其它方法得到公式;第二步:单击该单元格,使它被选中;第三步:将鼠标指向该单元格右下角,当鼠标变为“+”时、按…  相似文献   

3.
数列求和的关键是从通项出发,分析其结构特征,若问题能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则有基本求和公式可用;或变换通项,经过裂项等方法消去中间项,达到求和的目的.若通项an是项数n的一次、二次、三次多项式的形式,则可以转化为正整数数列、正整数平方数列、立方数列进行求和.常用的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数列求和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基于此,从数列求和问题出发,对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进行探讨,以促进学生有效掌握数列求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动等方法给出了偶阶幻方制作法的证明,分别用不同的行、列及对角线构造一个或几个等差数列求和来完成。这也是对奇阶幻方证明的另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二项式定理探讨二项系数列的一类子列的求和问题,从而得出一类二项系数的求和公式,为此,我们给出如下定义: 定义对于二项系数列C_n~0,C_n~1,C_n~n,先从最左边开始取第p(p∈N)项作为子列的第一项以后每隔r-1(r∈N,p≤r≤n)项取一项依次作为子列的第二项、第三项,…直到取尽为止,得到二项系数列的一个子列: C_n~q,C_n~(q r),C_n~(q 2r),…称为二项系数列的一个r步子列。  相似文献   

7.
求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题型.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对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进行归类,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数列一直被列为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数列求和问题更是数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形式复杂的数列的求和问题常使学生无从下手.下面针对几类较常遇到的数列,谈一谈它们的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其他很多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其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数列的项具有以下三点性质:(1)有序性;(2)确定性;(3)可重复性。数列的求和公式:设S_n表示数  相似文献   

10.
“点列”问题能融函数、解析几何、数列、不等式以及导数等知识于一题,综合性强,表述起来简单易懂。以点列为载体考查数列知识的题目在2006年的高考题中颇受青睐,共有7个省市11套文理科试卷均有以点列为背景的题考查学生的能力。点列问题常以填空或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中,尤以全卷压轴题为多,共有7套试卷的最后1题是点列题。点列试题的条件特点是:点列在给出已或易求出解析式的函数图像或曲线上;比较复杂的问题设问特点是:先求出或求证递推关系,再求出或求证通项公式,最后是利用前面已解或证明的结论解决数列求和、不等式、恒成立等问题,入口容易,层层递进.处理点列问题的通法是:第一步是完成由点列问题到数列问题的转化;第二步是在数列知识这个层面解决问题。关于求通项公式不再赘述,在此重点谈点列中的求和与不等式的证明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重要考点之一,所以掌握数列求和的方法非常重要,需要对各种题型,各种解题策略融会贯通,能够将各个知识点全部击破,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基于此,对数列求和的各种方法做出详细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列求和方法有更深刻地掌握,能够对各种题型得心应手,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2.
裂项求和是高中数学中数列求和的一个基本方法,在各类考试中也经常出现.但是一个不乐观的现状是:很多学生并不理解裂项的本质,只是记住一些特定的模式.这造成遇到一些有新意的题目时束手无策,在不断总结所谓的裂项模式时又无形中增加了学习负担.本文以从差分数列的角度理解裂项求和的本质,探究数列的变化规律,使得学生在解决应用裂项求和的过程中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并且提升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数列求和是数列基本内容之一 .由于数列求和题型多样、技巧性强 ,是数列学习的一大难点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 ,对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作一归纳 ,借以进一步提高数列求和能力 .一、直接求和法把前 n项直接相加或直接应用等比、等差、自然数方幂等数列求和公式得出结果的一种方法 .例 1 求数列 1,( 3+ 5) ,( 7+ 9+ 11) ,( 13+ 15+ 17+ 19) ,… ,前 n项的和 .解 :本题实质是一个求奇数数列的和 .在前 n项中共有 1+ 2 + 3+… + n =12 n( n + 1)个奇数 ,故最后一个奇数为 2 . 12 n( n + 1) - 1=n2 + n - 1.因此所求数列前 n项和为∴ Sn =12 n( n +…  相似文献   

14.
正数列求和问题历来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数列通项的结构特征,联系基本数列的求和技巧构造性解题.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范例,对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进行归类解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熊斌 《中等数学》2012,(3):21-25
允许对一个矩阵作如下操作:选取一行或一列,将该行或该列的每个数同时加上1或同时减去1.若可以通过有限多次上述操作将A中元素全变为0,则称月是一个“好矩阵”.求好矩阵A的个数.  相似文献   

16.
讨论Fourier级数的线性求和算子列是收敛算子列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求数列前n项的和是数列一章的重点内容。除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本文中的“求和”均指求前n项的和)公式可循外,其他数列只能通过一些特殊途径实现求和,这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谢承铗老师和邬济民老师分别介绍了两个求和方法,现综合发表,供参考。一、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在数列求和中应用待定系数法,将给“拆项合并法”提供一些“拆法”上的可循途径。同时这对学生扩大知识视野,熟练掌握这个重要的方法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数列求和是数列研究的重要内容,数列求和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熟知的有公式法、裂项法、错位相减法、反序求和法等等,其中反序求和法的运用在各类数学竞赛及高考中频频出现.通过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对数列求和问题的各种处理方法中,反序求和法独树一帜,其方法一般是将数列的顺序倒过来排列,与原数列两式相加,若有公式可提,  相似文献   

19.
吴楠 《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18-119
积分是连续的数学工具,求和是离散的数学工具。积分与求和本质上没有区别,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只是适用对象不同,一个用于连续的数学对象——函数,一个用于离散的数学对象——数列。本文总结了求和与积分的若干性质,发现求和与积分的性质是基本平行的,求和的性质一般都可以平行地推广到积分上。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A0):50-51
本文以取整函数y=[x]为工具,通过分析非平方数列的结构得到非平方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